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國務院辦公廳: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
2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的意見》。
《意見》對擴大電子證照應用領域的工作進行了部署。一是聚焦深化便民服務,擴大個人電子證照應用領域。加快推進出生醫學證明、戶口簿、身份證、社會保障卡等個人常用證照電子化應用,并根據群眾需求不斷豐富其他應用場景,推動相關電子證照普遍使用。二是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拓展企業電子證照應用領域,推動實現企業相關信息“最多報一次”。三是面向社會多樣化需求,促進電子證照社會化應用。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電子證照共享服務體系,積極推動電子證照在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持證主體之間的社會化應用。四是加大新技術運用力度,積極開展電子證照應用創新,不斷提升電子證照應用智能化水平。五是加強線上線下融合,保留傳統服務方式。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并行,加強實體證照服務保障,滿足老年人、殘疾人等各類群體需求。
《意見》對推動電子證照全國互通互認提出要求,要健全電子證照應用協同推進機制,加強電子證照應用跨地區、跨部門工作協同,推動解決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進電子證照標準化規范化,著力提升電子證照數據質量。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統籌建設完善本地區本部門電子證照庫,按照“應歸盡歸”原則將電子證照信息匯聚至國家政務服務平臺。
《意見》強調,要進一步強化電子證照應用平臺支撐,提升電子印章的支撐保障能力,加強電子證照應用安全管理和監管。建立健全與電子證照應用相適應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體系。國務院辦公廳要加強對各地區各部門電子證照應用和全國互通互認工作的督促指導,及時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確保有序推進、取得實效。
商務部: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企業外貿支持力度
2月21日,商務部與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聯合印發《商務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關于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和中信保公司各營業機構要充分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做好跨周期政策設計,加大對外貿企業支持力度。
《通知》提出,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發揮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引導作用,鼓勵借鑒部分省市成功經驗,積極推廣“政府+銀行+保險”和其他融資支持模式,并進一步引導銀行結合外貿企業需求和外資企業特點創新保單融資等產品。積極協調地方出臺相關支持政策,通過“再貸款+保單融資”等方式,精準滴灌中小微企業。
《通知》指出,中信保公司各營業機構要切實加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支持力度,擴大中小微外貿企業覆蓋面和承保規模,針對性降低中小微企業投保成本,優化理賠追償服務措施。升級資信服務產品,提高風險信息的即時查詢和動態推送能力,不斷提升中小微企業線上化、便利化、專業化服務水平。
地方行動
廣州:2025年這些技術領域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2月2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新聞發布會。規劃是“十四五”時期推動廣州科技創新的重要指引性文件,也是廣州科技創新整體實力邁向世界主要城市先進水平的行動指南。
規劃提出,到2025年,廣州科技創新整體實力達到世界主要城市先進水平,創新之城更加令人向往,成為世界重大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先行之地、國際科技賦能老城市新活力的典范之都、全球極具吸引力的高水平開放創新之城。
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廣州市科技創新的具體目標:創新驅動取得新成效,力爭推動廣州原始創新能力躋身世界前列、科技創新賦能老城市新活力更加充分、創新創業生態更加卓越,成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外溢的“輻射極”、全球高端人才的“匯聚地”、開放合作的“橋頭堡”,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強市。
具體包括以下五方面:
創新策源能力顯著增強。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重大進展,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建設全面提速,國家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有新突破,省級以上戰略科技創新平臺數達320個,在若干重點領域產生一批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升,基礎研究經費支出占全社會研發支出比重提升至15%。
技術攻關水平全面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邁上新臺階,在呼吸疾病防治、智能網聯汽車等若干技術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一批戰略性領域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萍汲晒铀傧颥F實生產力轉化,推動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3000億元,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0件以上,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超過60家。
科技賦能發展成效顯著??萍紕撔沦x能產業發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等煥發新活力,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拓展前沿科技應用場景等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突出,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繼續保持全國前列,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達1.7%,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5%。
創新人才資源富集涌現。集聚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引進海外人才數達1.8萬人,每萬名從業人員中從事R&D研究人員比重達150人年/萬人。與科技創新相匹配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評價、激勵、流動機制更加健全。
科技創新生態國際一流。各類創新資源要素集聚成勢、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粵港澳科技合作全面深化,國際科技合作日益緊密,率先形成與全球創新資源融通共享的有效示范。全社會創新投入水平進一步提升、投入結構進一步優化,R&D投入強度突破3.4%,新增上市科技型企業數超過60家。全市各人群科學素質發展更加均衡,科普供給側改革成效顯著,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24.5%。
典型案例
深圳:“八個全國率先” 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
近年來,深圳市以“陽光采購”為核心,以“互聯網+政府采購”為依托,推進實施八個全國率先工程,積極打造政府采購最優營商環境。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開展的2020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和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組織開展的2021年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深圳政府采購營商環境均位居首位。
