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尤方明 北京報道
4月7日,據人社部官方微信公眾號消息,上海市社保系統同心戰疫,確保4月份570余萬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確保按時足額發放?!眹鴦赵阂螅松绮?、財政部牽頭,6月底前出臺相關政策,年內持續推進。
上述數據同時表明,上海市目前已有570余萬退休人員。早在2021年5月,第七次人口普查(下稱“七普”)數據發布之時,上海市統計局局長朱民便表示,從歷史上來看,上海一直是全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再看北京,2021年11月,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其中預測到2035年,老年人口接近700萬,人口老齡化水平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同為經濟發達城市,深圳人口則依然“年輕”。2020年,在深圳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5.36%;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3.22%,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深圳的情況由大量年輕人口流入導致;基于上世紀50、60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老年人口基數較大,加之主動控制人口規模,因而老齡化程度較高。
“人口老齡化是大勢所趨。從長遠角度看,主要的應對措施是通過科技創新的力量,降低勞動強度,從而延長勞動年限,使勞動力的供給不因老齡化而減少。”董登新說。
保障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
“退休人員的養老金,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在哪個省,在哪個市縣,都能確保及時足額發放,都有保障,請大家放心?!痹?月22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財政部部長劉昆如是說。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表示,近年來,中央層面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確保各地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
一是加大中央財政的補助力度。1998年實行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以來,中央財政持續加大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力度,2021年安排補助資金超過6000億元,支持地方緩解基金收支壓力。
二是提高調劑比例。2021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提高到4.5%,調劑的總規模達到了9300余億元。重點支持收支矛盾突出省份,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凈受益金額超過2100億元。
三是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中央層面共劃轉93家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國有資本總額1.68萬億元。
今年1月1日起,我國正式啟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在余蔚平看來,資金在全國范圍內互濟余缺,有利于發揮基金的規模效應,增強支撐能力。
在今年,養老金不僅要保證按時足額發放,待遇標準還將進一步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方面,截至2021年已實現“17連漲”。2018至2020年連續三年的漲幅均為5%,2021年則為4.5%。今年則將迎來“18連漲”。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方面,中央標準將在每人每月93元的基準上進一步上調。今年以來,已有福建、江蘇、甘肅、海南、西藏、寧夏、貴州、山西等省份宣布上調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
北上深老齡化趨勢不盡相同
前述人社部消息顯示,上海社保系統堅持線下保服務安全,線上保服務速度,通過“社銀直連”,保證資金如期撥付到位,確保4月份570余萬退休人員的養老待遇按時足額發放。
在上海市“七普”數據發布時,朱民便指出,從歷史上來看,上海老齡化程度一直是全國最高的地區之一。1982年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就達到11.5%,是全國最早進入老年型人口結構的城市。2000年和2010年,上海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別比全國高4.5個百分點和1.8個百分點,而在2020年,上海比全國高4.7個百分點。
朱民表示,上海人口老齡化程度高和上海城市人口發展的歷史變化是密切相關的。上世紀50年代是上海人口出生的高峰期,1951-1960年上海累計出生人口為272萬人,峰值出現在1954年,這一階段上海出生人口總量大,而且比較集中,這是造成現階段上海人口老齡化程度高于全國水平的最主要原因。
“七普”數據發布后僅半個月,上海市人民政府便印發《上海市老齡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進一步披露上海面臨的老齡化形勢。
2020年,在上海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為581.55萬、占23.4%;戶籍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為533.49萬、占36.1%。預計到2025年,上海市60歲及以上常住和戶籍老年人口分別將超過680萬和570萬。
“十四五”期間,高齡化趨勢將越發明顯,預計戶籍人口中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從目前的81.98萬增長到近86萬。
人口老齡化與少子高齡化、家庭規模小型化、純老化等趨勢交織共存,2020年上海市獨居老年人數、純老家庭老年人數已分別達到30.52萬和157.79萬,預計“十四五”期間仍將持續增長,社會與家庭負擔不斷加重,對養老保險、醫療保障、養老服務和健康服務等需求持續增加。
與此同時,勞動年齡人口數量持續下降,青壯年勞動力供給逐步減少。2020年,上海市65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撫養系數為40.9%,近十年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該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要的過渡期和寶貴的窗口期,要為未來人口高齡化高峰期的到來提前做好部署。
在北京方面,《北京市“十四五”時期老齡事業發展規劃》指出,北京市老年人口的基數大,預計到“十四五”末,人口老齡化水平將達到24%,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到2035年,老年人口接近700萬,人口老齡化水平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
“十四五”之后,隨著第一次生育高峰出生人口開始步入高齡,到2035年,北京市高齡老年人口將突破100萬,社會撫養比持續增長,高齡化趨勢加速。
董登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人口老齡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從國際經驗來看,經濟越發達地區,其老齡化程度也就越高。但我國同時也出現由于人口流動不均衡造成的老齡化現象,主要體現在農村等欠發達地區。
“對于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城市,鼓勵人口流入與營造生育友好氛圍是兩大路徑。而北京上海出于嚴格控制城市規模的考慮,則要把重心放在后者?!倍切抡f。
深圳的人口結構年輕化程度則處于領先水平。2020年,在深圳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占15.11%;15-59歲人口占79.53%;60歲及以上人口占5.3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3.22%。
與2010年比,0-14歲人口的比重提高5.14個百分點,15-59歲人口的比重下降7.5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2.36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1.39個百分點,呈“兩頭增加、中間減少”態勢。
深圳市統計局在解讀“七普”數據時指出,深圳15-59歲的人口比重雖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比全國高16.18個百分點,比廣東省高10.73個百分點,表明深圳人口依然“年輕”,還處于旺盛的“人口紅利”期。此外,按照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7%以上即達到老齡社會的國際標準,深圳尚未進入老齡化社會。
按照《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草案),到2035年,深圳市規劃常住人口1900萬人,實際管理服務人口2300萬人。在2020年,深圳擁有1756.01萬常住人口,未來增量空間已經不大。
董登新表示,大城市的人口擴張是有極限的。從根本上看,應當通過科技創新的力量,降低勞動強度,從而延長勞動年限,使勞動力的供給不因老齡化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