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雙碳”政策體系基本框架已搭建完成。2022年,各項政策將不斷細化并開始落地,在先立后破的過程中,少不了新與舊的矛盾,少不了立與破的磨合。下一步,更多更細化的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如何探索落地?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雙碳”相關政策?
21碳中和課題組推出的碳中和周報,梳理盤點近期碳中和宏觀政策、綠色金融等重點消息,致力于發現綠色低碳發展背后的價值。
本期看點:黃河流域要把防洪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補好城市規劃建設短板;中國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突破3億千瓦;七部門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綠色電商、二手經濟受關注;交易商協會:2021年我國發行綠債6072億元,同比增長168%。
一、碳中和政策周報
1、黃河流域要把防洪安全放在突出位置,補好城市規劃建設短板
1月19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在京召開,研究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韓正強調,要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久久為功抓好各項工作。要把確保黃河流域防洪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增強抵御洪澇災害的能力,尤其要補好城市規劃建設短板,立足每個地方、每個城市的實際情況,完善防洪排澇和應急管理體系,切實保障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抓緊按規劃推進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扎實做好前期工作,加強資金和土地等要素保障,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要加強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積極推進工業節水增效,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力度,提升上游水源涵養能力,鞏固中游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加強下游灘區、濕地系統保護修復,持續狠抓突出環境問題整治。要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加快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大力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著力確保煤炭和電力穩定供應。
2021年5月,生態環境部開展黃河流域固體廢物傾倒排查整治工作。2021年,排查整治內蒙古、四川、甘肅、青海、寧夏5?。ㄗ灾螀^)的過程中,各地累計投入資金2408.4萬元,清理各類固廢882.6萬噸。通過清理整治,發現并清理歷史遺留煤矸石、尾渣27.7萬噸,整治危險廢物2.1萬噸,有效防范了黃河中上游沿線生態環境安全風險。
21低碳快評:推動流域高質量發展是近年來生態治理的重點內容,由于黃河、長江等重點流域涉及上下游多個地區,其生態環境保護需要完整可靠的制度體系保障。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已于2021年12月23日分組審議了黃河保護法草案,并圍繞草案中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法律責任等規定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其中,明確強調流域生態資源價值評估、更嚴格的國土空間用途管控、科學限定用水指標等。
2、中國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突破3億千瓦
國家能源局微信公眾號1月20日發布消息稱,我國2021年新增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約5300萬千瓦,連續9年穩居世界首位。截至2021年底,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3.06億千瓦,突破3億千瓦大關,連續7年穩居全球首位。
“十四五”首年,光伏發電建設實現新突破,呈現新特點。一是分布式光伏達到1.075億千瓦,突破1億千瓦,約占全部光伏發電并網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二是新增光伏發電并網裝機中,分布式光伏新增約2900萬千瓦,約占全部新增光伏發電裝機的55%,歷史上首次突破50%,光伏發電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的發展趨勢明顯。三是新增分布式光伏中,戶用光伏繼2020年首次超過1000萬千瓦后,2021年超過2000萬千瓦,達到約2150萬千瓦。戶用光伏已經成為我國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
21低碳快評:光伏發電,尤其是分布式光伏已經在眾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光伏發電項目從2021年走進平價時代,并且有業內觀點認為光伏成本還有下降空間。而進入平價時代后,光伏行業已經逐漸將目光放在配套設施、基礎建設等方面,推動行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包括國家能源局在內的有關部門,也在不斷圍繞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布局等方面進行制度體制體系構建。
3、七部門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綠色電商、二手經濟受關注
1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綠色消費理念深入人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消費體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重點領域消費綠色低碳發展模式基本形成,綠色消費制度政策體系和體制機制基本健全的發展目標。
