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武瑛港 實習生魏柯 北京報道 21世紀以來,全球甲狀腺癌發病率顯著增長。據《國家癌癥中心雜志》(JNCC)發布的癌癥統計報告,2000年到2016年,我國甲狀腺癌發病率增長了20倍,與2012年全國癌癥流行病學統計數據相比,女性甲狀腺癌發病率由第七位上升至第三位。
據了解,甲狀腺癌是頭頸部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根據WHO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數據,甲狀腺癌在全球癌癥發病率中排名第九,女性患者約占75%,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生甲狀腺癌,確診中位年齡在50歲左右。
有觀點認為,自1980年以來,全球多地甲狀腺癌的發病率迅速上升,死亡率卻相對穩定甚至下降,推測發病率的增長可能歸因于新型診斷技術廣泛應用所致的過度篩查。
對此,近日中日友好醫院超聲科主任張波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表示,篩查本身是針對健康人群,并不存在是否過度的問題。目前健康人群是否需要大規模普及甲狀腺癌篩查,國家并沒有形成明確的指南,但是個人若條件允許且存在篩查需求,當然可以到醫院進行檢查,但對于部分長期接觸射線和輻射的特殊人群,建議要開展定期常規篩查。
“部分甲狀腺癌確實存在進展較慢的情況,但是目前對甲狀腺癌轉移和侵犯周圍組織的時間轉折點仍然認知較少,因此確診甲狀腺癌后,患者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的隨訪和監測?!睆埐◤娬{。
發病率上升,但死亡率穩定
張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超聲屬于甲狀腺檢查的一線選擇,也是甲狀腺癌篩查的首選。
《甲狀腺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也指出,超聲檢查簡便無創,用于甲狀腺結節檢查特異度和敏感度較高,能清晰地顯示結節的邊界、形態、大小及內部結構等信息,是甲狀腺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手段,推薦所有臨床觸診或機會性篩查等方式發現甲狀腺結節的病人均進行高分辨率頸部超聲檢查。
據了解,癌癥篩查是基于“癌癥是有序地逐漸地生長”這一假設,如果能夠做到“三早”——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癌癥的生長就會被有效阻斷,患者存活期得以延長。
例如從食管癌、胃癌和結直腸癌來看,根據2019年國家癌癥中心相關數據,若能早期進行診療,三種癌癥的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93%、98%和75%,晚期治療的五年生存率只有20%、8%和44%。
但根據《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發布的文章,甲狀腺癌似乎并不遵循這樣的規律,實行“三早”后很難獲得類似的結果,患者承受了手術治療和術后并發癥的痛苦,但是預后和死亡率卻沒有明顯改變。
例如2014年,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發表的一篇文章顯示,2011年韓國國家健康調查項目將19歲以上成人納入甲狀腺癌篩查范圍,當年韓國即診斷甲狀腺癌40000例,一舉成為國際中甲狀腺癌發病率最高的國家。
學術界將此現象稱為甲狀腺癌“海嘯”,但在韓國發病率顯著上升時,死亡率卻一直沒有增加,約占新發甲狀腺癌病例的1%,同時手術切除的甲狀腺微小癌的數量越來越多,直徑小于25px的占56%。
張波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甲狀腺發病率較高,但患者整體生存期極長,大部分國家甲狀腺癌發病率上升速度非???,一般癌癥的發病率會緩慢上升,但甲狀腺癌在部分地區出現了45度切線上升,然而死亡率一直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情況下就要考慮是否是篩查手段出了問題。
這一現象還可能與甲狀腺癌惰性生長的生物學性質有關,《腫瘤防治研究》發布的文章顯示,部分甲狀腺癌表現為緩慢生長或者不生長,很少發生轉移,對身體不造成危害,安靜地隱匿在人體內,伴隨宿主度過一生,部分即使發生了局部淋巴結轉移,復發率和死亡率都較低,因此會有部分甲狀腺癌被稱為“懶癌”。
“在發病率增加但死亡率較穩定的情況下,部分甲狀腺癌患者是不是可以和疾病‘和平共處’?因為即使有甲狀腺癌,可能10年前發現和10年后發現,疾病治療和預后也沒有很大區別,那么這時候不去發現、也不去關注會不會更好,這的確值得討論?!睆埐ū硎?。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懶癌雖“懶”,但在何時進一步發展和擴散仍未可知。
張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許多人認為大部分甲狀腺癌不會發生擴散,因此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但就個體而言,如果確診甲狀腺癌,就遲早會產生進一步病變?!坝泻芏嗄贻p朋友就診時,甲狀腺癌已經產生多發淋巴結轉移、肺部轉移等病變,但這些病灶都是從小變大發展,如果在病灶很小時進行干預,就不會進展到難以手術的地步。”
“目前在患者層面,最大的問題是存在諸多未知。不知道甲狀腺癌的轉移和侵犯周圍組織的時間節點,不知道甲狀腺癌何時從‘善良’的疾病變得具有侵襲性,雖然目前甲狀腺癌威脅程度較低、威脅人群較少,但是并不明晰其確切的威脅程度。”張波指出。
是否存在過度篩查?
