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他創立的公司銷售98705臺挖掘機,占據全球挖掘機市場15%的份額,首奪全球銷冠。這是中國挖掘機產業歷史上第一次站上世界之巔。
他曾說過,如果有一天做到世界第一,他就回漣源老家去釣魚。這一天遲到了三年半。
5月16日下午,三一集團對外公告,梁穩根卸任三一集團董事長一職,向文波接棒,擔任首任三一集團輪值董事長,任期半年。
三一集團的輪值董事長制度,是公司董事唐修國、向文波分別以半年為期限,輪流擔任三一集團董事長,循環當值。
在三一集團,向文波管戰略,唐修國管內務,而梁穩根,是靈魂。
對梁穩根的卸任,三一集團對外的公開解釋是,因為年齡原因。對于年齡已達66歲的梁穩根來說,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事實上,早在2022年1月,梁穩根已卸任三一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三一重工董事長職務。知情人士透露,此后,梁穩根基本也退出了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將更多重心放在身體的調養和企業戰略層面的考量上。
而對于梁穩根退任后的安排,三一集團表示,其將不再負責集團日常運營調度工作,不再坐班,不再參與外事活動。也就是說,至少在三一集團對外層面,梁穩根時代宣告結束。
如今,對比梁穩根創業時代,中國工程機械行業已完成了從依賴進口、到絕大部分自主、再到反攻國際市場。全新的市場格局下,締造了中國諸多第一的三一集團,也將在新掌門人的掌舵下,開啟新一輪的競逐。
梁穩根。資料圖
創業往事
1980年,農民家庭出身的湖南青年梁穩根(當時還名叫梁永根)如愿考進中南礦冶學院材料專業。三年后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了國營的洪源機械廠做技術員,那是大多數人都羨慕的“鐵飯碗”。當時,廠里特意給他配備了單人宿舍,提前享受到骨干員工的待遇。
但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涌來,機器老舊、工人積極性不高等國企弊端開始顯現。梁永根試圖承包一個車間自負盈虧,以求改變局面,卻被廠里果斷拒絕。1985年,與國內多數民營企業家一樣,即將步入而立之年的梁永根毅然放棄廠里副處長的職位,帶著唐修國等人離開國營廠,開啟創業之路。
為了積累資金,梁永根和袁金華、唐修國、毛中吾陸續販過羊、賣過酒、推銷過玻璃纖維,均以失敗告終。
1986年,梁永根一行人來到漣源市,找親朋好友湊了6萬元啟動資金后,創辦了漣源茅塘焊接材料廠,這是他們創業的起點。四人在簡陋潮濕的地下室里,不分晝夜地調整了100多次配方,幾十次改變工藝,并請來大學導師翟登科教授助陣,終于研發出了第一款產品—105銅基焊料,并大獲成功。隨后,梁永根又抓住人造金剛石的市場機遇,進一步夯實了創業的資金實力。
1988年,經過失敗與成功的復盤,梁永根將名字里的“永”改為“穩”,以此告誡自己做人做事都要踏實穩重。1993年,37歲的梁穩根將公司更名為“三一”,立志要“創建一流的企業、造就一流的人才、做出一流的貢獻”,開始進軍大型國有企業才敢涉足的重工行業。
平地高樓
彼時,國內的混凝土輸送泵市場,95%產品由國外企業盤踞,國內僅有的幾家生產混凝土設備企業,高度依賴造價昂貴的進口核心零部件產品。
面對這一被動局面,1995年,梁穩根砸重金組建技術團隊,開啟混凝土機械研發。當年年底,三一集團第一臺混凝土拖泵調試下線,性能達到了國外同級別產品的水平。在此基礎上,梁穩根迅速組建了國內第一條自動化壓路機裝配線和混凝土泵車裝配線,成為國內第一家泵車出口企業。那一年,三一的收入突破1000萬。
1998年底,在混凝土機械領域站穩腳跟的情況下,梁穩根決定拓展挖掘機業務。耗時兩年后,三一的第一代挖掘機SY200問世。但投放市場后,產品并未受到普遍認可。
事實上,從1979年開始,我國挖掘機行業開始進行技術引進,包括利勃海爾、小松、德瑪克、O&K、P&H等龍頭企業在內的近20種產品,幾乎覆蓋了挖掘機全系列產品。但歷經了近20年發展后,國產挖掘機不進反退,2001年國產品牌挖掘機只有不到7%的市場份額,當時國內多家老牌工程機械廠家慘淡經營,面臨破產或被收購的危機。
