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李依農 上海報道
美國東部時間4月28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022年第一季度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下降1.4%,市場預期為增長1.1%,與前值(2021年第四季度)的6.9%增幅也相距甚遠。
在此背景下,經濟學家與投資者對高通脹之下,美聯儲鷹派的轉向或使美國經濟急劇放緩甚至陷入衰退的擔憂也再度浮現。
同日發布的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顯示,美國一季度核心PCE指數初值環比升5.2%,預期升5.4%。
此外,經濟學家預計,將于4月29日公布的3月核心 PCE 增速將由2 月份的 5.4% 放緩至 5.3%。如果符合預期,這將意味著自 2020 年 10 月以來,核心 PCE 增長同比首次放緩。
白宮于一季度經濟增長數據發布前夕表示,考慮到物價上漲及俄烏事件帶來的不確定性,未來幾個月美國經濟活動將面臨更多風險。但仍預計 2022 年美國 GDP 將保持健康增長。
經濟復蘇趨勢仍良好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預計2022年全年美國經濟將增長3.7%,低于此前預計的4%。
IMF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任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稱,當前,全球經濟前景受挫,主要是因為俄烏沖突引發的經濟后果及對俄羅斯實施的制裁。這場沖突將減緩經濟增速并加劇通貨膨脹。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前美聯儲高級經濟學家胡捷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內,業界普遍預期美國今年的經濟復蘇總體情況良好。但近期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情緒有所升溫。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俄烏沖突或導致通脹問題變得更為復雜。二是全球供應鏈問題雖有所緩解,但還在恢復之中,仍未完全擺脫新冠疫情帶來的沖擊。
但胡捷表示,綜合各方面情況來看,上述兩個因素對美國經濟復蘇的影響有限。從此前二、三月份的通脹數據來看,如果撇開能源和糧食兩個部分,通脹的勢頭其實是在緩解當中。美聯儲也會加快緊縮的速度,抑制通脹。供應鏈方面,胡捷預計疫情帶來的困擾也能夠盡快得到控制。
胡捷補充稱,對于美國而言,如果能實現2%至3%左右的增長,就是一個不錯的年份。
白宮經濟顧問Brian Deese也指出,美國的勞動力市場復蘇持續強勁,展現了驚人韌性。他表示,雖然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很難說是一份“強有力的報告”,但從下降至3.6%的失業率、持續的就業增長等經濟數據中,均可以看出經濟復蘇有不錯的勢頭。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也于近日表示,盡管前景存在風險,但美國的勞動力市場非常強勁,家庭資產負債表狀況良好,預計經濟將迎來“穩健的一年”。
美聯儲能否實現“軟著陸”?
種種跡象表明,美聯儲將會加快貨幣緊縮的步伐以對抗通脹。
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觀分析師、副總經理劉政寧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美聯儲去年誤判了通脹,錯誤地認為通脹是暫時的,沒有及時退出貨幣寬松。結果是長期的低利率導致需求過熱,通脹越來越高。事到如今,美聯儲只能加快緊縮,以此來彌補去年犯下的錯誤。
胡捷表示,鑒于能源和食品的價格上漲較快,預計美聯儲5月有超過一半的概率將加息50個基點。美聯儲將持續觀察市場在加息后的反應。如果通脹問題仍然得不到顯著的改善,后續可能還會有50個基點的加息。
眼下,美聯儲正面臨著兩難抉擇。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經濟持續增長的主要風險來自美聯儲面臨的“棘手平衡”——美聯儲必須精心策劃如何能夠在不破壞經濟復蘇、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收緊貨幣政策,在抑制通脹的同時,推動美國經濟實現“軟著陸”。
胡捷認為,從結構上來看,美國經濟還處于一個相對比較健康的復蘇狀態,失業率已降至歷史少有的低水平。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美聯儲的加息只要不失控,對經濟的影響應該不會太大。
劉政寧則指出, 歷史表明,聯儲加息往往會引發經濟衰退?!白?960年至今,美國共有11輪加息周期,其中只有3次實現了經濟‘軟著陸’,即加息結束后沒有出現衰退(分別發生在1965年、1984年、1994年)?!?/p>
劉政寧表示,之前三次“軟著陸”有一個共同特征,即美聯儲加息都是“先發制人”,在通脹還未高企時果斷采取行動,將通脹扼殺在搖籃之中。相比之下,這次美聯儲加息起步太晚,且緊縮節奏較快,要想實現“軟著陸”恐怕需要一些運氣。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整體來看,美國經濟在加息過程中“硬著陸”的概率在上升,如果“硬著陸”,將對全球經濟和金融造成較大沖擊。
美聯儲加息前景令股市承壓
在新冠疫情、持續高通脹、俄烏沖突、美聯儲緊縮前景等一系列因素的多重影響下,近期美股市場波動加劇,上演跌宕起伏。
劉政寧指出,過去兩年美股上漲與美聯儲大幅寬松貨幣有很大關系,一個證據是美股上漲的幅度與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擴張幅度相匹配。往前看,如果美聯儲“縮表”,流動性萎縮,美股尤其是高估值股票或將承受壓力。
胡捷也表示,美國股市自2008年以來一路上漲的表現,主要由其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胡捷指出,央行的量化寬松政策下,大部分資金并沒有傳導到實體經濟當中去,而是滯留在金融機構手中,最后流向股票等資產市場。而美聯儲的加息以及后續或即將到來縮表,實際上直接影響資產市場的資金充裕程度。
不過,胡捷認為,如果美聯儲做好預期管理,確保后續的緊縮路徑不會“出人意料”,那么大概率也不會對美股市場造成過于劇烈的沖擊與擾亂。他指出,以美聯儲上一輪緊縮周期的經驗來看,縮表對美股市場造成的影響有限。不過,此前縮表的幅度不大。因此,美聯儲將如何把握后續包括縮表在內的貨幣政策緊縮節奏,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但不需要過于恐慌。
此外,有觀點認為,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會導致美聯儲放緩加息,從而利好股市。但劉政寧提醒道,對美聯儲而言,在防通脹和穩增長之間,眼下更為重要的是防通脹。如果通脹得不到控制,美國經濟也不可能實現可持續增長。高通脹限制了美聯儲寬松的空間,在通脹風險消退前,美聯儲貨幣政策不大可能自發轉向。退一步講,即使美聯儲因為看到衰退跡象而放緩加息,那么資產價格大概率也已經調整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