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國常會:加大穩崗促就業政策力度,進一步推進交通物流保通保暢
4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決定加大穩崗促就業政策力度,保持就業穩定和經濟平穩運行;會議聽取了交通物流保通保暢工作匯報,要求進一步打通堵點、暢通循環。
會議指出,穩就業是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關鍵支撐,要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采取更有力舉措穩就業。一要推進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條件下復工達產,特別要保障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交通物流企業、抗疫保供企業、關鍵基礎設施等正常運轉,對困難大的要采取“點對點”幫扶。二要著力支持市場主體穩崗。將階段性緩繳養老、失業、工傷保險費政策,由5個特困行業擴大到受疫情影響經營困難的所有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將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最高提至90%。支持地方對特困行業用電實行階段性優惠,繼續給予中小微企業寬帶和專線資費優惠,為線上就業創業、居家辦公降成本。企業可與職工協商彈性工作制穩崗。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帶動更多就業。三要拓展就業崗位。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相關政策。推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百萬就業見習”,對吸納見習的單位給予補貼。啟動一批農田水利、農村公路等工程,推廣以工代賑,增加農民工就業崗位。四要做好就業服務和兜底保障。健全高校畢業生就業網上簽約系統,推進體檢結果互認。對延遲離校的畢業生,延長報到入職、檔案轉遞、落戶辦理時限。取消畢業生到人才服務機構報到手續,可憑學歷證書、勞動合同等直接落戶。研究助學貸款延期還款、減免利息等支持舉措。對失業保險參保不滿1年的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對因疫情影響暫時失業、未參保的困難人員,給予臨時救助。五要壓實各地穩就業責任,作為政府績效考核內容,創造性落實,確保完成全年就業目標。
會議指出,交通物流是市場經濟的經脈,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撐。針對近期部分地區物流受阻,國務院建立了工作機制。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物流暢通保供,加強部門協同和跨區聯動,暢通國際國內物流。一要保障交通骨干網絡高效運行。督促高速公路收費站、服務區應開盡開,疏通機場、港口集疏運,支持平臺、快遞等企業增加運力。二要打通物流微循環。推動因疫情關停的快遞等網點有序恢復運營和快遞員返崗。保障農村公路暢通和農資農產品運輸。三要強化重點區域、行業和企業物流保障。備足用好應急物資中轉站,實行非接觸式接駁,確保民生物資、產業鏈供應鏈重點企業貨物、進出口產品等運輸。四要加強對貨運經營者幫扶。5月1日至年底,對符合條件的快遞收派服務收入免征增值稅。盡快推出1000億元再貸款支持交通運輸、物流倉儲業融資。合理支持車貸延期還貸。五要確保車輛通行證應發盡發、快申快辦、全國互認。推廣對貨車司機運輸過程中免費核酸和抗原檢測。
國家稅務總局:六年出口退稅8.75萬億元,中國助企紓困穩外貿
4月2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稅務總局表示,強化出口信用保險與出口退稅政策銜接,將保險賠款視同收匯予以辦理退稅;完善加工貿易出口退稅政策,對加工貿易企業因過去出口產品征退稅率不一致而無法抵扣的進項稅額,現在允許轉入進項稅額抵扣增值稅;挖掘離境退稅政策潛力,持續擴大政策覆蓋范圍,優化退稅商店布局,大力推行便利措施。
同時,推廣出口業務“非接觸”辦理,精簡出口退稅報送資料,推行出口退稅備案單證電子化,推動實現報關單、發票信息“免填報”。2022年全國辦理正常退稅的平均時間壓縮至6個工作日內,提高出口貨物退運通關效率,優化簡化出口退稅事項辦理流程,有效提升退稅辦理質效,加快出口企業資金周轉。
2020年3月20日起,中國提高1464項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據介紹,截至2021年底,已為9.4萬戶企業增加出口退稅377億元(人民幣,下同)。2016年至2021年,稅務部門累計辦理出口退(免)稅8.75萬億元,年均增長7.32%,更好地服務了外貿市場主體,更快地提升了資金流轉效率,更有力地促進了外貿穩定增長。
市場監管總局:我國將創建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
