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繳翼飛 北京報道
2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并提出,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全面推動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有序發展電爐煉鋼,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等一系列具體任務。
《意見》提出,力爭到2025年,鋼鐵工業基本形成布局結構合理、資源供應穩定、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嚴禁新增鋼鐵產能
《意見》提出,未來鋼鐵市場供需將基本達到動態平衡,同時,嚴禁新增鋼鐵產能。堅決遏制鋼鐵冶煉項目盲目建設,嚴格落實產能置換、項目備案、環評、排污許可、能評等法律法規、政策規定,不得以機械加工、鑄造、鐵合金等名義新增鋼鐵產能。
鋼鐵行業已經在2021年完成了粗鋼減產目標,成為2015年以來的首次產量同比負增長。工信部數據顯示,2021年累計粗鋼產量10.33億噸,同比減少約3200萬噸,下降3.0%。累計粗鋼表觀消費量約9.92億噸,同比下降5.3%。
根據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的預測,2022年的全國粗鋼產量還將進一步下降2.2%,預計總產量為10.17億噸。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表示,近幾年,國內外旺盛需求和投資拉動導致粗鋼產量高位快速增長。但若任其發展,可能會走上“刺激一增長一過剩一虧損”的老路,壓減粗鋼產量作為重要手段,將督促行業摒棄以量取勝、粗放發展的慣性模式,引導企業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助力產業結構升級。
《意見》中還提出,到2025年,電爐鋼產量占粗鋼總產量比例將提升至15%以上。
目前,世界鋼鐵制造普遍采用的煉鋼方式主要有轉爐煉鋼和電爐煉鋼兩種。相比轉爐煉鋼,電爐煉鋼具有工序短、投資省、建設快、節能減排效果突出等優勢。世界各國普遍比較重視發展以廢鋼為主原料的電爐短流程煉鋼生產工藝。
李新創指出,由于歷史和資源稟賦原因,中國鋼鐵流程結構一直以長流程為主導,2020年中國電爐鋼產量占比為10.4%,與世界平均水平30%左右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主要原因還是由于中國電爐煉鋼成本競爭力一直偏弱,電爐短流程的節能環保優勢尚未轉化為成本優勢。”李新創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國內廢鋼供應還遠未達到充沛低廉的程度,且電價水平較高,造成中國電爐鋼成本控制難度加大,長期以來高爐-轉爐長流程工藝成本優勢突出。在鐵礦石價格高位情況下,電爐鋼比轉爐鋼成本一般高出200~500元。
其中, 增加廢鋼供應能力是緩解鐵礦石供應壓力的重要途徑。《意見》提出,到2025年,國內鐵礦山產能、規模、集約化水平大幅提升,廢鋼回收加工體系基本健全,利用水平顯著提高,鋼鐵工業利用廢鋼資源量達到3億噸以上。
“每用1噸廢鋼,可相應少消耗1.7噸鐵精礦粉,從而少開采4.3噸鐵礦石原礦,同時也有利于降低焦化、燒結、煉鐵等高能耗工序的生產壓力。每用1噸廢鋼,也可節約0.4噸焦炭或1噸左右的原煤,比用鐵水節能60%,節水40%。”李新創說。
據統計,全國1.4億噸“地條鋼”產能在2017年全部取締后,灰色地帶的廢鋼資源幾乎全部回歸到可統計領域,中國廢鋼資源供應出現統計數量上的大幅增長。2018-2020年,隨著中國鋼鐵積蓄量的不斷累積,廢鋼供應量穩步增長,年增量在2000萬噸左右。截至2020年,中國廢鋼市場可統計的廢鋼供應量約為2.6億噸。
李新創指出,中國廢鋼資源產出量已達到相當規模,預計未來5-15年,中國廢鋼資源產出將逐步進入快車道,未來廢鋼資源將越來越成為鐵礦資源的重要補充,廢鋼替代鐵礦份額總體上將呈現增長的趨勢。
80%以上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意見》中對鋼鐵行業提出了明確的減碳目標,要求到2025年,80%以上鋼鐵產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噸鋼綜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資源消耗強度降低10%以上,確保2030年前碳達峰。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中國寶武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德榮此前介紹,截至2021年底,鋼鐵行業已有34家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公示,合計約2.25億噸鋼產能。同時,一大批鋼鐵企業積極探索建立氫冶金示范項目并有所突破,240多家企業約6.8億噸粗鋼產能已完成或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不過根據部分鋼鐵企業反映,當前鋼鐵行業的低碳化改革仍集中在行業頭部企業。由于人才不足,研發能力滯后等問題,中小企業目前的綠色改造相對滯后,仍需進一步提高集中度,進而優化改造能力,減少同質化競爭。
對此,《意見》中也提出,產業集聚化發展水平將明顯提升,鋼鐵產業集中度大幅提高。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實施兼并重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依托行業優勢企業,在不銹鋼、特殊鋼、無縫鋼管、鑄管等領域分別培育1~2家專業化領航企業。鼓勵鋼鐵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改變部分地區鋼鐵產業“小散亂”局面。
根據《2021中國鋼鐵企業競爭力(暨發展質量)評級研究成果》,中國寶武鋼鐵、中信泰富特鋼、首鋼、江蘇沙鋼、河鋼、鞍鋼等56家大型鋼企競爭力評級為“極強”和“特強”,合計粗鋼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75.4%。
“如果不提高集中度,不僅對行業自身,對上游下游,對國民經濟都不利。集中度低就容易打價格戰,鋼價會大起大落,全國10億多噸鋼的大市場,每噸鋼價能夠在短期內上下波動一千多元,和其他行業比起來,實際的利潤率卻并不高。” 李新創預計,“十四五”末,前十位企業粗鋼產量集中度或將達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