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陶力 東莞報道 10月12日,在由東莞市人民政府、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和東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智造業年會暨半導體產業峰會上,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葛樹志發表“智能制造的發展機遇和科研”主題演講。他表示,世界是平的,中國的智造業在進步過程之中,一定要創造工具。在過去多年,人們倚賴的工具包括鐮刀、出租汽車等等,未來更重要的工具是數學及運算的大腦層面的東西。
在他看來,過去陶瓷歷史上中國是領先世界,也為世界做了很多貢獻。經歷了制土、練泥、成型、裝飾,配釉、干燥和燒制一系列工藝流程。再到后面的鄭和下西洋,也推動了天文學、地理測繪等多個方面的進步?!爸袊褪澜绲年P系既是良性競爭,也是相互成就。這也是目前世界的主題?!?/p>
圍繞智能制造未來的使用領域特征,葛樹志分析了兩個標準。一是軍方標準。他表示軍方的標準是戰略性的,現代軍事設備在精確度、可靠性、耐久度之外,需求也越來越復雜。隨著各個兵種合作完成任務的要求提高,也注重軟件系統的互操作性,和人工智能對硬件的協調作用。
二是民用標準。他舉例說明道,歐洲造船業因為造價過高,將產業遷到了亞洲的企業,“民用在準確度、可靠性、耐久性的基礎上是更加考慮經濟性的?!贝送?,機器人性化也是提升舒適度的重要方面。
他強調,未來在科學技術之外,藝術能帶來更高端的東西、更先進的東西,“在劍橋大家拿本科不叫bachelor of science,就叫bachelor of art。把科學和技術也提高到藝術層面。藝術、數學、工程、技術學科在頂層集成多學科,跨界和跨學科的才能真正走上有機的融合和有機的系統集成?!?/p>
未來的智能制造趨勢是什么?葛樹志認為,它一定是具有自感知、自學習、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的能力,傳統制造、 AI技術、6G以及云計算和IT技術連接起來之后,一定能讓智能制造更新換代,并煥發青春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
他建議,在未來科技的發展中,無論是芯片制造、燃油汽車還是電動汽車、芯片制造,需要有所貢獻和突破,一定要多學科集成和融合,而不是單打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