11月底以來,IDC(網絡數據中心)業務在國內互聯網界風起云涌,不斷有網絡公司加入,先有世紀互聯,后有263首都在線,現在差不多所有的ISP都建立了IDC,部份EC(電子商務)和ICP也在申請進入IDC服務領域。
在網絡公司破產、裁員事件不斷發生的寒冬,IDC迅速竄紅的背后是什么?
時勢造英雄
在納斯達克,中國概念股自9月份全跌破發行價后,股指仍狂泄不止。12月25日收盤時,第一大中文網站新浪由最高時的40美元跌到現在的$3.375,最愛以注意力標榜自己的搜狐最慘,報收$1.8125,一度股價高達150美元的中華網報收$5.0625,網易報收$3.375,按股價低于5美元就歸為垃圾股來衡量,新浪、網易、搜狐三大網站全在此列,中華網也為期不遠。
一直擠破頭都想上市海外的8848,再也不叫嚷中國證監委不公平了,把早已拿到手同意上市的批文鎖在文件柜里。沒被早期允許上市海外說不定是件好事,四大門戶在股市上如此表現,8848料定自己也比它們好不到那里去。國內二板市場正在籌建,若上市二板,國人對中文網站的認同度應該比老美高。在美上市的四大門戶網站也醞釀著將中國業務剝離出來在深圳二板上市。
雖然是出口轉內銷,但對網站來說只要能上市就好,股價能上漲當然更好,上市就意味著有現金流入,股價上漲越多現金流入也就越多,有了現金就可以再熬幾個寒冬。四大門戶股市表現不佳和EC老大8848海外上市的尷尬境遇,讓其它網絡公司的CEO們都不得不靜下心來慢慢思索,看來只有展示出盈利前景才能促使投資者推動股指上揚。在網絡還沒有家庭化前,網站現本就沒什么盈利模式,在全球網絡股普遍狂跌情況下,靠原來不斷變化的ISP、ICP、EC、X2X概念來吸引投資者顯然不行,大家都已知根知底。要上市或托市,唯一的選擇就是再打造另一個新概念,再一次靠注意力經濟來吸引投資者,IDC就這樣誕生了。
IDC的運營模式與ISP相近,利用與電信運營商骨干網的高速聯接,向網站企業出租帶寬與空間,并提供相關服務。與ISP相比,IDC除了少一個網絡接入功能外,其它業務范疇和ISP一樣。在263列出來的IDC服務項目,虛擬主機租用、域名注冊、服務器托管/租用、專用機房出租、接入平臺出租等,這在263原來列出來的ISP服務項目中也有。
傳統ISP開展IDC業務,帶來一批ISP、EC跟隨者。建一個IDC只需兩三百萬美元,對手頭各有幾千萬美元現金的四大門戶網站不過是小菜一碟。只要能起到托市的作用,四大門戶隨時都可立刻花錢興建。其它網絡公司有能力投資IDC的也不在少數,一場搶占注意力新制高點的戰役才剛剛開始。
但不少觀察家都在懷疑網絡泡沫是否真能托起IDC。經營IDC的網絡公司有兩類,一類是國有電信運營商,像中電信、網通、吉通、聯通等,從嚴格意義上講,它們不是網絡公司而是電信運營商。任何IDC都要都要依靠它們的骨干網聯接。IDC越多,這幾大電信運營商的銷售額就越高,所以說不管你做ISP還是IDC,都是它的客戶,它當然歡迎更多IDC的出現,盈利提高了對自己上市募股也容易些。
另一類就是傳統的網絡公司,也就是真正意義上的IDC。
誰需要IDC?
對于IDC,最重要的是服務對象,做只有賣家沒有買家的生意是難以想像的。
IDC的服務對象定位在中小網絡公司和企業。中小網站多以ICP為主,它們不需要太大的主機空間和更細致的服務,而且想的更多是如何節儉開支,對號稱有優良服務的IDC沒有多大興趣。如服務于投資者本身,好像又有點奢侈,讓股民更不敢相信這家網絡公司的贏利能力。眾多IDC談到盈利對象時都把希望寄托在企業上,IDC們看重的是企業之間的B2B電子商務,電子商務包括信息流、物流、現金流,現在制約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是物流,國內許多建立了ERP、CRM的電子商務公司都沒能解決這問題。竟其原因,主要是國內網絡帶寬要求和網絡大眾化的普及遠非人愿,另外就是配送業發展的滯后。
B2B電子商務目前走勢不看好,企業做電子商務的熱情就暫還不會解凍,看看國內眾多企業的網站,就能知道傳統企業對網絡經濟的理解,就只有幾張宣傳畫被掃描在上面,再和幾句老總的致詞搭配在一起。
國際上做電子商務最好的是思科系統公司(Cisco),它80%的交易都是通過網上來完成。思科能夠靠電子商務支撐銷售渠道體系,一個原因是美國網絡及配送業的發達,二個原因是自己本身是網絡接入設備制造商,便于解決上游鏈和下游鏈出現的問題。中國目前具備思科這兩個條件的公司還沒有,所以生產企業不會大興土木來做B2B或B2C電子商務,IDC也就沒有了企業服務對象。
電信運營商類的IDC也并非高枕無憂,外資電信大規模進入就在眼前,AT&T已在上海浦東開辦合資公司,明年為浦東的跨國公司提供IP寬帶網接入增值業務,業務范圍覆蓋了中國IDC業務的全部,澳洲電訊、日本NTT也躍躍欲試。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財經分析員唐雪松評論道,網絡公司不針對國內實際情況,尋求可行的贏利模式,而是不斷制造概念來吸引注意力,對其上市并沒有什么好處,上市后不能在兩年內給股民回報,就會被摘牌,每年納斯達克都有許多公司被摘牌,中國二板市場拷貝了納斯達克和香港二板一些東西,相比國內目前的主板市場規范性應在情理中。
中國證監委一位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告誡那些沉溺于Idea(概念)的網絡公司,沒有明確贏利模式中國證監委堅決不允許上市,并說隨著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接軌,中國證監委慢慢會將部份權力移交給證交所和市場,對ST、PT企業該摘牌就摘牌。紅光事件至今讓證監委記憶猶新,現在證監委的企業上市資格審察尤其對財務狀況是一查再查,沒有明確贏利模式的網絡公司靠IDC也難通過證監委的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