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新汽車研究院 杜巧梅 北京報道 新能源汽車的全面爆發,是汽車行業2021年的最大亮點,然而,在爆發式增長的背后,新能源汽車的補能,智能電動汽車的信息安全、數據合規以及輔助駕駛功能的安全性等方面,問題依然不少。其中部分事件頻頻沖上熱搜,引發輿情擾動,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
21世紀經濟報道旗下21世紀新汽車研究院聯合慧科訊業,共同推出《中國新能源汽車輿情報告2021》。本報告依托南財大灣區數據中心、慧科全媒體數據平臺(客戶端、網站、微信、互動論壇、微博、視頻平臺),采集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各類輿情事件數據,并根據傳播總聲量,篩選出大眾最關注的十大輿情事件,梳理十大事件產生根源、關注焦點、事件走向以及業界觀點。
2021年新能源汽車十大輿情事件盤點
依據事件發生后兩周內全網主要平臺傳播數據,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最受大眾關注的十大輿情事件依次為:特斯拉女車主上海車展車頂維權、特斯拉因質量缺陷引五部門約談、理想汽車“水銀門”、 哪吒汽車高管借劣跡藝人炒作、蔚來車主疑因輔助駕駛功能致車禍身亡、上海綠牌政策懸而未決、歐拉好貓“換芯門”、福特中國“指牛為馬”、十一期間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充電難以及小鵬汽車違規采集人臉信息。
這十大事件涵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基礎設施、產品安全及質量、品牌傳播等多個領域。其中,涉及產品安全以及質量問題事件占比最高,是消費者關注的重點領域。
NO 1.特斯拉女車主上海車展車頂維權
事件回顧:
2021年,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特斯拉女車主上海車展車頂維權事件以超過103萬的總聲量成為全網最關注的事件,微博熱搜42個,閱讀量達到23.6億。
而本質上,這是由疑似“特斯拉剎車失靈”引發的社會性事件。
2021年3月,一則短視頻在網絡上流傳:一名女子在特斯拉門店門口,坐在車身用黑漆噴著“特斯拉剎車失靈”的事故車上,手持喇叭反復播放著“特斯拉Model 3春節期間剎車失靈,引發嚴重交通事故,一家四口險些喪命?!?/p>
4月19日上午11時30分左右,特斯拉女車主身穿印有“剎車失靈” T 恤,站在展車車頂高喊“特斯拉剎車失靈”,引起現場圍觀。
當天下午,特斯拉官方對此事做出回應表示,4月19日上午,該車主此前曾因超速違章發生碰撞事故,而后以產品質量為由堅持要求退車。近兩月以來特斯拉始終保持與車主積極協商,表示愿意協助完成檢測、維修或保險理賠事宜,同時提出多種解決方案,但是由于車主不接受任何形式的第三方檢測,并強烈拒絕特斯拉提出的所有方案,所以相關事宜只能持續溝通。
當天下午,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決不妥協”,其態度引發全網討論并在4月21日特斯拉發布官方致歉聲明后達到傳播高峰。
行業觀點:
隨著在中國業務規模的擴大,特斯拉中國將在特斯拉全球的整個框架中承擔更加重要的作用,不是簡單地將車型導入中國、在中國出售,而是將中國作為除了美國之外的另一個中心,開展更多業務。
在這種背景下,特斯拉必須在中國贏回更多消費者的信任,這種信任不僅僅是產品的認可,更要建立一家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所應有的形象和社會影響。
公關發聲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企業面臨的負面危機,而不應該簡單地表現自己的姿態。特斯拉眼下在中國面臨的這場輿論危機,似乎比以往的每一次都更為嚴重。
這起維權事件還在持續,雙方各執一詞,都表現出“絕不妥協”的態度。特斯拉中國區的應對態度絕不應該僅僅是一句“絕不妥協”就完事了,他們需要用更加合理的解決方案,來消除公眾的疑慮,盡可能地還原事件的真實情況。
處理糾紛,無論是企業還是消費者,都離不開“法理”二字,雙方只有合理合法地去溝通和解決,才是真正對消費者和企業都適用的一種公正和公平。特斯拉與客戶,始終是一體的。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式,是提供優秀的產品,提供良好的服務,創造更好的社會導向和價值。
NO.2 特斯拉因質量缺陷引五部門約談
事件回顧:
2021年消費者最關注的新能源汽車十大輿情事件中,特斯拉因質量問題引五部門約談以全網5.4萬的總聲量排名第二。