《方案》提出要全面促進重點領域消費綠色轉型,對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綠色消費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其中強調要強化綠色消費科技和服務支撐,推廣應用先進綠色低碳技術,推廣產供銷全鏈條銜接暢通,加快發展綠色物流配送,拓寬閑置資源共享利用和二手交易渠道,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等。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在方案發布會上介紹,下一步,商務部將指導各地商務部門和商貿流通企業結合方案貫徹落實,大力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動綠色商場創建,高質量發展二手商品流通,引導電商企業綠色發展,加強商務領域塑料污染治理,構建新型再生資源回收體系等。
21低碳快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都對發展綠色消費提出明確要求。綠色消費政策體系是直接和公眾發生連接的綠色低碳政策,而公眾消費理念和偏好的改變,也將影響企業和市場。
4、《“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將監測評估海洋碳源匯
近日,生態環境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對“十四五”期間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出了統籌謀劃和具體部署。《規劃》設置了包括“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自然岸線保有率”等6項指標,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等文件和規劃做了充分銜接。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期間,將以近岸海灣、河口為重點,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陸海統籌持續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
《規劃》部署的部分重點工作包括:以近岸海灣、河口為重點,分區分類實施陸海污染源頭治理,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陸海統籌持續改善近岸海域環境質量;著力構建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恢復修復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強化海洋生態監測監管,提升海洋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協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開展海洋碳源匯監測評估,推進海洋應對氣候變化的響應監測與評估,有效發揮海洋固碳作用,提升海洋適應氣候變化的韌性。
21低碳快評:“十三五”以來,我國海洋生態環境總體改善,局部海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明顯提升。但我國海洋環境污染和生態退化等問題仍然突出,近岸海灣、河口等重點區域不僅是陸地污染源入海的入口,還是沿岸漁業、養殖業密集分布的區域,治理海洋污染問題很大一部分就是控制治理這些陸上源頭問題,相關產業或將受到影響。
5、全國碳市場價格保持動態高位,成交量大幅回落
1月17日至1月21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總成交量53,848噸,總成交額3,018,128.20元。
掛牌協議周成交量53,848噸,周成交額3,018,128.20元,最高成交價58.50元/噸,最低成交價52.20元/噸,1月21日收盤價為57.46元/噸,較1月14日下跌0.54%。這周無大宗協議交易。
截至1月21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186,650,355噸,累計成交額8,071,996,872.36元。
21低碳快評:2021年全國碳市場履約完成率為99.5%,但根據部分省市公布的信息,其中有部分企業由于關停、經營不善等原因無法交易而不能履約。個別企業由于對履約政策認識不充分等因素導致未能按時完成清繳,會在年初繼續交易并完成清繳,這體現在1月上旬碳市場較高的交易熱情上。隨著時間進入1月中下旬,可以看到成交量有了明顯的回落。
二、綠色金融周報
1、交易商協會:2021年我國發行綠債6072億元,同比增長168%
據交易商協會微信公眾號消息,2021年,我國共發行綠色債券6072.42億元,同比增長168.32%。其中,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發行3135.17億元,占比51.63%;綠色債券存量規模1.16萬億元。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存量3675.68億元,發行及存量規模均穩居全市場第一。
交易商協會透露,隨著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的加速發展,發行人、主承銷商的參與熱情持續提升,同時也有更多投資人積極參與到綠色債券市場建設之中,匯聚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助力實現“30.60目標”。
21低碳快評:隨著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我國綠色債券發行持續升溫。綠色債券的發行不僅有助于拓寬低碳項目發行人的融資渠道,為項目建設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和資源傾斜,而且在引領社會綠色發展理念、引導企業低碳轉型等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示范作用。
2、農行、國開行披露獲得央行首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情況
近日,國有大行陸續披露獲得央行首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情況。據媒體報道,農業銀行獲得央行首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113.68億元,國家開發銀行獲得資金102.67億元,兩家銀行所獲專項資金并均已下發至碳減排領域項目。
