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江月 上海報道
上海的產業結構正在悄然進行變化。7月初,《上海市產業地圖(2022)》發布,上海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賽道、新動能產業發展方向……在系列行動中,人們發現上海產業的“含科量”正在急速上升。
在上海,戰略型科技創新產業剛剛結束了“十三五”期間的基本框架建設,正在“十四五”中進行功能完善升級。按照有關規劃,上海將定位為國際性科技創新中心、世界級戰略性平臺,也將是全國領先的數字經濟轉型城市、“東數西算”大數據樞紐城市、科學普及龍頭、集成電路和生物醫藥集聚點等。
在今年6月25日至27日舉行的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后,上??萍籍a業的奮斗目標也逐漸清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進行國之重器攻堅突破、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加快科創中心建設、吸引集聚各類人才等,成為這個城市的重要使命。
上海正作為一座科技之城崛起,引起各方重視。上海經驗究竟包含哪些元素呢?近期,半導體從業者、資本投資方、混合現實軟件開發者、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各市場參與方,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描繪了“上??萍肌钡膱D景。
“科技之城”雛形初現
近年來,上海成為了全球科技科創工作者重視的城市。除了商貿、文化創意、傳統工業等老牌招牌產業,科技也逐漸成為上?!懊?。科技從業者首先感到,上海的科技之城雛形已經初步建立,“舞臺”已經搭成。
“在上海,‘元宇宙’能扎根實業、建立品牌、走向世界市場?!鄙虾>瞅v信息科技創始人張力向記者介紹了他當初創業時的考慮因素。這反映了這座城市支持科技產業的相關“框架”,被一些創業者敏銳地捕捉了。
上海的科技框架是什么樣的?資料顯示,在短短幾年內,上海從產業、院校和人才、區域支持、制度建設、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了努力。
從產業上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已成為上??苿撊蟆案叩亍碑a業。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上海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比重超過20%,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藥獲批上市量約占全國總量的1/3,人工智能產業集聚全國約1/3的相關人才。
除了上述生產型的科技產業,還有不少前沿科學在上海布局。例如,上海參與完成蛟龍、雪龍、天宮、北斗、天眼、墨子、大飛機等重大項目。
從院校、高層次人才方面,上海成為了院士、學者最為聚集的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底,在滬兩院院士有178人,居全國第二;東方學者累計1027人,曙光學者累計1338人,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累計1157人,青年啟明星計劃累計3065人。此外,還有國家大學科技園14家,眾創空間500余家,在孵和服務中小科技企業和團隊近3萬家(個),建成和在建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4 個。
在區域上看,上海已建設多個科技創新中心,令科技產業在全市全方位“開花結果”。根據近期的上海產業園布局,上海16個區均在不同具體學科、產業方面進行特色定位,以張江、臨港為龍頭的科創先鋒精神,也在其他各區各有彰顯。
從科技基礎設施看,上海正在持續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完善科研基地體系、建設高水平研究機構、強化科研基礎條件支撐力量。相關措施包括加快建設有競爭力的本土化國際學術期刊、深化高校創新能力建設等。
政策支持提供信心
上海具有良好的工業、經濟基礎,但科技創新也需要通過努力得來。科技創新如何從無到有?不少受訪者認為,政策支持帶來了創新信心。
“對于國家級戰略,上??偸欠磻杆?、及時跟進,并且出臺適應本土的政策?!鄙虾J屑呻娐沸袠I協會秘書長郭奕武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
“‘工業互聯網’連續5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工賦上?!比晷袆佑媱潱?020-2022年)》也在2020年6月發布實施。政策的持續加碼,讓工業互聯網熱度不減,彰顯了我國發展工業互聯網的鮮明導向和堅定決心?!鄙虾J泄I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王旭琴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如是介紹。