2021年2月8日晚間,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布消息稱與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以及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等五部門共同約談了特斯拉公司。約談的原因主要為消費者反映的特斯拉車輛出現的異常加速、電池起火、車輛遠程升級(OTA)等問題。五部門要求,特斯拉嚴格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加強內部管理,落實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對此,特斯拉回應稱,誠懇接受政府部門的指導,并深刻反思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全面加強自檢自查。對于消費者集中反映的問題將進行系統排查。目前公司正在政府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強化內部工作機制和流程,全方位加強內部管理。
不過,特斯拉在回應中并未提及對于監管部門約談內容的具體解決方案。
事實上,雖然特斯拉在中國市場一路高歌猛進,但是其產品質量問題飽受詬病。自2020年以來,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南昌等多地發生過十余起因車輛“異常加速”或“剎車失效”引發的嚴重交通事故。特斯拉與部分消費者陷入關于車輛質量、自動駕駛安全等爭議之中。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J.D. Power于2020年6月發布的新車質量研究報告,每100輛特斯拉汽車就會有250個問題,特斯拉在質量調研的30個品牌中排名墊底。
行業觀點:
新能源汽車異常加速、電池起火、車輛遠程升級等問題,威脅的不僅是消費者財產安全,更關乎消費者的生命安全。不僅關乎消費者的生命,產品質量也是每一個企業的“生命線”。
一段時間以來,特斯拉頻頻出現質量問題,產品安全隱患堪憂,還存在“甩鍋”推責等問題,依法對其加強監管勢在必行。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無論什么企業,在華經營都必須遵守中國法律法規,誰也沒有“高人一等”的特權,誰也沒有自外于法的“優勢”。扎扎實實盡到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老老實實做好產品和服務,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才是企業行穩致遠的發展之道。
NO.3理想汽車“水銀門”
事件回顧:
2021年7月4日,一位理想車主在社交平臺曬出多條視頻,指出自己的理想ONE車中座椅出現大量不明物質,疑似水銀。
該車主于當年4月提車,6月時就曾在座椅縫隙中發現不明物質,但當時并沒有引起注意,直到7月又再次發現,于是將車輛開赴理想交付中心拆解查看,結果發現座椅的支架縫隙、板材以及座椅皮座間等處,均有水銀殘留物,超過10個水銀溫度計的含量。
7月5日,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突然發布微博稱,“造謠我們用水銀的人和媒體,祝愿你們身體里流動著水銀,腦子里裝滿了水銀。”隨后李想刪除了相關微博。
對于李想的回應,當事車主表示:“結果還沒出來,他就先罵上了,這種企業早晚做不大?!边@名車主表示,自己原本是理想的粉絲,購車時放棄了奔馳E而選擇了理想ONE。
7月6日,理想汽車發布聲明,確認座椅上含有水銀將話題熱度推至高點。不過,理想汽車也在聲明中表示,理想ONE在產品設計、原材料、生產制造、運輸以及交付環節均未使用到水銀,且符合《汽車禁用物質要求》(GB/T 30512-2014)及歐盟ELV等有害物質相關要求,請其他用戶放心。
行業觀點: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梯隊,2021年理想汽車在港交所上市,實現美股、港股的雙重上市,并在2021年全年銷量突破9萬輛。
一直以來,伴隨造車新勢力的發展,質疑聲音不斷。與傳統企業相比,新勢力發展的過程中,更應該關注產品的質量問題,解決消費者問題,珍惜羽毛。
同時,作為品牌創始人的李想具備豐富的引發話題、引導流量的經驗,但依靠社交平臺的過激言論所帶來的流量與關注度對理想汽車來說,短期有效,長期來看,對品牌美譽度并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NO.4哪吒汽車高管借劣跡藝人炒作
事件回顧:
2021年7月31日,劣跡藝人吳亦凡被刑拘沖上熱搜。8月3日晚間,在哪吒品牌中心管理群里,哪吒汽車高管彭剛提出:“是不是要給吳亦凡一個機會,官宣請他做代言人,告訴大家還是要給他一個機會?”并表示“哪吒精神就是給所有人重新做人的機會”,而這種營銷事件“五分鐘出圈”。
這一想法得到部分員工的認可,并表示“做錯了也可以成為熱點”。很快,這一微信群里的聊天對話截圖被曝光,在業內快速出圈,官方道歉,相關人員被開除。
