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各城市經濟“半年報”已陸續出爐。從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盡管受國際環境復雜嚴峻、國內疫情沖擊等多種因素影響,2022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仍穩住了基本盤,GDP總量超13萬億元,約占全國的24%。
區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招商引資。上半年長三角各城市的招商引資表現如何?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根據已經公開的數據梳理發現,2022年上半年滬蘇浙皖多地招商成果逆勢飄紅,億元產業項目招引穩步增長,27個主要城市實際利用外資總額達到428.83億美元,約占全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的38%,不少地區順利實現“雙過半”或遠超半年度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下,各城市產業發展上各有所長的同時,產業鏈供應鏈互相嵌入、融為一體的趨勢不斷加快,區域內產業梯度轉移的特點表現得尤為明顯。
上海外商投資繼續“領跑”長三角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好轉,長三角招商引資工作正加速擺脫疫情沖擊的影響。
6月以來,上海招商引資按下“加速鍵”。6月6日,上海市青浦區舉辦2022年“服務企業直通車”暨重點產業項目“云簽約”儀式,48個項目簽約,總投資額超210億元;6月10日,上海市楊浦區舉行投資促進大會,楊浦區政府與28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項目總投資額達325億元。此外,6月16日,在2022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上,總投資5658億元的一批重大項目集中簽約。
蘇浙皖的表現則更為強勁。今年上半年,無論是億元產業項目簽約總數,還是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帶來的實際利用外資總量,多地均實現了同比快速增長。
如今年上半年,南京累計實際使用外資35.3億美元,完成年度目標的70.5%;累計新增億元以上簽約項目1109個,累計簽約投資總額為6272.5億元,招商引資主要指標全面達超序時進度。紹興全市新引進1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6個,其中5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8個,10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4個,遠超半年度目標。滁州新簽約項目總投資1313.3億元,其中10至30億元項目27個,30億元以上項目9個,百億級項目4個,創歷史新高。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認為,今年上半年在疫情影響下,眾多優質項目紛紛選擇長三角,這份投資活力既來源于上半年各地有效地推進防疫復工,助力社會經濟快速企穩回升給予市場充足的信心,又來源于長三角地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所形成的產業集群基礎與市場吸引力。
從實際招商成果來看,據不完全統計,各地簽約項目的產業類別中,涉及數字經濟、新制造業、生命健康、總部經濟等眾多先進產業領域。從投資金額來看,不少項目投資總額超萬億,“大手筆”的項目投資屢見不鮮。
從實際利用外資金額來看,長三角27城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前十城市分別為上海、蘇州、杭州、 南京、寧波、嘉興、無錫、南通、常州、揚州。上海是唯一超過百億美元的城市,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達124.74億美元,其中,第三產業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20.56億美元。
在當前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不斷走向縱深發展的背景下,區域內以上海、杭州、蘇州等為代表的城市正處在產業升級與轉型發展的加速期,長三角區域內的城市不僅產業基礎堅實、產業鏈協同高效,同時還集聚人才優勢,市場空間潛力巨大,尤其對高端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具有很強的市場吸引力,這成為外資不斷流入的重要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前十的城市中沒有安徽省內城市的身影。對于安徽來說,應加速解決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城市產業吸引力,聚集更多產業發展資源優勢。
區域內產業梯度轉移正加速
上半年,長三角城市招商引資成果中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點。
從產業發展類目來看,上半年多地加碼對數字經濟及高端制造產業的招引力度。比如上半年,蕪湖市數字創意產業簽約項目60個、簽約項目金額524億元、投產項目23個,3個指標均居全省第一位。
此外,南通市今年首次將“專精特新”制造業項目納入考核體系,推動重大項目和科創項目“兩手抓”、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兩手硬”。5月,工信部公示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南通市企業入圍數量列全國地級市第一。
與此同時,長三角區域內隨著上海、蘇州、杭州等核心城市的產業升級與轉型發展,中心城市產業向長三角腹地城市進行梯度轉移的趨勢也開始加速,不少產業發展相對薄弱的城市也正積極創新承接產業轉移的招商渠道與項目引入路徑。
公開信息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宣城招引項目中,長三角地區投資億元以上項目206個,占比64%;蚌埠從寧波引進億元以上項目5個,總投資11.1億元;重點在談年產20萬噸BDO生產線等項目4個,計劃總投資67.5億元。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引進滬蘇浙在建億元以上項目562個,實際到位資金1091.1億元、同比增長29.9%。
在主動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方面,安徽省淮南市專門組建了上海閔行招商隊,聚焦閔行區高端裝備制造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和人工智能等優勢產業,主動嵌入閔行產業鏈,招引和發展產業配套項目。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認為,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長三角地區以占全國3.7%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近年來,各地招商引資紛紛聚焦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高端制造產業,成為推動長三角地區制造產業加速發展的重要基礎。
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長三角高新技術產業及高技術制造業整體仍加速增長。上海三大先導產業制造業總產值比去年同期增長4.3%。省會城市中,上半年合肥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南京規上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同比增長12.1%;杭州1-5月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7.4%。
但同時,產業招引與發展目標的過度聚焦,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區域內產業招商競爭加劇“內卷”的趨勢,實際區域內實現產業的錯位與協同發展才是科學推進一體化進程、增強區域產業整體競爭力的關鍵。從當前長三角區域內產業梯度轉移的趨勢來看,這一現狀對帶動非核心城市的產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實際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常州高技術制造業產值增長31.0%,泰州三大先進制造業集群產值同比增長17.5%,衢州、舟山、池州、六安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30.5%、28.1%、37.5%和24.1%。
綜合來看,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未來在以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和現代服務業等為代表的區域產業升級趨勢中,長三角地區各城市的產業發展將總體呈現出三種主要特征:一是上海仍將在長三角地區產業發展方面發揮龍頭引領作用;二是蘇州、南京、杭州、寧波和合肥等核心城市或將進一步發揮區域內的產業所長,加快構建差異化的產業發展格局;三是區域內的非核心城市將進一步積極承接產業梯度轉移,在日趨激烈的區域產業競爭中構建自身的新特點與新優勢。
(制圖:實習生 劉雪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