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彭強 北京報道
盡管產油國們沒有大幅增產,但需求側的疲軟跡象,還是令油價連續兩天大幅下滑。與此同時,美歐的關注點又聚焦在伊朗核協議的談判上,伊朗方面表態稱,已經準備盡快重返國際原油市場。
截至北京時間8月5日早間收盤,9月交貨的WTI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34%,收于88.54美元/桶,跌破90美元/桶大關;10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下跌2.75%,收于94.12美元/桶。
這已經是國際油價連續兩天大幅下挫,在8月3日,美油和布油的單日跌幅都接近4%,WTI原油跌至90.6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跌至96.78美元/桶。
隆眾資訊分析指出,當前油價下挫原因在于經濟數據仍顯疲軟,市場對于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可能抑制原油需求的擔憂有所加劇。
從消息面上來看,除了經濟數據以外,美國原油庫存意外增加,石油輸出國(OPEC)及其產油國盟友組成的OPEC+決定在9月小幅增產等,都成為近期油價市場的擾動因素。
8月3日,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顯示,上周美國原油庫存意外增加450萬桶/日,因出口下降和煉廠煉油量減少,汽油庫存也意外增加。
同一日,OPEC+組織同意在9月將石油產量目標提高10萬桶/日,該增幅相當于全球石油需求的0.1%左右,市場預計此舉將不會對油價產生重大影響。這一幅度遠低于7月和8月制定的64.8萬桶/日的增產規模。
作為全球主要產油國的沙特和俄羅斯,仍將在OPEC+的框架內繼續攜手合作,沙特并不愿意犧牲俄羅斯的利益來提高產量。
美國總統拜登在7月訪問了OPEC+組織的實際領導者沙特,希望OPEC+組織能有進一步增產的舉措。但出于對閑置產能緊張的擔憂,同時也對全球油市長期供應前景的不確定,OPEC+表態將謹慎使用已經非常有限的過剩產能。
標普全球普式分析稱,OPEC+的小幅增產措施,是對美國敦促增產的輕微示意,但同時也是在尋求一種可供衡量的手段來保障產油國們的意外之財。
這樣的舉措其實也符合此前市場的預期,之前數月,OPEC+組織的各個產油國都未能達到計劃的產量規模。實際上,正如市場已經反復討論過的一樣,如今的OPEC+組織中,除了沙特和阿聯酋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成員可以明顯提高產量,而俄羅斯仍處于持續的制裁當中。
OPEC+組織在會議公報中說,對上游部門的投資不足,將影響原油的持續性充足供應,進而對滿足2023年以后產油國和非產油國日益增長的石油需求帶來影響。
而相較于通過增加供應來為油價降溫,經濟數據疲軟帶動需求的低迷,已經從需求側為油價形成了較為明顯的下行壓力。
中信期貨研報指出,近期全球油品需求放緩的程度已經較為明顯,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美歐央行加速緊縮,中期石油需求預期正逐漸下移。
而在OPEC+沒有如美國預期大幅增產之后,原油市場聚焦點開始圍繞伊核協議的談判。8月4日,伊朗石油部長表態稱,伊朗準備盡快回歸國際原油市場。8月3日,伊朗、歐盟和美國方面分別確認將派高級代表赴維也納進行伊核協議談判。如果伊朗最終開始增產,將有望增加原油供應來應對高油價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