8月4日,哪吒汽車官方回應稱:在品牌工作群討論內容時,哪吒汽車個別人員相關言論嚴重挑戰社會價值觀,帶來極其惡劣的影響,違背公司原則和宗旨,現決定立刻開除市場負責人彭鋼,群里所有發表不當言論的人員同時開除。當天,這一話題聲量沖至最高點。
行業觀點:
作為造車新勢力的第二梯隊成員,2021年全年,哪吒汽車累計交付69174輛,同比增長361.7%,并多次以“黑馬”之姿闖入造車新勢力單月銷量前三。
但與處于第一梯隊的蔚小理相比,哪吒汽車無論是在資本市場還是在產品定位上,都存在一定差距。業內認為,“哪吒汽車高管借劣跡藝人炒作”背后是其在提升品牌知名度的急迫性和功利性。
不過,企業尋求知名度無可厚非,但盲目地蹭熱點很可能被熱度反噬,衡量商業價值除了知名度,還有美譽度。新造車企業更應該以產品力塑造品牌力,真正成為國民汽車品牌。
NO.5 蔚來車主疑因輔助駕駛功能致車禍身亡
事件回顧:
2021年8月14日晚,一個名為“美一好”的個人公眾號發布訃告稱:2021年8月12日下午2時,上善若水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意統天下餐飲管理公司創始人、美一好品牌管理公司創始人林文欽先生,駕駛蔚來ES8汽車啟用自動駕駛功能(NOP領航狀態)后,在沈海高速涵江段發生交通事故,不幸逝世。
15日深夜,蔚來廈門區域公司總經理張波在蔚來APP上發文稱,12日晚林文欽駕駛車輛在沈海高速涵江段撞到了作業中的工程車。對此,蔚來表示非常難過,正配合當地交警等有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并將協助用戶家屬做好善后工作。
盡管事故還在調查中,但這起事故也將蔚來及其領航輔助系統NOP推向了風口浪尖。蔚來NOP,全稱為Navigate On Pilot(領航輔助)。蔚來NOP與特斯拉2018年推出的NOA(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功能相類似,可以使車輛在高精地圖覆蓋范圍內的大部分高速公路及城市高架路段內,根據預定的導航路線實現自適應巡航、變道、超車、自動駛入或駛出主路等功能。
此前,蔚來在介紹NOP功能時,對外的語調一直是“NOP不等于自動駕駛,而是輔助駕駛功能”。使用這一功能時,駕駛員仍然需要時刻保持對交通環境的關注,在關鍵時刻需要人為干預。
行業觀點:
警惕過度宣傳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是下一代汽車的形態,而現在的自動駕駛更像是一個“陷阱”。大多數車企都采用了漸進式的技術發展路線,即不斷疊加各種各樣的功能,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使用,通過大數據不斷完善算法,從而最終實現自動駕駛。
在過去的幾年,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部分車企存在不少過度宣傳自動駕駛功能的做法,一味地鼓吹技術的領先性從而吸引消費者,而對于暗藏的風險概念并沒有做出過多警示。但這也會讓消費者誤解,對技術過于信任。
自動駕駛并非“一蹴而就”,自動駕駛的最終目的是讓汽車與道路更加安全。一次次的事故需要全行業和所有車企緊繃神經,時刻保持技術探索與安全之間的平衡。
NO.6 上海綠牌政策懸而未決
事件回顧:
2021年5月7日,有媒體曝出,“五一”假期后10萬元以下或車長4.6米以內的上海新能源車都不再附送牌照,并表示新政最快于5月10日出。這也意味著,上海免費為新能源汽車發放綠牌的政策即將更改。同時,一些已經購買了微型電動汽車的消費者陷入尷尬:既無法上牌,又不能退訂。
盡管傳聞中的綠牌新政并未“落地”,但上海市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在不斷調整。2021年2月,上海市發改委發布的《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中明確,自2023年1月1日起,上海地區消費者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將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
與此同時,上海市還出臺了新的外牌限行措施,即2021年5月1日小長假后的第一個工作日起,每日7時至10時、16時至19時,內環內地面道路(不含邊界道路)禁止懸掛外省市機動車號牌的小客車通行。
這兩項政策一方面減弱了混動車型的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也直接刺激了上海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數據顯示,在新能源汽車月度銷量榜上,上海已經連續數月位居第一,并且銷量規模已經超過第二名和第三名之和。
行業觀點:
在國家“3060”目標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成為拉動城市發展的重要產業,推動新能源汽車消費對于汽車行業節能減排意義重大。