4月28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創建管理辦法(試行)》及其配套評估指標體系,釋放出促進網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明信號。作為促進平臺經濟、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將高標準高質量打造一批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
據悉,示范區遵循自愿申報、自主創建、嚴格認定、動態管理、鼓勵創新、示范引領的原則,實行動態化管理,強調“能進能出”。示范區的首要任務是促進網絡經濟高質量發展,旨在鼓勵、支持、引導地方政府優化營商環境,發展網絡經濟,要突出示范導向,推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經驗。
辦法規定,通過國家網絡交易監管平臺進行示范區全流程線上申報、評估、認定、管理、交流,實現創建管理工作標準化、數字化,推動示范區創建管理工作便捷高效。
地方行動
湖南:推出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
4月25日,湖南省印發《湖南省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年)》。到2024年,實現全省企業開辦1個工作日內辦結,全年納稅次數壓減至5次,納稅累計時間壓減至80小時,非接觸式辦稅比例達到95%以上,報稅后流程指數提升3個百分點。
計劃提出,持續打造“一件事一次辦”升級版,提升集成服務水平。持續完善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功能,加強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和電子證照共享互認應用,完善電子政照數據庫各類信息,持續提高政務服務事項網辦深度,推動由“一網通辦”加速邁向“一網辦好”。充分發揮政務大廳“一站式”服務功能,推進告知承諾、容缺受理、幫代辦、自助辦理,深化線上線下融合,實現全省線上線下統一受理。規范全省網上中介服務超市運行應用。健全深化政務服務“好差評”機制,持續鞏固評價、反饋、整改和監督全流程閉環,提升政務服務滿意度。
為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計劃提出,加強企業信貸支持。持續開展金融“暖春行動”,加強信用信息歸集共享,完善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大力推廣“信易貸”“稅易貸”,鼓勵開展特許經營權質押、知識產權抵質等新型融資方式,做好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接續轉換工作,推動中小微企業“首貸戶”數量持續增加,信用貸款余額持續增長。推動商業銀行實行差異化定價策略,降低小微企業信貸綜合成本。強化融資擔保增信,優化全省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
廣東:全面開展科研經費“負面清單+包干制”試點
4月25日,廣東省科技廳和省財政廳聯合發布《關于深入推進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項目經費使用“負面清單+包干制”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在省基金項目中全面開展經費使用“負面清單+包干制”改革試點,預計政策實施后每年試點項目數將達到4000多項。
2019年,廣東率先在省基金部分項目中試行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此次改革將在省基金項目中全面開展“負面清單+包干制”改革,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和技術路線決策權??缇掣郯牡氖』痦椖客瑯舆m用該政策。
所謂“負面清單”,即明確經費使用不得支出的用途和范圍,定好經費使用的“紅線”。包括不得通過虛構經濟業務等方式套取資金、不得列支個人或家庭費用等在內,《通知》明確了經費使用的“十不得”。
在“負面清單”之外,科研人員被賦予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一方面,新政適用范圍包括2019年以來已試行經費使用“包干制”的所有項目;另一方面,2022年度起立項的所有省基金(含省自然、省聯合基金)項目均納入經費使用“負面清單+包干制”管理。省科技廳預計,每年試點項目數將突破4000項,項目資助強度在10-300萬元/項之間。
與原有“包干制”相比,此次改革還取消直接經費和間接經費限制,全面實行定額包干資助,科研人員在提交項目申請書和任務書時無需編制明細費用科目預算。除規定項目績效支出原則上不得超過項目總經費的30%(其中數學等純理論基礎研究項目可提高至不超過60%)外,其它經費支出不設具體比例限制,由項目負責人根據實際需要自主決定使用。
典型案例
廣州:啟動“專精特新”培育三年行動,每年投入3億元
