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大灣區,風勁好揚帆。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蓬勃發展,已取得累累碩果。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GDP達12.6萬億元,坐擁5座萬億級GDP城市和5個萬億工業大城。
作為推動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力量,大灣區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2022年上半年,受美聯儲加息、通脹等因素影響,全球股票市場持續波動,主要股指無一上漲,全球股市總計蒸發約13萬億美元。在此背景下,中國上市公司也受到了影響。
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國市值500強公司合計市值達8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年末下降7%。其中,109家粵港澳大灣區上市公司入圍,合計市值達19.72萬億元,數量與市值占比均超過20%,平均市值高于全國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灣區上市公司的高質量發展。
從頭部公司來看,全國10家萬億市值公司中騰訊控股、招商銀行均來自大灣區。全國218家入榜企業市值過千億(含萬億市值公司),52家總部位于大灣區,占比近四分之一。
109家大灣區企業入圍
香港、深圳合計占比逾七成
強者恒強,大灣區上市公司集聚效應明顯。
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截至2022年6月30日,入圍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的109家大灣區企業中,82家總部位于香港和深圳,占比超75%。
大市值公司已成為城市資本競爭力的重要名片。市值500強榜單的“頭把交椅”被騰訊控股重新奪回,2家躋身萬億市值俱樂部的大灣區企業均來自深圳。作為資本市場的總部聚集地之一,37家市值500強企業在深圳扎根發展,市值合計9.4萬億元。
不過深圳入圍500強的企業數量較去年年末減少2家,大族激光、光啟技術、迪阿股份、匯頂科技等4家公司退出,德方納米、華潤三九等2家公司挺進。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則有45家企業上榜,較去年年末增加3家,市值合計6.3萬億元。廣州、佛山、惠州、澳門、中山5城入榜企業數量跟去年年末保持一致,分別有12家、4家、3家、2家、2家。
灣區協同發展
22家來自三大高新技術產業
大灣區城市之間互聯互通,產業協同發展,但又各有特色。
據21數據新聞實驗室統計,大灣區的市值500強公司依然集中在房地產(21家)、公用事業(11家)領域。此外,共有22家來自電子、信息技術、醫藥生物這三大高新技術產業。
其中,落戶大灣區的房地產、公用事業500強企業,半數以上來自香港,公用事業占比更是高達82%。上榜的香港企業近一半也來自這兩大行業,中華煤氣、中電控股、新鴻基地產、恒基地產等常年名列中國公司市值500強榜單。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以及市場對半導體景氣度的擔憂等因素影響,電子行業領跌A股,市值大幅縮水,使得大灣區500強電子公司從去年年末的13家降至9家。不過電子行業仍為深圳500強的主力,上述9家公司中6家來自深圳。此外,信息技術也是深圳的優勢產業之一,7家大灣區信息技術公司中4家落戶深圳。
作為創新之城,深圳是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技術研發、制造、出口基地。
2021年,廣東電子信息產業營業收入4.56萬億元,規模連續31年居全國第一。其中,深圳占據了一半。2021年,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達4.1萬億元,電子信息制造業是深圳工業第一支柱產業,占深圳市規上工業增加值近六成,產業規模約占全國五分之一,全球十分之一。
廣州的500強公司則集中在汽車和信息科技行業,汽車制造產業在廣州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位置。2022年一季度,廣州汽車制造業增加值348.84億元,規模居工業各細分行業之首,在全市工業中占比超1/4,同比增長17.6%,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高達56.1%,以汽車產業等為代表的戰略性產業集群成為穩經濟的堅實力量。
小鵬汽車、廣汽集團市值均超千億。2021年,小鵬汽車在香港雙重上市,是造車新勢力中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募資額達133.6億元人民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2021年最大IPO,在本期中國市值500強排名99。廣汽集團則排名149,較去年年末上升23個名次。
除了上述提及的行業之外,入榜500強的大灣區企業還涵蓋了交運物流、食品飲料、銀行、電力設備、化工、家電、通信、服務業等多個行業,發揮了產業協同效應,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附: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中的大灣區企業名單
-----------------------------------------
出 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21財經客戶端
21數據新聞實驗室
策 劃:賈肖明
內容統籌:丁青云 譚婷
執行統籌:謝珍
文 案:葉映橙 畢鳳至
數據處理:謝珍
設計統籌:林軍明
設 計:張佳俊 實習生陳飏
審 校:強燕 黃志明
數據咨詢:xiezhen@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