但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方面,地方政府更應從實際出發,給予消費者政策支持,提供便利的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
NO.7 歐拉好貓“換芯門”
事件回顧:
2021年11月,有消費者指出長城汽車歐拉好貓使用的芯片不是其一直宣稱的高通八核芯片,而是2016年的英特爾四核芯片,這導致車機反應速度慢,運行卡頓,而且很多主流App無法在車機上安裝使用。
12月6日,歐拉好貓“車機系統芯片與宣傳不符”經央視財經報道后,12月7日“歐拉汽車被曝涉嫌欺詐消費者”登上熱搜。
面對“歐拉好貓涉嫌欺詐消費者”的話題持續發酵,12月7日晚間,歐拉汽車總經理董玉東在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表示,針對歐拉好貓芯片問題給廣大用戶帶來的困擾,深表歉意,并承諾將認真調查來龍去脈,妥善處理相關事宜,給消費者滿意答復。
隨后,歐拉品牌方數次發布聲明,并提出多個補償方案。
行業觀點:
作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一匹“黑馬”,歐拉品牌曾經以“全球最愛女人的汽車品牌”定位和獨特的設計風格吸引消費者,歐拉好貓也成為歐拉品牌的支柱車型。
不過,品牌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始終堅守底線,警惕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避免“虛假宣傳”和“欺詐消費者”。
歐拉好貓“換芯門”也給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敲響警鐘,做好產品和服務,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才是企業行穩致遠的發展之道。
NO.8 福特中國“指牛為馬”
事件回顧:
2021年1月28日,福特汽車宣布旗下首款純電動SUV——Mustang Mach-E將在中國生產。福特中國官方微博也借機發布消息,宣告純電Mustang的到來,不過在微博的配圖上,赫然寫著“中國·馬年”四個字。
有網友指出,2021年明明是中國農歷的牛年,福特中國混淆了“牛年”和“馬年”,但福特中國卻遲遲未予以更正。于是,網友們紛紛在微博下方留言批評福特中國“牛馬不分”。#福特中國廣告錯把牛年當馬年#也上了微博熱搜,閱讀量達到1億,討論超過1.4萬。
“對于福特和粉絲們來說,今年就是全新的電馬之年。”福特中國稱今年是Mustang Mach-E國產元年,簡稱“中國馬年”。
然而,福特中國這波“指牛為馬”的營銷似乎并未取得正面效果。
2月1日,在眾多的批評聲中,福特中國發布微博致歉,稱此前關于Mustang Mach-E國產的推文創意表述不嚴謹,言辭欠精準,在傳播過程中引起了誤解和困擾,并虛心接受批評和建議。
行業觀點:
“指牛為馬”的操作看似無傷大雅,折射的卻是福特缺乏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敬畏。
企業借勢營銷更須秉持著更謹慎的態度,更需把握文化元素的內涵。
NO.9 十一期間高速公路電動汽車充電難
事件回顧:
2021年10月1日,一位新能源車主排隊4小時充電1小時的遭遇被廣泛關注。
據悉,這位從深圳回湖南的新能源車主查導航發現路上不堵車,就臨時決定從深圳回湖南老家。他本來8小時就能到,可是因為要給車充電,時間竟然翻了一倍。
此外,廣東一位新能源車主在遇到高速堵車時不敢開空調、兩位車主在高速服務區為了搶充電樁大打出手等新聞,也刷爆社交媒體。
國家電網智慧車聯網平臺高速公路充電熱力圖顯示,國慶假期有409個充電站出現了排隊,占全部高速公路站點的18%,與2020年國慶假期相比,數量增長了60%。也即差不多每5個高速充電站就有一個在排隊。業內人士表示,南方地區電動車銷量比較大,因此充電排隊現象可能更為突出。
國家電網數據則顯示,10月1日-3日,國家電網充換電服務網絡總充電量同比增長59%。其中,10月1日國內高速公路充電設施充電量達到142.92萬千瓦時,接近日常充電量的4倍,創歷史新高。
有關專家指出,“十一”假期期間不少高速服務區的充電樁都“一樁難求”,是因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太快而充電樁的建設速度沒跟上。
行業觀點:
高速公路充電難題背后,折射出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增長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速度之間的矛盾。
電動汽車“充電難”并不是一個新鮮話題,但此輪熱潮與以往不同的是,過去輿論關注的主要是代步、通勤等市區場景,而此次輿論目光聚焦于高速路場景,這被認為體現出越來越多車主敢于駕駛電動汽車跑中遠途。