近年來,上海市政府、經信委、科委等政府部門以及市人大,為上海打造科創中心、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更是提供了政策和立法支持。其中包括2015年的“科創22條”、2019年的“科改25條”、2020年的《上海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2022年的《上海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等。
相關立法、政策,為上海的科技創新產業進行了頂層設計,也能綜合科技、經濟、金融、教育、財政等各方資源,將行之有效的改革經驗做法予以固化、提升和完善。
創新創業氛圍濃厚
政策鼓勵相關產業從無到有,接下來需要一批人在此情況下進行“破土開荒”。近年來,上海在前沿科學、科技產業鏈的高附加值端進行了探索,吸引了創業者和投資者的集聚。
“從2019年開始,我們就發現來自上海的創業項目比例明顯增高?!甭撓雱撏逗匣锶送豕馕跸蚰戏截斀浫襟w記者表示。
上海的創業氛圍、環境表現在何處?張力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介紹,在其創業歷程中,感受到了上海的品牌和研發資源之豐富,也借助產業園實現了資源整合,還在上海找到了市場。
“例如,上海企業總部眾多,他們信息接收快、行動迅速,很快能接受‘元宇宙’、混合現實這樣的新技術落地?!睆埩χ赋?,上海因此具備科技創新公司需要的客戶市場。
此外,上海的科創氛圍濃厚、活動密集,有利于科創從業者和客戶進行融合碰撞。張力介紹,通過參與了政府支持的大賽和挑戰項目,從會上獲取了客戶的企業痛點,從而能不斷改善自己的解決方案。這令初創公司也能盡快地融入市場。
張力介紹,其創業伙伴均來自國際軟件“大廠”公司,在2017年基于對上??苿摥h境的信心,選擇從混合現實這樣一個前沿的賽道進行創業。像這樣的人才聚集、賽道選擇,也引發了資本市場投資方的注意。
“上海的優秀企業是在提前多年的布局和引導下形成的。”聯想創投合伙人王光熙向記者表示。他認為,上海一流的營商環境、高校及科研資源、國際化的工作生活氛圍,對優秀企業產生了強大吸引力?!霸絹碓蕉嗟膬炐闫髽I來自上海?!彼ρ裕虼顺鮿撏顿Y機構也愈發聚焦于上海。
除了上述受訪者提到的產業園、科創比賽等,記者也了解到,上海正在打造“雙創載體融通式發展”格局??萍计髽I孵化器、眾創空間、大學科技園等形成創新創業載體培育體系,并將向中小企業開放創新資源。
通過新微創源、吳淞口創業園等雙創載體,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寶武集團等大企業、大科研所也成為了創業公司“萌芽”的土壤,將可以獲得科技、人才、資本、租金、設備、材料等一系列支持,一些創業生態圈已經從中萌發。
數字經濟為產業賦能
除了布局前沿技術、進行“從0到1”的創業,上海也在原有的堅實經濟基礎上,進行“從1到N”的產業升級。其中,數字轉型是重要的一個課題。
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秘書長王旭琴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采訪時表示,上海的工業互聯網已經與交通、物流、能源、醫療、農業等實體經濟各領域進行了深度融合?!肮I互聯網對企業具有明顯的生產經營效率提升?!蓖跣袂僦赋?。
上海已在全國率先布局工業互聯網,目前居于領先地位。據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資料,上海工業互聯網總體發展水平居全國第一梯隊,其中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19.1%,居全國第一;工業互聯網模式創新突破比例9.5%,局全國第三;數字化設計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87.7%,居全國第一;工業云平臺應用率62.7%,局全國第二。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網絡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也是實現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蓖跣袂俳榻B。正因為如此,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爭奪這條“賽道”。
根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經濟發展白皮書(2021 年)》,美、中、日、德等制造業大國正領跑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主賽道,中國僅次于美國、位居第二。
在繼續打造工業互聯網,增強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王旭琴介紹,除了從企業自身做起外,政府也提供了“平臺+園區”、工業互聯網生態優化的便利。
根據《上海市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上海的數字化建設將從數字基礎設施、數字資源利用、數字經濟、數字公共服務體系等多方面入手。
在“十四五”期間,上海將打造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行業平臺。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在線新經濟等也將快速發展,網絡零售、網絡視聽、消費金融等信息消費新業態還將不斷涌現。
