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 上海報道 財政部近期公布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的答復函。對于《關于進一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提案》,財政部表示,近年來財政部制定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取得了積極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該提案回復的落款時間為2022年8月19日,但于2023年1月5日發布。財政部近期也公開表示,目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緩釋可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減少1/3以上,而廣東去年宣布率先實現隱性債務清零。
地方債主要包括法定政府債務及隱性債務。其中,法定政府債務是指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而隱性債務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債務限額之外直接或者承諾以財政資金償還以及違法提供擔保等方式舉借的債務。
“隱性債務是相對顯性債務而言的,它不是一個法理概念,而是約定俗成的概念。地方政府發債公開了的就是顯性債務,未公開的就是隱性債務,所以隱性債務不是通過發債取得的,而是地方政府在限額之外取得的?!币晃回斦到y的人士稱。
財政部在此次回復中列舉了相關舉措:
一是完善常態化監測機制。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和協同監管,統一認識、統一口徑、統一監管,形成監管合力。
二是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嚴堵違法違規舉債融資的“后門”,著力加強風險源頭管控,硬化預算約束,要求嚴格地方建設項目審核,管控新增項目融資的金融“閘門”,強化地方國有企事業單位債務融資管控,嚴禁違規為地方政府變相舉債,決不允許新增隱性債務上新項目、鋪新攤子。
三是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做到“誰家的孩子誰抱”。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依法實現債務人、債權人合理分擔風險。堅持分類審慎處置,糾正政府投資基金、PPP、政府購買服務中的不規范行為。
四是健全監督問責機制。推動出臺終身問責、倒查責任制度辦法,堅決查處問責違法違規行為。督促省級政府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對繼續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問責一起,終身問責、倒查責任。
五是推動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規范融資平臺公司融資管理,嚴禁新設融資平臺公司。規范融資平臺公司融資信息披露,嚴禁與地方政府信用掛鉤。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剝離政府融資職能,妥善處理債務和資產。防止地方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平臺化”。
“堅持中央不救助原則”最早在2014年43號文(《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中提出。近年來由于城投非標違約增加,市場也在關注地方政府會采取何種措施應對。
審計署網站2017年公布的《財政部關于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遏制隱性債務增量情況的報告》稱,堅決打消地方政府認為中央政府會“買單”的“幻覺”,堅決打消金融機構認為政府會兜底的“幻覺”。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依法實現債權人、債務人共擔風險,及時有效防止違約風險擴散蔓延。
近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了財政部未來規范城投公司的思路。劉昆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預期,分類推進融資平臺公司市場化轉型,推動形成政府和企業界限清晰、責任明確、風險可控的良性機制,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
因此,打破政府兜底預期和“打破兜底幻覺”、中央不救助、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等提法一脈相承,是早已有之的政策方向,財政部部長此次采訪及財政部此次回復只是再度重申相關監管政策。實踐中,由于城投和政府之間的特殊關系,城投打破剛兌將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隨著監管不斷重提打破剛兌,市場的擔憂也隨之加深,這會加劇城投內部的分化。
財政部此次回復中還表示,下一步,財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健全依法從嚴遏制新增隱性債務、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的體制機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堅決不留后患,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