按照國家相關5年規劃,充電基礎設施的整體增速其實是快于電動汽車增速的,只不過空間上,高速服務區的充電樁增長相對緩慢,而且時間上,2021年電動汽車出現超預期的爆發式增長,而2022年后充電樁數量才會實現快速增長,這就造成了電動汽車與充電基礎設施的增長產生了一個時間差。
電動汽車充電便利與否,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充電設施的數量多寡,二是充電效率的高低。除了加快建設充電基礎設施,也有越來越多企業謀求通過提升充電效率,來解決充電難問題,更有一部分車企選擇換電路線。
NO.10 小鵬汽車違規采集人臉信息
事件回顧:
2021年12月14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公示的一則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近日,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被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萬元。
2021年1月至6月期間,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在未經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共采集上傳人臉照片431623張。小鵬汽車也沒有明示、告知消費者照片收集、使用的目的,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小鵬汽車對此回應,人臉數據由第三方軟件提供商收集和分析,數據已經全部刪除。小鵬汽車不存在泄露或違法使用個人信息的情況,僅通過客流到訪量等非個人關聯的數字數據作為經營狀況的參考。
行業觀點:
人臉識別是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在商用場景落定的重要成果,然而人臉識別數據被違規采集及濫用的情況曾被多次曝出,也成為是社會關注的爭議話題。
人臉信息是生物識別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11月1日生效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生物識別信息屬于敏感個人信息,立法并進一步強調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采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的要求,相關信息只能用于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取得個人單獨同意的除外。
消費者隱私不容侵犯,隨著智能駕駛技術的深入發展,汽車領域的個人信息保護工作也應及時跟上,更應該引起企業的重視。
十大輿情事件的歸納與啟示
從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十大輿情事件來看,消費者關注的問題主要集中于四個方面:
一是關于產品質量和安全,主要包括特斯拉因質量問題引五部門約談、蔚來車主疑因輔助駕駛功能致車禍身亡、小鵬違規采集人臉信息、理想汽車“水銀門”、歐拉好貓“換芯門”,此類事件占比最高;
二是關于品牌傳播和營銷事件,主要包括哪吒汽車高管借劣跡藝人炒作、福特中國“指牛為馬”以及車企對輔助駕駛功能的過度宣傳,反映了車企在品牌傳播方面的諸多誤區;
三是社會性事件,主要是因產品問題引發的特斯拉女車主上海車展車頂維權;
四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帶來的影響,主要是上海綠牌新政懸而未決、新能源車主十一期間高速公路上演“車在囧途”。
基于以上分析,21世紀新汽車研究院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做出如下判斷:
1.產品質量不容忽視,數據合規至關重要
2021年,有關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事件占比最高。事實上,無論在燃油車時代還是新能源汽車時代,汽車產品質量安全事關消費者生命安全,也始終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在我國,新能源汽車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之后,在“三電”技術上已經逐漸成熟,較前幾年來看,2021年自燃事件逐步減少;但隨著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遠程OTA、輔助駕駛故障等威脅消費者生命安全的新問題層出不窮;此外,特斯拉疑似“剎車失靈”以及小鵬汽車違規采集人臉信息,也讓消費者的部分視線聚焦于行車數據與個人隱私上,成為加快智能汽車數據安全監管的催化劑。
