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云帆 上海報道
近日,歐盟新修訂版本的“禁塑令”,引起了包括生物降解材料行業的廣泛關注。
11月,歐盟包裝法案(PPWD)修訂案將提議在某些場景下“禁用”生物基降解材料的提法,在降解材料業內流傳。
11月底,歐盟委員會收到一封囊擴了巴斯夫、NatureWorks、道達爾科碧恩等22家生物化工公司的聯名信,表示新的禁止令甚至可能導致歐洲的相關行業公司倒閉,數十億投資竹籃打水。
隨后,11月30日歐盟委員會披露的正式修正案提案顯示,生物降解材料在不同場景中的使用并未被提案明令禁止,但對生物基降解材料的應用場景,標注方式,合規要求等,均使用了更為審慎的解釋。
某生物基新材料上市公司高層告訴記者:“歐盟在包裝上使用生物基材料持謹慎態度,主要是因為生物基材料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自然降解材料。生物基降解塑料的降解條件非常嚴苛,需要在特定環境和堆肥的情況下才能快速降解,降解時間也要六個月左右,因此歐洲這邊也把生物基塑料稱為堆肥塑料。在不堆肥的情況下,這些材料的降解時間會長至兩三年以上?!?/p>
而為歐洲降解塑料企業供應聚乳酸(PLA)原料的上市公司海正生材(688203.SH)相關人士則告訴記者,雖然公司正在關注該消息,但認為此消息對行業前景并沒有太大影響。
“因為我們在歐洲也有銷售,所以是會有一些關注的”,海正生材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不過因為是原料廠商,所以關注點可能會不太一樣。公司還是以國內銷售為主。直接的國外銷售占比在10%,所以影響不會很直接?!焙U谋硎?。
審慎對待生物基降解塑料
根據歐盟委員會11月30日披露的包裝法案修訂提案要求,生物基/堆肥降解塑料等“只有在產品中生物基塑料含量的準確和可測量的份額得到規定時,才可使用該術語?!?/p>
而這意味著,未來尚未準確測定生物基材料含量材料,將被禁止使用“生物塑料”、“生物基”、“可生物降解”等描述。
不過,在秉承謹慎態度之余,歐盟委員會還給出了一些生物基降解塑料必須被使用的應用場景,用以表示對生物基材料總體的支持態度。
在近日披露的投資者關系記錄中,海正生材將歐盟修訂案理解為“利好”,稱歐洲支持可降解的法案即將推出,要求茶包類、超薄膜袋、咖啡膠囊等使用可降解材料,相關領域也會有需求增量。
“其實我們是不太擔心的,首先降解材料目前還在剛剛起步的階段,包裝材料是一個用量非常之大的行業”,海正生材相關人士向記者強調:“目前用量規模可能連一個零頭都不到。其次對生物基材料的政策應該會是一個持續性的政策,不會說哪天說改變就改變了,也會是未來的趨勢?!?/p>
問及是否擔心國內政策也會存在相應變化時,海正方面則告訴記者:“即便是政策上因為不同地區人群使用習慣不同,會出現一些政策波動也會是正常的?!?/p>
不過,海正的這一表態,與歐洲很多企業對該法案的應激反應不盡相同。
除限制使用降解標識之外,歐盟新包裝法案對傳統石油基塑料進行了進一步規整,包括對其回收率和押金模式進行了更詳細的交代——而相比石油基材料,法規要求即便是生物降解材料也不能被隨意丟棄,還要求生產企業需注明在何種堆肥環境下,需要花費多少時間才能降解。
對此,海外生物聚合物生產商布拉斯科在歐盟出臺相關規定后表示,歐盟委員會未能將生物基塑料目標納入提案中,也未能批準使用生物基材料作為將塑料使用與溫室氣體排放增長脫鉤的手段,“這是一個錯失的機會”。
中國歐盟商會環境工作組主席常新杰曾指出:“生物基材料并不見得比石油基的材料對環境更友好,其取決于生產工藝,使用場景以及處置方式。一個傳統的塑料袋能夠重復使用數百次,但可降解的循環使用周期可能只有一次,另外,可堆肥材料需要合適的環境和條件才能發生降解。所以歐盟近年已經制定了一些標準?!?/p>
國內市場尚未成熟
在A股生物基降解材料概念公司中,包括金丹科技(300829.SH)、海正生材均生產聚乳酸原料并對海外進行銷售。其中金丹科技的聚乳酸原料主要被用于食品制造行業,其海外出口占比達到38.74%;海正生材出口歐洲的乳酸被應用于吸管等包裝的原材料上,使用場景比較廣泛。
財務方面,截至2021財年,海正生材在歐洲的銷售額達到約6000萬元,占比公司總銷售收入達到10%以上。而據招股書披露,公司的第三大客戶意大利Novamont公司,近年也在歐美地區大量投建了堆肥塑料包裝生產基地。
另一方面,雖然登陸資本市場生物基降解材料公司不多見,但憑借近年的“禁塑”東風逐步發展起來的生物基降解塑料企業也有一部分處在IPO隊列之中,如申報創業板注冊的PLA及制品生產廠家恒鑫生活,家聯科技,擬港股上市企業中寶新材等。
此外,一些傳統A股化工企業也將投資布局瞄準可降解塑料領域。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華塑科技(600935.SH),聯泓新科(003022.SZ),湖北宜化(000422.SZ),長鴻高科(605008.SH)等企業均在今年投設生物降解材料生產線。
不過,也非所有企業對生物降解塑料有著短期積極的看法。
今年6月,聯創股份(300343.SZ)在今年6月宣布終止年產6萬噸生物可降解聚合材料的項目。在公司披露的數條終止項目理由中,有一條極為“扎眼”——公司稱,可降解塑料市場雖然支持鼓勵政策密集出臺,但是政策執行不及預期,下游應用需求遠沒有被激發出來,市場尚未成熟,其行業盈利狀況基本處于虧損狀態,且短期內沒有改變的跡象。
“關于堆肥降解,其實在歐洲已經比較成熟,國內起步比較晚,所以比較不一樣。強調堆肥環境下進行降解,主要還是因為還核定材料降解的難度。自然環境下的降解環境溫度濕度不同,降解的時間有快有慢,之所以用堆肥降解的模式,本質上是要公正的評價材料的降解周期?!焙U南嚓P人士告訴記者:“當前生物基的材料相比石油基還是貴一些,這可能要依賴政策推動,而且對于新用途也有待挖掘。我們認為隨著技術的革新和成本的攤薄,未來會有更多應用場景落地的情況出現?!?。
此外,問及是否有計劃于歐洲地區設置生產基地時,海正生材方面告訴記者暫時沒有類似的計劃:”我們還是首先聚焦在募投項目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