那么在部分甲狀腺癌存在惰性但是對甲狀腺癌進展時間節點存在未知的情況下,健康群體是否應該進行篩查,以及是否會存在過度篩查呢?
張波向21世紀經濟報道分析稱,篩查是針對健康人群,所以并不存在過度篩查的問題,但是相關部門對是否應該普及甲狀腺篩查多保持中間態度,不支持也不反對,可能因為全國整體醫療資源有限,部分對健康影響更嚴重、篩查獲益更明顯的其他疾病,更加需要醫療資源的傾斜,以普及篩查。
“但是宏觀決策有別于個體決策,國家要考慮全體人民的健康,而家庭可能會更有針對性地考慮個人情況,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存在需求,個人完全可以到醫院進行甲狀腺癌篩查?!睆埐ㄑa充。
但是需要注意,除了健康人群,特殊人群的甲狀腺癌篩查應有所區別。
據張波介紹,對于接觸核輻射的核醫學醫生、常接觸射線的放射科醫生等特殊職業人群,需要進行定期篩查,部分存在核輻射地區的居民,同樣需要開展常規篩查。
另外碘攝入也是甲狀腺癌發病率的影響因素之一。有相關研究顯示,碘與甲狀腺疾病的發生發展呈U型曲線關系,碘攝入量缺乏或過多均會影響甲狀腺疾病的發生,但碘缺乏的危害性遠高于碘過量。
例如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為輕度碘缺乏區,1982-2008年該地區甲狀腺癌患病率逐年升高,以甲狀腺乳頭狀癌為主。另有針對輕、中度缺碘地區的病例對照研究發現,甲狀腺癌的發生與飲食碘攝入量呈顯著負相關,而增加海產品及碘的攝入可顯著降低甲狀腺癌的發生風險。
而我國是外環境普遍碘缺乏的國家,根據國家衛健委官網信息,從2018年的調查來看,全國以鄉為單位,83.6%的鄉都處于碘缺乏狀態,飲用水的碘含量低于10微克升以下。
“我國西部地區總面積約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71.5%,部分內陸地區碘資源較匱乏,而且我國碘分布不均衡,有高碘地區、碘適宜地區和低碘地區,不同地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也不一樣,而且甲狀腺癌本身也具有一定家族遺傳性,因此地方醫療資源需要依據當地公共衛生狀態來決定如何調配?!睆埐ū硎?。
另外由于甲狀腺癌的特殊性,張波認為篩查和診療都要特別強調對患者個體進行精準評估。
張波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要關注甲狀腺癌患者的病灶是否具有侵襲性、是否發生淋巴結轉移或者侵襲遠處臟器,一旦發現這些問題,就要積極治療干預。但是部分甲狀腺癌生長相對緩慢,對人體危害相對較小,在較長時間內會保持穩態,這部分患者可以進行積極隨訪觀察,這樣不僅能夠緩解病患情緒,還有利于合理利用醫療資源。
“近30年來,甲狀腺癌發病率快速增加,之前醫生會采取積極治療措施,后來隨著病例積累和認識深化,特別是相當一部分學者以隨訪替代醫療干預后,發現患者病灶在3-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都能夠維持穩定,沒有明顯長大或轉移,這樣就可以繼續采取積極監測?!睆埐ū硎尽?/p>
所謂積極監測即主動對甲狀腺癌患者進行密切隨訪,而非直接手術,除非有疾病進展的證據或患者的意愿發生了變化。根據國家衛健委信息,1993年,日本外科醫生士宮崎駿(AkiraMiyauchi)開始對日本庫馬醫院的甲狀腺癌患者進行積極監測研究,為期22年。
研究發現,1179名甲狀腺癌患者中的1085名(92.0%)避免了甲狀腺切除術,表明患者對選擇這一治療方法的長期接受度很高。另外盡管超過1/3的患者報告說會擔心自己的癌癥,但有83%的患者對接受積極監測感到滿意,患者的擔心程度以及擔心的比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