資本市場增強科創吸引力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上海的資本聚集能力為城市的各行各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科技創新產業亦是如此。
聯想創投在內的海內外投資機構,紛紛聚焦上海,上海交易所旗下包括科創板在內的各大證券交易板塊,給創業投資提供了退出通道。記者還了解到,國有資本在上??萍紕撔轮邪缪萘酥匾巧?/p>
開板于2019年6月的上??苿摪澹巧虾?萍紕撔庐a業中的一個“明星”平臺。它能為早期創新研發型項目的私募股權投資提供便捷的退出渠道,從而支持優質硬科技企業投資進行科研技術提升。
截至2021年底,上??苿摪宓睦塾嬌鲜衅髽I已經達到377家。2022年1月至6月23日期間,繼續有59家企業提出了IPO申報。記者還發現,沖刺科創板的多家公司,股東方出現了央企、地方國企的身影。
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院長羅新宇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國有資本的功能定位、生態等,決定其成為推動科創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力量。
“國有資本實力強大、規模壯大,而且能給科技科創產業提供的,不止是雄厚的資本支持。”羅新宇稱。由于科技創新產業的投資周期往往很長,以“逐利”為目的的投資機構中,更需要一份耐力,而非中途短視的退出?!皣匈Y本對硬科技、‘卡脖子’技術的支持是堅定不移的。”羅新宇指出。
據上海國資院數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在科創板的370家上市公司中,有264家的前十大股東含國資身影(如國有創投機構、產業投資基金和政府引導基金)。其中,被國資偏好的行業中,機械設備、生物醫藥、電子、計算機、化工排名前五。
在上海,國有資本支持下的硬科技突破,已產生多起模范先例。例如上??苿擃^給中微半導體提供“第一桶金”,持續9次投入,陪伴其從創立到上市整整“陪跑”15年。如今,中微公司已經成為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大廠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我國極少數在技術上具備國際競爭力、還在不斷擴大市占率的公司。
“國有資本將更多投入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支持科技進步?!绷_新宇介紹。當前,上海國有資本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投資機制,在創新力方面具有實力。
立足于長三角合作和對外開放
值得留意的是,上海的科技創新并非獨角戲,更是立足于長三角合作和對外開放的共贏之舉。業內人士介紹,正因為長三角的產業支撐和對外開放、對外貿易的便利,給上??苿搸砹嗽丛床粩嗟膭恿Α?/p>
“直到現在,上海集成電路產業依然是堅持對外開放的?!鄙虾J屑呻娐沸袠I協會秘書長郭奕武向記者指出。通過上海港,全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實現與海外的產品、技術互聯互通,產業發展的生機由此發生。
郭奕武介紹,2022年內上海還將舉辦多次國際行業會議,促進中國企業與世界的交流溝通?!吧虾R廊辉谖M恺堫^集成電路公司和人才的聚集?!?/p>
目前,上海已建成了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全產業鏈環節,包括設計、封裝、測試、材料、設備、EDA工具等。同時,上海集成電路在多個關鍵技術的產業環節上,還產生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公司。這一系列的產業成長,也離不開與長三角、全國各地的互相支持。
“上海的知名集成電路產業,不少在長三角城市設廠、研發中心、生產基地?!惫任渲赋?,如是這般,“長三角地區形成了產業集群,互相推動、彼此需求,給上海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當前,長三角地區的科創合作仍在以各種方式如火如荼進行中。2021年11月,《上海市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規定》發布,法規專設長三角區域共享章節,推動大型科學儀器跨省市共享。此外,長三角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已集聚大科學裝置23個、大型科學儀器3.7萬余臺(套)。自2019年4月開通至今,長三角平臺訪問量達160萬人次。
在共同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方面,2021年長三角協同開展科技攻關243項,占三省一市獲批國家立項總數的75%,其中不少團隊承接著國際大科學計劃的科研任務。
在國際合作方面,上海與五大洲20多個國家及地區建立政府間科技合作關系,其中多半是發達國家的創新主管部門。2017年8月,上海還發布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項目指南,在全國率先從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聯合實驗室、技術轉移等方面推進工作。
在生命科學、天文、海洋等領域,上海還將繼續布局培育有能力主導參與或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