在三一碰壁后,梁穩根仍然堅持發展挖掘機業務,并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斷迭代的產品逐漸打開下游市場。同時,伴隨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國內企業在打造產品的過程中開始完善售后服務,搭建銷售渠道,吸取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和運作經驗,這為服務全球客戶奠定了基礎。
2003年,三一集團上市,海外市場的新征程由此拉開帷幕。8年后,梁穩根以700億的身家登頂中國首富。
2011年,一切看上去都還很美好。三一的銷售額突破了800億元,平均毛利率在30%以上。同年4月,三一重工的市值達到1520億元,集團全年凈利潤超過100億元。
梁穩根繼續強勢進軍,收購全球排名第一的混凝土設備公司德國普茨邁斯特,并購的最終價格是3.6億歐元,如果再加上普茨邁斯特的債務,總價合計約5億歐元。
三一由此走到了世界工程機械的前列,成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制造商。
“這是一個激越的時代,改革開放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提供的是曠世良機。不同的企業特質決定了看待這種機遇的不同態度——積極樂觀或者消極悲觀。這是一個積極的時代,三一是這個時代的產物,正是這種積極樂觀成就了三一的成功。我們堅信,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是可以誕生一個偉大的企業的。”梁穩根在2012年的跨年如是說。
然而,2012年來臨,行業里的人開始嗅到嚴寒真正的味道。
駛入深海的自我革命
諸多人對于梁穩根的印象是,永遠有危機意識,也不斷“革自己的命”。
2012年,歐債危機蔓延,國內GDP增速放緩。工程機械行業的難題真正浮現。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進入漫長的下行周期,高速增長和瘋狂擴張的后遺癥淘汰了一大批中小企業,即便是行業巨頭們也紛紛遭到沖擊。
這一年的三一,在與中聯重科的罵戰以及“裁員門”的交織中,陷入五年漫長沉寂期。
至暗時刻,梁穩根和團隊一直在反思,三一的初心在哪里?為什么出發?目的地在哪里?而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深深蘊含在梁穩根心中。每年元旦,三一集團高管都會聚在一起,召開年度總結會,并規劃第二年的發展。最近幾年,三一集團選擇湖南韶山,不忘初心,專研技術的思路,讓三一集團不斷擁抱時代的變革。
2014年,三一重工在上海中心大廈實現621米的混凝土輸送紀錄,被外界譽為“世界泵王”,中國企業掌握了世界混凝土泵車的最尖端技術。而在20世紀90年代,中國企業還沒有能力生產37米以上的臂架,必須依賴進口,單價高達130萬元。
與此同時,梁穩根下決心要在三一重工推動工業信息化3.0部署。為了徹底推動整個集團向信息化方向轉型,2018年,梁穩根對外發布了三一集團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戰略。自此,“要么翻身,要么翻船”的自我危機感,推動著三一不斷重構商業模式、管理、組織、流程等各個方面,驅動公司全面轉型。
在梁穩根的設想里,2025年完成數字化轉型之后,集團的人員結構也將發生巨大轉變,由彼時的2萬名工人、8000名工程師變為3000名工人、3萬名工程師,銷售額則要超過3000億元。
圍繞這一目標,三一累計投入120億元,先后啟動了46個智能制造燈塔工廠及智能產線項目。由于較早實施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策略,在工程機械領域,三一基本不存在“卡脖子”問題。此外,三一繼續實施國際化戰略,建設好海外燈塔工廠,截至2022年底,三一重工累計推進31家燈塔工廠建設,已實現25家燈塔工廠建成達產。
目前,三一已經在工程機械領域創造了多個“第一”,亞洲第一臺千噸級全地面起重機、全球噸位最大的3600噸級履帶起重機、世界第一臺三級配混凝土輸送泵、世界第一臺無泡瀝青砂漿車、全球第一臺5G遙控挖掘機……
這些是梁穩根主掌三一集團的時代成就。在與中國經濟共沉浮的同時,梁穩根的背后是整個行業的繁榮。
對三一集團來說,唐修國、向文波也已年屆60,如何交棒,三一還未到“釣魚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