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三年來,科創板切實履行“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發展使命,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上市,為資本市場輸送了一大批高研發強度、代表產業方向且擁有巨大成長空間的科技創新公司,創造了良好的科技產業聚集效應。同時也為證券市場全面推行注冊制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9年7月22日,一聲銅鑼響徹黃浦江畔,25家首批科創板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科創板正式揚帆啟航。
時至今日,科創板已平穩運行三周年。截至2022年7月20日,擁有上市公司數量達437家。
三年來,科創板作為資本市場深化改革“試驗田”的示范性和引領性躍然而立,其在助力科創企業做大做強及落實注冊制改革試點方面發揮了引領作用,成為資本市場支持創新驅動戰略的主戰場。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2022年6月30日,已上市的431家公司IPO融資總金額達6235億元,總市值為5.4萬億元,開市以來累計成交金額23.3萬億元。
科創板上市公司不僅數量與質量穩步提升,而且產業集群效應顯著,尤其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集聚了一批科創企業,“硬科技”成色逐步顯現。
同時,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并購重組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創業板等存量市場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鑒。
多位市場人士和專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堅守板塊定位和建設初心,完善制度規則體系,強化市場化約束機制,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符合預期。
“科創板已經成為科創企業的重要孵化器。”國泰君安證券總裁王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硬字當頭”
科創板堅持板塊定位,突出“硬字當頭”,著力支持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苿摪寰劢埂坝部萍肌逼髽I,主要服務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整體來看,科創板表現出良好的成長性,業績保持較快增長。2021年,科創板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8578.50億元,同比增長37%;實現歸母凈利潤976.37億元,同比增長76%;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755.98億元,同比增長74%。近九成公司營業收入增長,44家公司營收翻番;近七成公司歸母凈利潤增長,64家公司增幅在100%以上,最高達18倍。
尤為突出的是,科創板上市公司研發強度保持高位。2021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合計達到883.51億元,同比增長31%,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平均為13%。其中,百濟神州、翱捷科技等39家公司的研發投入占比超過30%。2021年底,科創板已匯聚了一支超過14萬人的科研隊伍,平均每家公司超過330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比例接近三成,中芯國際、中國通號等17家公司研發團隊規模在千人以上。
專利方面,據智慧芽數據,截至2022年6月30日,科創板431家上市企業專利申請總量為14.2萬余件,有效專利總量為7.8萬余件,授權發明專利總量為4.1萬余件。平均每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專利申請量約為330件,同比增長2.5%;平均有效專利量約為183件,同比增長8.2%;平均授權發明專利量約為95件,同比增長1.5%。
從上述數據變化趨勢可知,科創板企業的整體專利能力呈現上升趨勢,且其中平均有效專利量的增幅最高。
智慧芽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陳高杰對此表示,平均有效專利量顯著增長的背后,是科創板企業可市場化的技術儲備規模的不斷擴大,充分反映了科創板的金融服務作用對科創企業研發成果產出的有效推動。
國盾量子董事、總裁應勇在受訪時表示,“科創板聚焦于‘硬科技’,為包括量子科技在內的一大批前沿技術產業注入了強大資本動能。登陸科創板后,國盾量子更有底氣去加大研發投入,布局關鍵核心技術,公司的業務布局從量子保密通信逐步擴展到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領域,并攜手中國電信、科大訊飛等企業探索量子安全應用的落地。不僅如此,公司知名度、治理結構等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產業集聚效應增強
科創板運行以來,始終重點支持六大新興行業的發展。新的一年里,科創板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增強。
截至今年6月底,科創板共上市147家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司、97家高端裝備公司、93家生物醫藥公司、39家新材料公司、31家節能環保公司和24家新能源公司。
以募集資金為觀察維度,從行業分布看,募資高度集中于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募集資金2659.10億元,占比43%;生物醫藥行業募集資金1391.48億元,占比22%;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募集資金998.14億元,占比16%;新材料行業募集資金318.53億元,占比5%;節能環保行業募集資金321.95億元,占比5%;新能源行業募集資金545.88億元,占比9%。