4月24日,廣州印發《廣州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的通知。25日上午,廣州市舉行該行動方案新聞發布會,公布實施細則。新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一次性獎勵100萬元,無需另行申報,資金直接撥付。
據悉,廣州將每年將安排3億元左右資金,3年投入約9億元。
實施梯度培育、技術創新、市場開拓、三品提升、數字賦能、融資提速、生態優化、營收倍增等八大行動,在企業認定、園區培育、資金支持、技術改造、數字化提升、用地用房、交通出行等七個領域給予支持。
除一次性百萬重獎,還將對企業上市費用的50%、數字化轉型費用的30%給予直接補助,單個企業最高300萬元,同時給予貸款利息、擔保費、技改資金配套等補助;而獲得省技改資金補助者,市財政最高補助500萬元。
廣州還優先保障“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用地,國家級“小巨人”出讓土地、分割轉讓產業用房時所考核的投資強度與稅收貢獻等標準最大可調低至30%,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租房租金可減免。
為了破解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有政策但知悉難、申請難問題,廣州“登門扶持”。百萬元一次性獎勵資金“免申即享”,企業獲得認定后無需另行申報,資金直接撥付。各項費用補貼補助,則按比例直接補助。為了支持企業做優,更能申領政策,廣州每年花費不少于300萬元購買專業服務,為企業發展“把脈”。
深圳:率先上線“全市域通辦”,打造10分鐘政務服務圈
近期,深圳市推出的政務服務“全市域通辦”舉措,率先在全市范圍徹底打破事項辦理地域、層級限制,讓申請人可自主選擇市內各級(市、區、街道、社區)行政服務大廳進行業務申請或材料提交,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跨區、跨層級無差別收件登記。
2021年12月,深圳印發《深圳市政務服務“全市域通辦”改革實施方案》,并先后在福田區、南山區和龍華區開展“全市域通辦”試點改革。
2022年4月1日,深圳正式上線“全市域通辦”服務專區,將通辦改革在全市范圍內縱深推進。從實施效果來看,企業和群眾反響較好,政務服務事項通辦便利度明顯增強,真正打通街道居民“最多跑一次”的最后一公里。
本次“全市域通辦”改革以“通辦為原則,不通辦為例外”,推出通辦事項全覆蓋,人社、衛健、規劃與自然資源、交通等民生事項已納入通辦范圍,通辦事項占全市(含各區)事項80%。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公安、市監等高頻事項也將逐步推進納入。
同時,深圳積極探索多渠道“10分鐘政務服務圈”建設路徑,采用“政銀合作、政企合作”的服務模式,加強與銀行、工業園區等社會機構、服務網點合作共享,推進政務服務事項向企業和群眾“家門口”不斷延伸,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理。
佛山:對市場主體進行數據畫像,基于人工智能提升信用風險監管能力
隨著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的推進,全國市場主體增長迅速。佛山市的市場主體從2014年的35萬戶增長至目前超110萬戶,監管壓力急劇增加。
為實現監管效能最大化、監管成本最優化,佛山市市場監管局將人工智能技術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相結合,將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大數據分析運用到監管實踐,構建起協同、風險、智能、精準的智慧監管新模式。
一是統建平臺,夯實智能監管大數據基礎。通過覆蓋佛山市、區、鎮三級的監管服務信息化平臺對涉企數據進行全面整合,共歸集、清洗142個部門的許可、監管、處罰等各類涉企數據30多億條,按“一戶一檔”原則對佛山市市場主體進行數據畫像,形成以企業信用、運營狀況、活躍度為指標體系的多維度“企業全息影像”,為“人工智能”信用風險研判奠定了大數據基礎。
二是搭建模型,風險預測提高監管精準性。以風險點為導向,通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計算,發現違法行為的規律和特征,構建風險研判模型,經過剔除篩選,從上千關聯因子中保留行業類別、股東出資方式等12項與違法概率關聯性高的因子,作為計算違法概率的基本要素,預測出高風險市場主體,與實際違法主體比對,并反復校驗預測準確率。
三是復制拓展,技術賦能多場景市場監管。除商事登記領域風險預測場景外,還將該技術運用于消費投訴舉報,研判得出投訴風險點及風險集中地域或行業,并將研判結果應用于消費維權的事前教育、事中警示維權,將消費熱點納入佛山市“雙隨機”工作計劃。未來,還將在查處無證無照等工作中逐步運用。
國家營商環境報告——跨境貿易
跨境貿易,主要衡量參評城市的企業開展進出口貿易所需經歷的政府審批和外部辦事流程,包括辦理環節、辦理時間、成本費用,以及參評城市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等情況。
最佳實踐
