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 上海報道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9月5日下午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等介紹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接續政策措施。據記者梳理,此次發布會關于貨幣金融方面的重要信號有以下幾項:
1.中國貨幣政策工具豐富,既不缺價格工具,也不缺數量工具
劉國強表示,疫情發生以后,中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使我國有條件也有必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發貨幣,沒有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沒有把工具箱掏空。所以當前中國貨幣政策的空間還比較充足,政策工具豐富,既不缺價格工具,也不缺數量工具。
根據劉國強等央行官員的發言梳理看,貨幣政策的空間指向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及利率兩項重要的總量工具,而且指向下調的空間。
存款準備金率空間方面,主要和歷史上比、和國際對比,對比時還考慮到超額存款準備金率的因素。而最近三次降準,法定存準率5%的機構不再納入,因此某種程度上5%可以視為目前法定存準率的底線。當前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準率為8.1%,離5%差310BP。
利率方面,這個空間指政策利率和0利率的距離。當前中國關鍵的政策利率——1年期MLF利率、7天逆回購利率分別為2.75%、2.0%,離0利率仍有相當距離。
分析來看,不超發貨幣不等于不寬松,在必要的時候同樣會降準降息支持經濟增長,但不會一下將利率降到0,而是采取“小步慢走”的態勢,比如一次降息10BP左右。
2. 中國應立足自己的國情自主實施貨幣政策
劉國強表示,因為貨幣政策是為經濟服務的,不同國家的經濟基本面不一樣,金融環境不一樣,貨幣政策也理所當然應該不同,這個道理就像不同的人穿不同的鞋子一樣,不同的經濟要實行不同的貨幣政策。中國作為經濟大國,更應該立足自己的國情自主實施貨幣政策。
中國貨幣政策實際上面臨著“不可能三角”之間的平衡。所謂“不可能三角”,指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換言之,一個國家只能擁有其中兩項,而不能同時擁有三項。
劉國強的講話意味著中國首選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但也兼顧內外平衡。這在今年8月即有體現:在美聯儲加息步伐加快的背景下,中國選擇了降息,以穩定宏觀經濟。
3.人民幣沒有出現全面的貶值,未來世界對人民幣的認可度會不斷增強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7月主要經濟指標相比6月出現不同程度的回落,央行當日也下調了7天逆回購、MLF利率。在宏觀經濟數據不及預期和超預期降息后,人民幣出現較大幅度貶值。
劉國強表示,中國是開放經濟,所以人民幣匯率必然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近期主要是美國加碼貨幣政策影響。美元今年以來升值了14.6%,在美元升值背景下,SDR籃子里其他儲備貨幣對美元都大幅度貶值,人民幣也貶值了8%左右,但是和其他非美元貨幣相比,貶值幅度是最小的。比如1-8月歐元貶值了12%,英鎊貶值了14%,日元貶值了17%,人民幣貶值8%。
“這個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人民幣貶值相對較小,而且在SDR籃子里,應該說人民幣除了對美元貶值以外,對非美元貨幣都是升值的,而不是說對SDR籃子其他貨幣也是貶值的。這樣的話,在SDR貨幣籃子里,一個基本情況是美元升值了,人民幣也升值了,但美元的升值幅度比人民幣的升值幅度要大一些。所以,人民幣并沒有出現全面的貶值。”劉國強表示。
劉國強還表示,目前來看中國外匯市場運行正常,跨境資金流動有序,受美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雖然有影響,但是影響可控。人民幣長期的趨勢應該是明確的,未來世界對人民幣的認可度會不斷增強,這是長期趨勢。但是短期內會出現雙向波動。
“匯率的點位是測不準的,大家不要去賭某個點。合理均衡、基本穩定是我們喜聞樂見的,我們也有實力支撐,我覺得不會出事,也不允許出事?!眲鴱姺Q。
為穩定匯率預期,央行9月5日17時左右公告稱,為提升金融機構外匯資金運用能力,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即外匯存款準備金率由現行8%下調至6%。
數據顯示,在岸人民幣由8月12日的6.74貶值至9月5日的6.94,期間貶值幅度達2000BP,市場對人民幣“破7”較為關注。
此前,2019年8月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突破了7元,這是2008年以來人民幣匯率首度突破7這一關口。央行當日也就“破7”進行了回應。
央行相關負責人當時表示,人民幣匯率“破7”,這個“7”不是年齡,過去就回不來了,也不是堤壩,一旦被沖破大水就會一瀉千里;“7”更像水庫的水位,豐水期的時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時候又會降下來,有漲有落,都是正常的。
回頭來看,人民幣匯率2019年7月-2020年7月一年間在7左右反復拉鋸,最低一度跌倒7.2,但2020年8月后隨著中國經濟率先從抗疫中國恢復,人民幣匯率開啟新一輪漲勢,今年3月一度逼近6.3。但隨著中美貨幣政策分化,人民幣今年4月后走貶。
4.降低企業融資和個人信貸成本
劉國強表示,下一步,要進一步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指導性作用和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的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將存款利率下降效果傳導到貸款端,降低企業融資和個人信貸的成本。
數據顯示,1月、8月公開市場操作和中期借貸便利(MLF)中標利率兩次累計下降了20個基點,帶動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0.15個百分點,5年期以上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下行0.35個百分點。
經過持續推進,LPR改革取得了重要成效:LPR已經成為銀行貸款利率的定價基準,金融機構絕大部分新發放貸款已將LPR作為基準定價,即“貸款利率=LPR+點差”。其中,5年期LPR作為住房抵押貸款的定價基準。LPR下調后,包括房貸利率在內的各種利率有望進一步下調。
5.首批3000億政策性開發性工具支持900多個重大項目
劉國強介紹,今年7月,人民銀行支持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分別設立運營金融工具總共3000億元,以補充重大項目資本金,同時指導兩家銀行做好項目對接工作。發展改革委牽頭成立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篩選備選項目,加強用地、環評等要素保障,高效推進項目簽約和資金投放。在各方面協力推動下,8月26日,3000億元已全部完成投放,支持重大項目超過900個。
8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在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同時,再實施19項接續政策,形成組合效應,推動經濟企穩向好、保持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爭取最好結果。主要包括:增加3000億元以上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結存限額。
“當前,我國經濟延續恢復發展態勢,但是仍然有小幅波動,正處于經濟回穩最吃勁的節點,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鞏固經濟恢復發展基礎。再增加3000億元以上的額度補充項目資本金,這有助于更好發揮有效投資補短板、調結構、穩就業、帶消費的綜合效應,支持經濟恢復發展。同時,增加3000億元以上額度也是可行的,從發改委牽頭準備的備選項目情況看,新增額度是可以對接到項目的,是可以落地的。”劉國強表示。
劉國強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與有關部門一道,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扎實推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有關工作,加快資金支持,抓好項目對接,更好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