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唐婧 北京報道 人民幣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一周。
4月22日晚間,在岸、離岸人民幣雙雙跌破6.5大關。離岸人民幣一度跌破6.54,創一年來新低,在岸人民幣跌破6.50,為去年8月以來首次。美元指數則升破101,創一年新高。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人民幣連續四個交易日大跌,在岸、離岸本周貶值幅度雙雙超過1000點。
人民幣為什么跌逾千點?
消息面上,4月22日凌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小組討論會上表示,美聯儲致力于迅速加息以控制通脹,明確表示5月利率決議會討論加息50個基點,且不排除在接下來的會議上繼續大幅加息的可能。鮑威爾的鷹派表態引發了美國國債市場的大幅拋售,作為全球資產定價之錨的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一度站上2.9%,美國股市也隨之走低。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影響跨境資本流動至關重要的指標——中美利差持續收窄,甚至出現倒掛。有擔憂認為,中美利差收窄限制了中國寬松貨幣政策的執行空間,貨幣當局在制定政策時不得不考慮到利差收窄造成的資本流出壓力。
考慮到美聯儲貨幣政策正?;匀惶幱谠缙陔A段,后續除了激進加息之外還將縮減資產負債表,人民幣會因此持續承壓嗎?
人民幣是否會大幅貶值?
中金固收團隊認為,中美利差倒掛并不一定會導致人民幣大幅貶值。理由是本幣資產吸引力的強弱取決于本國實際利率水平以及與其他國家的實際利差,而非名義利差。對于兩個通脹水平相差不大的國家而言,名義利差與實際利差基本相近,因此名義利差可以替代實際利差,用來衡量兩國資產吸引力的相對強弱。但當兩個國家通脹壓力完全背離,通脹對跨國資金的流動影響邊際會走強。投資者在衡量兩國資產性價比的時候,需要計入通脹差異帶來的影響。
通脹方面,美國民眾已經開始承受美聯儲天量放水帶來的后遺癥。統計數據顯示,美國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8.5%,創下40年新高,這也是美國CPI連續6個月超過6%。美國資深經濟學家彼得·希夫更是預測,美國通脹勢頭難以緩解,仍處在加速上行通道。
我國情況則不同。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2022年3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5%,環比持平,不僅遠低于美國,也遠低于歐洲。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3月CPI同比上升7.5%,連續第5個月創歷史新高,意味著消費者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大。
中金固收團隊表示,當前中美名義利差雖然倒掛,但實際利差的差距并沒有那么大,因此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并沒有很大。另外,即使中美實際利差也開始走弱,也不意味著人民幣一定會大幅貶值,因為人民幣強弱不單單取決于資本和金融項目下的資金流動,也要綜合考慮經常項目的影響,尤其是對于中國這種目前比較依賴外需、金融市場開放仍在建設期的國家而言,經常賬戶的影響往往要高于資本與金融賬戶。
通俗而言,經常賬戶(即“經常項目”)主要包括商品貿易收支和服務貿易收支,前者是指有形貨物的進出口,后者是指諸如旅游、銀行及保險等各種服務的往來。資本與金融賬戶(即“資本與金融項目”)反映的是國際資本流動,包括長期或短期的資本流出和資本流入。
2022年3月25日外匯局發布的《2021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表示,2022年,如果全球疫情緩和、經濟活動逐步恢復,我國經常賬戶收支狀況將隨之向常態回歸,但經常賬戶順差格局不會改變,并且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
歷史數據顯示,貿易順差同比走強往往會對人民幣形成支撐,而當貿易順差同比走弱時,人民幣匯率表現也會跟隨走弱。依此邏輯,判斷后續人民幣匯率是否會持續大幅貶值,更多需要判斷未來經常賬戶、尤其是貿易項下資金凈流入的變動趨勢。 在這個意義上,即使中美實際利差也開始走弱,我國資本與金融賬戶出現逆差,經常賬戶的盈余也將有力支撐人民幣幣值穩定。
外匯局統計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值,2021年,我國經常賬戶順差3173億美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5627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999億美元,初次收入逆差1620億美元,二次收入順差165億美元。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1499億美元,其中,資本賬戶順差1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順差382億美元,儲備資產增加1882億美元。
另外一個觀察經常賬戶狀態的指標是銀行結售匯數據,我國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的主力部分由經常賬戶貢獻。外匯局昨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3月,銀行結匯16374億元人民幣,售匯14676億元人民幣,結售匯順差1699億元人民幣。2022年1-3月,銀行累計結匯41933億元人民幣,累計售匯38202億元人民幣,累計結售匯順差3731億元人民幣。
同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一季度外匯收支數據新聞發布會上發言提振市場信心:“我國經濟韌性比較強,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國際收支結構穩健,經常賬戶保持合理規模順差,人民幣資產具有長期投資價值,這些因素都會為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提供根本支撐。對于一個經濟體的國際收支和跨境資本流動來說,美聯儲加息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外部影響變量,但是根本因素還是自身宏觀基本面和市場基礎。就中國來講,近年來中國外匯市場韌性不斷增強,有基礎和有條件適應本輪美聯儲政策調整。”
中國貨幣政策將繼續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平衡
盡管一季度經濟數據反映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央行貨幣政策的寬松力度仍然表現出了高度的審慎與克制。這是否也與美聯儲加快加息步伐的外部宏觀環境有關?
上周五,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部分市場人士認為本次降準不及預期。從力度上看,本次降準并未達到央行2018年以來每次0.5%的降準規模,同時也是央行歷史上第一次調降25bp的幅度。從資金規模上看,5300億的長期資金也沒有達到過去普遍7000億的資金規模。
本周二備受關注的LPR報價調降預期也落空。2022年4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公布,1年期LPR報價為3.7%,5年期LPR報價為4.6%,均與上月持平。這已經是LPR報價連續三個月按兵不動。
央行此舉是出于何種考量?
就這一問題,央行有關負責人在《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答記者問》中明確表示,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貨幣政策,一是密切關注物價走勢變化,保持物價總體穩定。二是密切關注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兼顧內外平衡。同時,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降低綜合融資成本,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解讀稱,我國貨幣政策放松節奏表現克制原因可能有三方面:一是從金融體系內部看,資金面處于合理充裕狀態,信貸需求不足并非完全由貨幣政策所引致;二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主要來自防疫導致的生產停頓及供應鏈受損,貨幣寬松無能為力;第三,不容否認,我們的貨幣政策受到美聯儲激進加息的外部制約。
中信明明債券研究團隊也指出,中美經濟周期背離下,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操作對國內寬松貨幣政策操作存在一定約束,LPR報價下調存在一定阻力。但在局部地區疫情拖累穩增長寬信用進程的背景下,預計貨幣政策寬松取向不會扭轉,但后續貨幣政策或將逐漸轉向結構性支持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披露,央行今年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截至4月中旬已上繳6000億元,相當于投放基礎貨幣6000億元,實際上和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基本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