作為汽車、電子、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生態,智能網聯汽車已成為繼手機后又一個互聯網入口。數據安全及隱私保護也正蔓延到掌握著大量用戶隱私數據、業務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關聯的智能網聯汽車行業,隨著《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先后落地,數據合規或將成為新一年智能網聯汽車的監管重點之一。
21世紀新汽車研究院與南財合規科技研究院致力于智能汽車數據合規研究,并已推出相關調研報告: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合規①:今年監管文件密集出臺,數據安全保護元年開啟。
2.企業品牌傳播應回歸本質,堅守底線
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新能源車市不斷升溫。不僅僅是特斯拉、蔚來等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和市值持續攀升,傳統車企新能源業務同樣得到迅速發展。
這很難簡單歸結為市場在疫情后的自然反彈和向好。智能電動化時代,車企在營銷領域不斷推陳出新的營銷演進也是重要因素。
借“魔童哪吒”、“變形金剛”概念營銷的合眾、“人民需要什么,我們就生產什么”的五菱等企業的跨界營銷可謂風生水起,歐拉的女性營銷正贏得市場青睞……在新能源汽車營銷上,眾多企業基于自身定位和用戶角度,正進行大量探索和實踐。
時代變遷、消費趨勢變化、產品形態變化,這都使得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正向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消費模式無限靠近。
不過,車企營銷在全方面適應改變的同時,更應該堅守社會責任和道德底線、尊重文化和消費者,避免出現品牌傳播為求出圈而不顧底線的事件的發生。
此外,從“與用戶共創”到“用戶定義”,新能源汽車多種營銷新玩法背后,車企和品牌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在未來銷量數量級增長后仍保持與用戶有效溝通,如何通過社交平臺正確發聲維護品牌形象。
3.產業政策及基建水平仍是影響新能源車市場接受度的重要因素
一直以來,相關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十余年的發展過程中,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實施對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和推廣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今,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政策驅動逐漸向市場驅動轉向。
不過,隨著一線城市交通擁堵的日益嚴重、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限購政策或將影響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重要因素。而“上海綠牌新政懸而未決”引發關注的本質也是城市巨大交通壓力下地方政府對路權的收緊和對產業結構的調整。
除了政策之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依然是消費者和整個行業關注的焦點。充電樁利用率低、用戶找樁難、充電樁分布不均衡、標準不統一等充電難題繼續困擾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速度。統計數據顯示,56%的調查用戶反映不方便和充電慢是阻礙他們購買電動車的最大原因。
繼國慶長假期間新能源汽車“充電一小時、排隊四小時”的話題多次登上微博熱搜后,隨著北方地區寒潮來臨,低溫下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縮水”、電池充不滿電、用戶不敢開暖風等“里程焦慮”問題再次被放大。
如何解決新能源汽車購買、使用過程中的難點,將是未來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
注:本報告數據來源于南財大灣區數據中心、慧科全媒體數據平臺(客戶端、網站、微信、互動論壇、微博、視頻平臺);事件分析根據事件關鍵詞進行數據采集,采集時間基于事件發生后兩周;品牌詞云抓取了TOP100高頻提及詞,已經剔除干擾詞匯;微博原轉載、微博熱搜數據來源于微博公開數據,選取用戶互動相對活躍的平臺進行大數據分析,供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