一筆筆融資滋養著上述新興產業和公司充分生長、不斷壯大。
從募投項目性質來看,資金主要投向研發創新、產業化發展和升級擴產等方面,為科創板公司聚焦主營業務、持續創新研發、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全部公司均安排了研發類募集資金項目,計劃投入募集資金金額占擬投入募集資金總額的45%。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個面向科技前沿的硬科技領域,科創板已匯聚了一批涉及各產業鏈環節、多應用場景的創新企業,在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高水平循環中更進一步,逐步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
截至2022年6月底,科創板集成電路領域公司數量達61家,占A股集成電路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上中下游全產業鏈覆蓋,同時兼具半導體材料和設備制造等支撐環節,持續深耕創新鏈、完善供應鏈。
中微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尹志堯在受訪時感嘆,“科創板的設立,為提升國家高科技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落實國家科技強國戰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微公司在科創板上市三年來,借助上市公司的綜合優勢,產品開發,市場拓展,產業鏈協同和投融資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p>
科創板還形成了一股明顯的“長三角力量”,成為中國“硬科技”企業最活躍的區域。
截至6月30日(含紅籌企業),長三角三省一市共有384家企業申報科創板(上海128家,江蘇148家,浙江80家,安徽28家),占全國比重的47.00%;已上市200家(上海65家,江蘇82家,浙江37家,安徽16家),占全國比重的46.30%;首發募集資金總額3095.89億元,平均募集14.49億元。
制度創新實踐
科創板不僅在科創屬性、融資能力、成長性、業績韌性等方面表現突出,作為改革試驗田,其也在不斷引領A股制度創新,制度性探索始終走在市場前沿。
科創板試點注冊制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并購重組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三年間,科創板將這些制度從理論運行到實踐,又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形成了與中國新經濟發展特征適配度更高的資本市場制度體系,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金融發展之路。
在發行上市條件方面,科創板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凈利潤、研發投入、現金流等因素設置多套上市標準,不要求企業在上市前必須盈利,允許特殊股權結構企業、紅籌企業上市。截至6月底,已有38家未盈利企業、7家特殊股權結構企業、5家紅籌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在審核注冊機制上,上交所成立上市委,實行合議制。審核注冊全程在線,電子化留痕,標準、程序、內容、過程、結果公開,各環節都有明確的時限要求,審核注冊效率明顯提高,截至2022年3月31日,科創板企業由受理到上市委審議完畢平均用時5個多月,由受理到注冊完成平均用時7個多月,控制住了企業上市的時間成本。
市場化定價機制作為科創板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三年來同樣發生了深刻變化。
科創板對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等不設任何行政性限制,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進行詢價、定價、配售,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檢查處罰,真正實現由市場供求決定價格。科創板發行市盈率中位數為42.5倍,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科創板還在創新再融資、股權激勵、詢價轉讓等制度方面有所深化。
凱賽生物董事長兼總裁劉修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得益于科創板高效、穩健的創新資本平臺,上市兩年來,凱賽生物穩步推進募投項目落地、合成生物學新技術突破、人才吸引和激勵等工作?!?/p>
再融資制度方面,科創板推出了小額融資簡易審核程序。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87家科創公司提出94次再融資方案,合計擬募集約1636.34億元。其中,56家選擇定增方式(含8家小額快速),38家選擇可轉債。
股權激勵調動了企業創新性??苿摪宕蠓艑捁蓹嗉詈蛦T工持股計劃實施條件,有效調動科創人才的積極性創造性。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242家科創公司推出310單股權激勵計劃,占科創板公司總數的比例達56%,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術(尤其是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領域。超過九成公司選擇第二類限制性股票作為激勵工具,平均折價46%,授予股份占總股本平均1.84%。
詢價轉讓深化市場化程度??苿摪骞膭钌鲜衅髽I進行更加市場化的減持安排,實現長期投資者與風險投資人的有序“接力”,不斷加速資本循環。截至今年6月底,科創板共有18家24批股東完成詢價轉讓。
“三年來,科創板規則體系日趨完備,上市公司量質齊升,交投持續活躍,市場運行整體平穩,已經成為科創企業的重要孵化器?!眹┚部偛猛跛蓪τ浾哒f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