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黎雨辰 報道
2月19日,由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上海市松江區人民政府、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中國資本市場50人論壇、《21 世紀經濟報道》聯合主辦的“2023 K50-21世紀經濟報道上海春季峰會”在上海召開。
會上,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致辭,并就“充分發揮金融促進共同富裕積極作用”進行主題分享。
“長期以來,人們心目中總認為金融是嫌貧愛富的,這可能是一個認識誤區。過去我們對金融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研究比較多,對金融如何促進財富分配,也就是金融的分配效應這方面研究的還比較少,因此我認為當下研究金融如何促進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毙や摲Q。
在肖鋼看來,金融對共同富裕的作用表現出“二重性”,既有緩解不平等的積極作用,同時也有加劇不平等的消極影響。
金融市場如果過度套利,很可能將弱化實體經濟創造財富的能力,并增加金融運行成本,成為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的助推器。在金融全面開放條件下,如審慎監管缺失、外部沖擊較大,很可能會造成短期內劇烈金融波動,對經濟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金融影響不平等的機制從理論和實踐上看非常復雜。一方面,金融的發展對縮小不平等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普惠金融促進了就業崗位的增加,帶動低技能勞動者增加收入,金融發展有利于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結構。另一方面,金融也會帶來不平等的消極影響。實證研究表明,金融深化可能導致金融部門收入和高收入群體財富更快增長,從而加劇不平等程度。
“不平等分為收入不平等和財富不平等,現在財富不平等程度要遠遠高于收入不平等。有了資產才能提高資產的收益,對于資產貧困者本就沒有資產積累,當然也不能去進行金融投資,也就獲得不了資產收益提高的好處,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金融市場發展可能會加劇不平等?!毙や摫硎?。
他特別指出,黨中央反復強調金融在促進共同富裕中必須堅持政治性和人民性的立場,這既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生活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獨特優勢,也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市場化和專業化是金融促進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金融促進共同富裕路徑選擇極為關鍵,我們談金融促進共同富裕,既不是搞政策性金融,也不是搞慈善金融,而是要遵循金融發展規律,堅持有償性、流動性、安全性原則。
肖鋼進一步表示,必須要運用市場化的模式和工具,發揮金融專業性的優勢,創新金融服務和產品,才能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只有堅持市場化路徑,才能更好引導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
如何讓金融更好地促進共同富裕?肖鋼建議,要緊緊圍繞打造與現代化經濟體系更加適配的金融體系這一主線,同時堅持政治性和市場化有機統一、高質量發展與公平性有機統一、金融創新與金融安全有機統一這三大原則。
肖鋼提出了六點具體建議:
一,提升金融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提高金融普惠性和包容性,助力縮小收入和財富差距。
三,釋放金融市場財富效應,助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四,發揮金融市場化配置資源優勢,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五,實施金融安全戰略,構建防范金融風險長效機制。
六,抑制金融消極作用,引導金融生態向善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