根據2020年中國營商環境評價情況,參評城市進一步簡化單證辦理流程,推進口岸環節監管單證無紙化,提高全流程作業電子化和信息化水平,推動實現系統互聯、數據互通、信息共享,強化“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建設,探索創新海關監管模式,多舉措提升信息公開度與透明度,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
表現優異及優秀城市
1、優異城市
北京市、天津市、唐山市、大連市、上海市
南京市、蘇州市、杭州市、寧波市、舟山市
福州市、廈門市、濟南市、青島市、煙臺市
武漢市、長沙市、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
東莞市、??谑?、重慶市、成都市、西安市
2、優秀城市
沈陽市、長春市、哈爾濱市、常州市、南通市
溫州市、衢州市、合肥市、南昌市、九江市
淄博市、濟寧市、鄭州市、黃石市、宜昌市
岳陽市、佛山市、南寧市、北海市、三亞市
綿陽市、貴陽市、遵義市、寶雞市、銀川市
《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選取上海、深圳、廈門、重慶、珠海、杭州、武漢、成都、濟南、長沙、唐山、三亞、九江等13個城市典型做法,供各地方政府優化營商環境學習參考借鑒。
任務要求
任務要求一:減少進出口環節審批事項
2018年:(1)精簡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取消一批進出口監管證件,能退出口岸驗核的全部退出。(2)優化監管證件辦理程序。2020年年底前,監管證件全部實現網上申報、網上辦理。
任務要求二:優化口岸通關流程和作業方式
2018年:(1)深化全國通關一體化。(2)全面推廣“雙隨機、一公開”監管。(3)推廣應用“提前申報”模式,提高進口貨物“提前申報”比例,鼓勵企業采用“提前申報”。(4)創新海關稅收征管模式。(5)優化檢驗檢疫作業。(6)推廣第三方采信制度。
2019年:建立提前申報容錯機制,實行“提前申報”和“通關+物流并聯作業”,在艙單傳輸后、貨物抵達港區前,企業即可向海關辦理進出口申報手續,貨物運抵后依據風險分析實施快速驗放,前推通關作業環節,縮短貨物通關時間。海關對提前申報引起的進口日期修改,以及由于裝運、配載等原因造成貨物變更運輸工具的,不予記錄報關差錯。
2020年:進一步提高進出口通關效率。優化進口“兩步申報”通關模式,企業進行“概要申報”且海關完成風險排查處置后,即允許企業將貨物提離。在符合條件的監管作業場所開展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試點。
任務要求三:提升通關效率
2018年:(1)提高查驗準備工作效率。通過“單一窗口”、港口電子數據交換中心等信息平臺向進出口企業、口岸作業場站推送查驗通知,增強通關時效的可預期性。(2)加快發展多式聯運。推動外貿集裝箱貨物在途、艙單、運單、裝卸等鐵水聯運物流信息交換共享,提供全程追蹤、實時查詢服務。(3)創新邊境口岸通關管理模式。(4)加快鮮活商品通關速度。
任務要求四:加強信息技術應用
2018年:(1)加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2)推進口岸物流信息電子化。(3)提升口岸查驗智能化水平。
2019年:海關、交通運輸部門和地方政府通過“單一窗口”、港口電子數據交換中心等信息平臺向進出口企業、口岸作業場站推送查驗通知,增強通關時效的可預期性。
2020年: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加快“單一窗口”功能由口岸通關執法向口岸物流、貿易服務等全鏈條拓展,實現港口、船代、理貨等收費標準線上公開、在線查詢。除涉密等特殊情況外,進出口環節涉及的監管證件原則上都應通過“單一窗口”一口受理,由相關部門在后臺分別辦理并實施監管,推動實現企業在線繳費、自主打印證件。
任務要求五:促進口岸營商環境公開透明
2018年:(1)加強口岸通關和運輸國際合作。(2)降低進出口環節審核成本。(3)實行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制度。(4)公開通關流程及物流作業時限。(5)建立口岸通關時效評估機制。
2019年:公開口岸收費目錄清單,規定清單之外不得收費。
2020年:進一步減少外貿外資企業投資經營限制。支持外貿企業出口產品轉內銷,推行以外貿企業自我聲明等方式代替相關國內認證,對已經取得相關國際認證且認證標準不低于國內標準的產品,允許外貿企業做出符合國內標準的書面承諾后直接上市銷售,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授權全國所有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外商投資企業注冊登記。
注:該部分內容選自《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1》,報告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編著,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