一是率先建立市區統一的政府采購電子化平臺。深圳早在2008年率先建立了市區統一的政府采購電子化平臺。2021年,深圳緊跟國家數字化發展戰略,上線深圳政府采購智慧平臺。
二是率先實現供應商注冊“零跑腿”。深圳自2019年8月起,取消政府采購供應商注冊現場核驗資料環節,注冊業務全程網辦,實現供應商注冊“零跑腿”。
三是率先發布政府采購領域城市發展機會清單。作為全國首批三個政府采購意向公開試點地區之一,深圳市從2020年開始,在市區兩級同步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試點工作,推進政府采購意向公開智能化、標準化、便捷化、規范化管理。
四是率先推行政府采購信息無死角公示。深圳市要求對評審結果、供應商投標(響應)文件實現全公開。
五是率先建立供應商“承諾+信用管理”準入管理機制。深圳將供應商“自證資質”改為“信用承諾”,企業參與深圳政府采購招投標活動時,在投標文件的《政府采購投標及履約承諾函》中作出誠信聲明即可,無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
六是率先建立健全行政裁決機制。作為全國第一批政府采購行政裁決示范點,深圳市率先建立“三隨機兩公開”的行政裁決內控機制,率先將調解引入行政裁決機制,率先建立專家審理制度。
七是率先推出政府采購合同“金融化”。深圳于2016年底創新推出訂單融資改革,首次在全國范圍內將政府采購和供應鏈金融相結合。2021年,深圳進一步深化政府采購訂單融資改革,協同深圳交易集團建立訂單融資線上平臺。
八是率先建立政府采購合同履約抽檢機制。深圳于2013年探索開展了政府采購合同履約抽檢評價工作,2016年起,深圳建立了履約抽檢情況通報機制,2018年深圳推出全國首個針對政府采購項目合同履約抽檢及評價的標準化技術文件。
國家營商環境報告指標展示之辦理建筑許可
辦理建筑許可,主要衡量參評城市的企業投資建設一個小型建筑物(比如倉庫)所需經歷的政府審批和外部辦事流程,包括辦理環節、辦理時間、成本費用,以及控制建筑工程質量和提升辦理建筑許可便利化水平等情況。
最佳實踐
根據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情況,參評城市建立健全審批管理體系,加強各審批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實行“告知承諾制”“容缺受理制”等審批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不斷完善各審批事項信息,推進部門間信息互通共享,提升審批效率,增強市場主體項目報建過程中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開辦企業指標表現優異及優秀城市
1、優異城市
北京市、天津市、晉城市、沈陽市、上海市
南京市、蘇州市、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
衢州市、廈門市、濟南市、青島市、煙臺市
武漢市、黃石市、襄陽市、廣州市、深圳市
北海市、重慶市、成都市、西安市、銀川市
2、優秀城市
太原市、大同市、晉中市、呼和浩特市、大連市
長春市、哈爾濱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
舟山市、合肥市、福州市、泉州市、淄博市
濟寧市、鄭州市、長沙市、衡陽市、岳陽市
珠海市、佛山市、東莞市、南寧市、貴陽市
《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選取北京、廣州、沈陽、衢州、晉城、銀川、濟南、重慶、南京、襄陽、黃石、北海、長沙等13個城市典型做法,供各地方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學習參考借鑒。
任務要求
任務要求一:統一審批流程
2019年:(1)精簡審批環節。精減審批事項和條件,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審批事項,減少保留事項的前置條件。(2)合理劃分審批階段。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主要劃分為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竣工驗收四個階段。每個審批階段確定一家牽頭部門,實行“一家牽頭、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由牽頭部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嚴格按照限定時間完成審批。(3)簡化社會投資的中小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對于帶方案出讓土地的項目,不再對設計方案進行審核,將工程建設許可和施工許可合并為一個階段。(4)實行聯合審圖和聯合驗收。制定施工圖設計文件聯合審查和聯合竣工驗收管理辦法。將消防、人防、技防等技術審查并入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相關部門不再進行技術審查。實行規劃、土地、消防、人防、檔案等事項限時聯合驗收,統一竣工驗收圖紙和驗收標準,統一出具驗收意見。對于驗收涉及的測繪工作,實行“一次委托、聯合測繪、成果共享”。(5)推行區域評估。推行由政府統一組織對壓覆重要礦產資源、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地震安全性評價、水資源論證等評估評價事項實行區域評估。(6)推行告知承諾制。對通過事中事后監管能夠糾正不符合審批條件的行為且不會產生嚴重后果的審批事項,實行告知承諾制。
2020年:優化再造投資項目前期審批流程。從辦成項目前期“一件事”出發,健全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加強項目立項與用地、規劃等建設條件銜接,實行項目單位編報一套材料,政府部門統一受理、同步評估、同步審批、統一反饋,加快項目落地。
任務要求二:統一信息數據平臺
2019年:2019年上半年,?。ㄗ灾螀^)和地級及以上城市初步建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框架和信息數據平臺;到2019年年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相關系統平臺互聯互通。
2020年:(1)優化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審批流程,實現批復文件等在線打印。(2)加快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在線審批,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與投資審批、規劃、消防等管理系統數據實時共享,實現信息一次填報、材料一次上傳、相關評審意見和審批結果即時推送。2020年年底前將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涉及的行政許可、備案、評估評審、中介服務、市政公用服務等納入線上平臺,公開辦理標準和費用。(3)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成全國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
任務要求三:統一審批管理體系
2019年:(1)“一張藍圖”統籌項目實施。統籌整合各類規劃,劃定各類控制線,構建“多規合一”的“一張藍圖”。(2)“一個窗口”提供綜合服務。整合各部門和各市政公用單位分散設立的服務窗口,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服務窗口。(3)“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各審批階段均實行“一份辦事指南,一張申請表單,一套申報材料,完成多項審批”的運作模式。(4)“一套機制”規范審批運行。建立健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配套制度。
2020年:深入推進“多規合一”。抓緊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統一測繪技術標準和規則,實現測繪成果共享互認,避免重復測繪。
任務要求四:統一監管方式
2019年:(1)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2)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信用信息平臺,完善申請人信用記錄,建立紅黑名單制度,實行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出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3)規范中介和市政公用服務。建立健全中介服務和市政公用服務管理制度,依托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建立中介服務網上交易平臺,供水、供電、燃氣、熱力、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務全部入駐政務服務大廳,為建設單位提供“一站式”服務。
注:該部分內容選自《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報告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編著,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