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12月3日發布南財“金種子”企業庫2021年度報告(南財“金種子”企業庫2021年度報告:廣東領跑全國“含瞪”指數榜單,深廣佛位列灣區“含瞪”指數前三)后,最近,我們的南財金種子企業產業數據庫持續更新,并有更多監測發現。本篇我們先重點對專精特新企業做最新榜單和洞察報告,跟蹤歲末年初,前瞻2022。
歲末年初,全國各地政府紛紛加快動作,批量新增專精特新企業。
根據南財金種子企業產業數據庫更新監測,2021年11月6日至2022年1月14日的兩個多月來,全國各地新增認定專精特新企業9419家,其中廣東新增最多達1877家,總量在各省中從之前第5名躍升至第2名,可謂迎頭趕上。最近,廣東省工信廳、廣州市工信局分別抓緊認定公布了新一批省級和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名單。不僅如此,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專精特新”產業園已于2021年12月18日在廣州開發區正式啟動,禾信儀器、方邦電子、潔特生物、昊志機電、一品紅等5個“專精特新”項目竣工投試產,廣州開發區專精特新產業園的兩大園區——京廣協同創新中心、鈞恒廣場同步啟動。本次“專精特新”竣工投試產項目總投資約73億元,達產產值約155億元。
可以預見,2022年,各地將在認定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上繼續你追我趕,爭先恐后。同時,以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專精特新產業園為榜樣,廣東乃至全國即將涌現更多專精特新產業園,從而使得專精特新企業、項目、產業園乃至產業鏈、產業帶協同發展,攻堅克關,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根據中央精神,促進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不僅要積極評選認定,也要做動態管理。根據南財金種子企業產業數據庫的監測和南財記者的梳理發現,最近兩個多月來,山東、遼寧、甘肅三省的專精特新企業數量不增反減。
尤其山東,雖然總量仍居首位,但兩個月來減少了303家。這正是因為該省加強了動態管理,對認定滿三年的專精特新企業嚴格復核,撤銷了大批不合格企業的專精特新稱號。
這體現了山東等省對專精特新企業質量的高要求,并反映了政府對專精特新企業不唯數量、更重質量的政策趨勢。
另據南財金種子企業產業數據庫監測,2021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年終兩個月里,共有36家專精特新企業成功上市,同時有154家專精特新企業陷入失信。這再次說明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機遇與風險并存,而新的一年,“專精特新”企業們既要跑步前進,也需穩健經營。
廣東迎頭趕上 認定專精特新企業大增1877家
根據南財金種子企業產業數據庫更新監測,最近兩個多月來,廣東省動作最大,新增認定的專精特新企業最多,共新增1877家,其次是浙江?。?606家)和四川省(1228家)。
據南財記者梳理了解,廣東省此次的增量主要來自兩處:
一處是2021年12月5日廣東省工信廳公示的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393家。這里需要指出的是,公示不代表最終認定,公示環節發現問題的企業一般會被剔除。此前,工信部公示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共4922家,但最終認定的只有4700多家。
另一處是2021年12月20日廣州市工信局印發的市級專精特新(“兩高一新”)企業入庫名單,含企業538家。
納入新增量后,截至2022年1月14日,全國各級政府認定的專精特新企業數量達到44638家,排名前三的省份是山東、廣東和上海。相較于兩個月前,廣東省從第5名躍升至第2名,可謂迎頭趕上,進步巨大。
此前,《南財“金種子“企業庫2021年度研究報告》發現,雖然GDP在全國各省中排名第一、第二,但廣東、江蘇專精特新企業的數量在各省的排名卻只有第5、第12,比較落后。相反,山東、安徽等省份專精特新企業的數量遙遙領先。而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追溯政策可發現,在2021年中央部委啟動“專精特新”相關政策之前,早在2012年4月26日,國務院在《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中首次提出 “專精特新”的概念,2013年7月16日,工信部明確提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總體思路、重點任務及推進措施。9年來,各地政府對評選認定專精特新企業的重視程度、認定節奏及數量有很大差異,導致已認定的專精特新企業數量多寡,與各地區經濟總量并不完全匹配。
而如今,上述局面正在發生變化。在更新監測中我們發現,不僅廣東,浙江、四川、湖北、北京、江蘇都明顯加快了動作,在新增認定上你追我趕。相信很快各地的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等指標將與地方經濟指標日益匹配起來。
山東加強動態管理 數百專精特新企業稱號被撤
2021年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專精特新企業,不僅要求各地加快認定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同時提出了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動態管理要求。目前山東、四川等已出臺該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均規定“認定工作每年組織一次”、“企業認定滿三年的組織復核一次”。
南財金種子企業產業數據庫監測發現,山東、遼寧和甘肅這三個省份通過動態管理手段,撤銷了部分先前認定的專精特新企業的稱號,其專精特新企業總量不增反減。尤其山東,兩個月前其專精特新企業數量為9244家,目前降至8941家,減少了303家。南財記者查閱梳理資料發現,山東省在2020年對2017年前認定的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做了一次統一復核,最終通過的只有339家。隨后2021年,山東省對2018年擬認定公示的153家專精特新企業復核,通過的只有84家。
上述動作,體現了山東等省對專精特新企業質量的高要求,并反映了對專精特新企業不唯數量、更重質量的政策趨勢,符合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以下是兩個多月來各省專精特新企業數量、新增量及排名變化的具體情況:
專精特新企業踴躍上市 年終兩月跑出36家
隨著各地積極認定培育,專精特新企業紛紛加快發展、踴躍上市。根據南財金種子企業產業數據庫更新監測發現,2021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年終兩個月里,就有36家專精特新企業成功上市。
這36家新跑出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在上海的最多為6家,其次是廣東5家,江蘇和浙江各有4家。它們登陸上交所的科創板最多,有13家;其次是深交所創業板,12家;北交所7家;以及3家滬市主板1家深市主板。
2021年年終兩月跑出上市的專精特新企業名單及上市情況,詳見下表:
專精特新企業一樣有風險:154家陷入失信難過年關
企業的發展從來都伴隨著風險,專精特新企業也概莫能外。南財金種子企業產業數據庫更新監測發現,2021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年終兩個月里,全國共有154家專精特新企業被法院列入失信名單,年關難過。而且其中有2家是曾被工信部公示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以及7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這154家失信企業中,位于山東省的最多,達32家;其次是上海(21家)、安徽(20家)、河南(18家)等。具體省份分布情況及失信企業名單詳見以下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