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雪 實習生 鄒雨欣 武漢報道
2023年4月15-21日是第29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主題是“癌癥防治 全面行動——全人群?全周期?全社會”。
作為經中央批準成立的全國第一家全媒體集團,此次宣傳周期間,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旗下《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新健康研究院特別策劃推出“癌癥防治 全面行動——21CC 2023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系列直播”活動,每日一個主題,邀請相關專家對腫瘤防治相關知識進行科普,同時,從產業觀察視角出發,探討如何通過政策和產業的結合更好地為腫瘤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助力,推動健康中國建設。
“醫療面對的不是機器,而是有情感、有精神、有靈魂的人。作為合格的醫生,第一要有科學的頭腦,第二要有人文的心理。”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袁鐘在21CC-2023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直播活動上發表主題演講時指出。
袁鐘表示,癌癥其中一個定義是肌體應對壓力及物理作用的組織系統性響應,換言之,癌癥的治療不僅是解決生理層面的問題,更需要舒緩面對疾病的壓力,對于腫瘤這一病癥而言,人文關懷尤為重要。因為恐懼心理使得老百姓在癌癥治療過程有較大的情緒反應,加之中華文化對死亡的諱而不言,許多患者沒有辦法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
而人文關懷便是給予患者和家屬希望,積極的心理能夠促進醫療效果,緩和醫患關系,更重要的是幫助患者感悟生命的意義。
“死亡就像出了趟遠門。”袁鐘表示,關注患者的心理、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贊美陪同的家屬,這些都是提供人文關懷的具體舉措,亦是載著患者駛往彼岸的護航之舟。
人文關懷是癌癥治療的重要環節
何為醫學人文精神?袁鐘認為“治好患者的病”和“好好治病”中,后者更能反映醫學人文精神的內涵,即醫生以關懷的態度認真為患者診斷治療。
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科學家恩格爾哈特便提出,診斷疾病可以從生物學模式轉換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生物、心理、社會多個層面,踐行醫學人文。美國醫生特魯多也曾說過:“醫療,有時是治愈,經常是幫助,卻總是撫慰。”可見,不少學者認為人文關懷本就是治療過程的重要環節,治病不僅是要進行生理層面的治療,還要進行心理層面的撫慰幫助。
對于腫瘤治療而言,袁鐘強調醫學人文精神尤為必要。2021年我國城市居民死亡率排名第一位的疾病是心臟病,占比25.64%;惡性腫瘤排名第二,占比24.61%。農村居民死亡率排名第一位的疾病也是心臟病,惡性腫瘤則排名第三,占比22.47%。癌癥在死亡病因榜單上的排名較高,大眾對其的恐懼心理難以消減。
“中華民族是少有的不做死亡準備的民族?!痹姳硎局袊习傩諏τ诎┌Y的恐懼心理也與傳統死亡觀相關。中國古代皇帝熱衷尋找長生不老的靈丹妙藥,老百姓也希望人可以長生不死,所以當患者需要直面死亡時,第一個心理便是恐懼與憤怒。
此外,惡性腫瘤治療措施與治療效果不是簡單的因果關系,在腫瘤治療過程中,患者需要面對治療結果的不確定性。大眾談癌色變的心理加之腫瘤治療的復雜性、不確定性,使得心理關照在腫瘤治療中尤為重要。
對此,袁鐘認為,為癌癥患者提供人文精神關懷,讓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能幫助提高腫瘤臨床治療效果。即使治療效果不及預期,也能幫助患者和家屬感悟生命,讓患者在人生的最后一個階段體會到意義感,實現精神上的安樂。
請勿“一刀切”執行人文關懷
當談及如何提供人文關懷時,袁鐘強調,腫瘤科的醫生在踐行人文關懷時不能“一刀切”,而要做與文化相適應的醫生?;颊咄鶃碜圆煌奈幕尘?,文化背景不同,死亡觀、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藥物觀都不同,充分了解后才能更好地提供人文關懷。
在西方文化中,有牧師和神父等溝通生死的角色,給予患者向上的力量,幫助患者減緩對死亡的恐懼焦慮。然而對于中華民族而言,袁鐘指出,擁有血脈沿襲觀念的中國人,可能更需要在臨終前看到自己的孩子,感受生命的延續后才能安心離去。
此外,袁鐘通過真實案例的形式介紹了具體的關懷措施。例如癌癥晚期培訓班等提供臨終服務的方式:培訓班第一堂課會教授生死學,意在使患者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第二堂課是營養課,對于腫瘤患者而言,抗擊病情需要消耗大量體力,營養學旨在補充患者營養,提高體力;第三堂課會講傳統體育,教授太極拳、八段錦等傳統體育;最后一節課是善終學,讓患者的身邊人寫下患者做過的好事,幫助患者收獲價值感。
同時,袁鐘強調,人文關懷的具體措施不僅服務患者,也可以服務患者家屬。腫瘤患者家庭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往往還會面對財產分配、消極心理等現象,這些現象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醫患關系?!搬t生要學會贊美病人家屬,肯定他們為病人做出的貢獻,這種正向的關系能夠幫助緩和醫患關系。”
“腫瘤讓患者覺得正走在人生邊上,而醫學的人文關懷便是載起這些人生邊上的患者?!痹娭赋?,據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新發癌癥病例457萬例,其中男性248萬例,女性209萬例??梢姡及┤巳簲盗魁嫶?,當腫瘤治療進入“慢病化管理時代”,這類患癌人群的心理需求不容忽視。
“當下,癌癥治療不僅要治病,還要治心,這也是醫學人文精神的意義所在:讓腫瘤患者感受到人生充滿鮮花與美好?!痹娫俅螐娬{。
總指導:虞偉 于曉娜
策劃統籌:朱萍
執行推進:朱萍、武瑛港、徐旭、陳紅霞、季媛媛、唐唯珂、魏笑、林昀肖
協助執行:孫宇、李靜、王超
設計:馮荻庚
審校:強燕
制作播出: 羅晶晶 王學權 楊慧嫦 張迎
出品: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新健康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