上述兩筆專項資金都屬于央行向全國金融機構發放的首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的一部分。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孫國峰透露,央行向有關金融機構發放第一批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855億元,支持金融機構已發放符合要求的碳減排貸款1425億元,共2817家企業,帶動減少排碳約2876萬噸。
21低碳快評:央行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堪稱2021年綠色金融領域的大事件,其首批資金落地情況受業內矚目。央行碳減排支持新工具首次采取了“先貸后借”機制,既能發揮撬動銀行資金的杠桿作用,又一定程度避免銀行出現道德風險。這一工具利率僅為1.75%,低于1年期再貸款利率,為金融機構提供了優惠。
3、農行“農銀碳服”系統上線運行,助力全國碳市場履約周期配額清繳
農業銀行“農銀碳服”系統近日正式上線運行,農業銀行成為首家與中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對接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稗r銀碳服”采用銀企直聯、企業網銀、后臺管理“三位一體”的服務輸出模式,具有線上簽約、交易便捷、合規安全的特征。截至2021年底,“農銀碳服”助力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清繳工作順利完成。
21低碳快評:“中碳登”是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機構,對全國碳排放權的持有、變更、清繳和注銷等實施集中統一登記?!稗r銀碳服”與“中碳登”系統對接,為全國碳市場會員單位碳排放權交易提供綜合資金結算服務,暢通碳市場資金周轉通道。該系統的上線,既是農業銀行積極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充分發揮綠色金融服務主力軍作用的重要舉措,也是作為國有大型銀行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的積極嘗試。
4、浙商銀行推出專項碳賬戶企業信貸產品
近日,浙商銀行推出專項用于碳賬戶企業的信貸產品“碳易貸”,圍繞衢州市工業碳賬戶體系,為企業節能、降碳、減排等技術改造提升或配套設施建設專項設計提供資金支持。浙商銀行首筆“碳易貸”授信在衢州華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落地。這是衢州市在全國率先建立工業碳賬戶體系后,浙商銀行系統內發放的首筆“工業碳賬戶”場景應用貸款,該筆貸款共80萬美元。
21低碳快評:衢州是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浙商銀行將在衢州發展創新碳金融產品,符合當地經濟發展特點,為當地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等綠色項目貢獻金融力量。
5、廣州期貨交易所與德意志交易所探索綠色金融領域國際合作
廣州期貨交易所與德意志交易所集團日前在線上簽署諒解備忘錄,建立伙伴關系,探索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根據諒解備忘錄,未來雙方將共建中歐綠色金融合作機制,加強在市場研究、市場宣傳、投資者教育等方面的資源共享,探討在碳排放權等綠色發展類產品合作的可能性。
21低碳快評:廣州期貨交易所是攜帶綠色基金誕生的新交易所,德交所與歐洲能源交易所在碳排放權、ESG等領域具有豐富經驗,雙方可以在此方面推動深層次的務實合作,成為共享信息、共謀合作、共促發展的重要伙伴。二者的合作能夠為中國投資者提供交易歐洲金融產品的渠道,為中國金融產品在歐洲市場流通提供可能,有利于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及完善。
6、國開行發行150億元5年期綠色金融債券
1月19日,國家開發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面向全球投資人發行150億元“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至此,開發銀行已累計發行綠色金融債券1200億元,余額1100億元,規模位居市場第一。本期專題債券發行期限為5年,票面利率為2.45%,獲得了境內外各類投資者的踴躍認購,認購倍數達3.36倍。同時,該債券將通過柜臺承辦機構面向社會公眾發售。
21低碳快評:國開行此次發債募投項目篩選標準嚴、質量高,環境和社會效益明顯,均符合《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綠色債券原則》《氣候債券標準》等標準,將對綠色經濟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7、廣州首批“綠色金融先鋒”出爐,30個改革創新案例上榜
近日,首批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案例征集活動正式公布遴選結果,首批入選案例共30個,覆蓋政府、銀行、證券、保險、基金、融資租賃、環境權益、綠色實體、服務中介等部門和機構,涉及金融支持綠色企業低碳轉型、綠色交通、綠色基礎設施升級、綠色新能源、綠色生態農業、綠色建筑等方面,多維度多角度展示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成果。
21低碳快評:2017年,廣州市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試點城市之一,綠色金融的種子便在廣州迅速生根發芽,成為助力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引擎。
8、山東成碳排放權交易第一大省,首個履約周期成交額占全國58%
近日,山東省發布了碳排放配額清繳工作完成情況。根據統計,在第一個履約周期山東全省305家發電行業重點排放企業實際履約11.52億噸,累計成交額45.98億元,占全國58.14%。自碳市場正式啟動,山東全省納入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配額管理的發電行業重點排放企業共330家,核定應履約企業320家,占全國應履約企業總數的七分之一(全國應履約企業共2162家),數量全國第一。
21低碳快評:中國碳市場一經啟動就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將逐步擴大,碳交易的市場導向作用也將進一步明顯。通過碳交易市場鼓勵和促進重點排放企業進行低碳能源消費和低碳技術改造,在減碳、固碳、捕碳、用碳各環節進行技術創新,重塑生產過程、工藝過程,甚至跨行業融合形成新的產業與業態,將不斷增強企業及其所屬地區的競爭力。
撰稿:21碳中和課題組研究員 王晨、李德尚玉(實習生任怡、王栩萌、趙宇心均有貢獻)
統籌策劃: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