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杜巧梅 北京報道
在“創始人12億年薪”登上熱搜后,10月27日晚間,有消息稱,威馬在近日內部員工溝通會上宣布了四項工資優化措施。
據稱,由于回款和財務考慮,自11月起,員工工資發放日由8號延后到25號;同時,副總經理以上高管發放50%月薪,M4以下員工發放70%月薪;此外,暫停發放所有購車補貼以及年終獎、13薪、14薪。
對此,威馬汽車方面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時表示,近來,高管主動降薪等舉措,是為了積極實現降本增效、改善盈利結構等戰略目標,以期在行業寒冬時穩健發展,持續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
然而,造車作為前期投入巨大、投資回收期較長的生意,要歷經車型量產-銷量爬坡-規模效應凸顯-毛利率轉正-凈利潤轉正-回本的漫長過程。即便是銷量攀升、毛利率轉正的“蔚小理”在持續的研發投入和市場布局下仍未實現盈利。
尤其是2022年,新冠疫情、供應鏈問題、資本市場寒冬,以及全球經濟下行等不利因素持續困擾汽車產業,市場競爭加劇,依靠“虧損”打造銷量壁壘的模式已不再具備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產業亟需回歸商業本質、實現健康的財務指標及可持續性發展。
事實上,作為中國最早的一批造車新勢力,威馬曾一度與蔚來、小鵬并列,位列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
“我們很有信心成為全世界第一家真正全年盈利的新造車企業,我們希望跑在特斯拉前面,也堅信能做到?!蓖R汽車創始人沈暉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指出。
同時,憑借沈暉務實的風格和豐富的汽車從業背景,在“互聯網造車”飽受爭議時,威馬順利拿到百度、騰訊、紅杉、成為資本、SIG 等明星資本及地方政府投資。
然而,在2021年1月初IPO“折戟”科創板之后,即便累計融資額已達350億元,但威馬與頭部新勢力之間的銷量差距似乎越來越大。
數據顯示,2019年,威馬累計交付新車1.69萬輛,位于新勢力車企銷量第二,僅次于蔚來;然而,進入2020年,威馬汽車銷量逐漸被小鵬、理想、哪吒、零跑等造車新勢力反超。
今年上半年,威馬累計交付2.17萬輛,而小鵬、哪吒、理想、蔚來分別為6.90萬輛、6.31萬輛、6.04萬輛、5.08萬輛。
銷量下滑背后,是威馬日漸擴大的虧損。
威馬在今年6月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威馬汽車的總營收分別為17.62億元、26.71億元、47.73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40.4億元、-42.25億元、-53.63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8.3%、-43.5%和-41.1%。
而今,徘徊在港交所大門前的威馬,迎來現金流的挑戰。而能否順利熬過“黎明前的黑暗”順利上市,也將是對威馬創始人沈暉最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