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曹恩惠 上海報道
國慶長假前夕,A股光伏板塊消息不斷。
先是9月27日A股光伏概念股迎來大漲,多只熱門股漲停,似乎宣告著光伏概念仍具有炒作吸引力。
然而,通威股份(600438.SH)終止定增以及高景太陽能撤回IPO的事項,再度將投資者拉回現實:在激烈的情緒博弈中,A股光伏板塊當前估值偏低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
IPO階段性收緊、監管層引導上市公司合理確定再融資規模等諸多定調,影響著資本市場對光伏概念的重新審視。此外,對未來競爭格局的擔憂以及光伏行業能否維持高增長的質疑,亦是當前影響板塊估值的因素所在。
盡管近一年來,不少光伏公司也在通過回購等措施,提振投資者對公司股價的信心。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市場環境發生變動之下,資本對于光伏板塊的預期和估值邏輯或許同樣改變。
這場正在進行的資本變奏曲,致使估值受困的光伏概念股們需要重新制定新策略。
突然而來的“終止”
正當資本市場還在討論通威股份為何終止百億定增時,9月28日,高景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于深交所創業板的IPO狀態突然變更為“終止”。
這兩項“終止”事項之所以會引發關注,在于前者是千億光伏龍頭企業,其對定增的表態是當前光伏行業再融資情緒的一種反映;后者則是近些年來崛起的硅片明星企業,其對IPO的態度同樣體現著當前光伏領域首發上市環境的真實狀況。
今年4月份,通威股份發布2023年定增公告,擬募資不超過160億元,用于年產2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和云南通威水電硅材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二期 20 萬噸/年高純晶硅項目)。這兩個項目,是該公司擴大其硅料產能的主力項目。截至今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已形成超42萬噸高純晶硅產能、90GW太陽能電池產能以及55GW組件產能。而按照規劃,2024年至2026年,該公司高純晶硅、太陽能電池累計產能規模預計分別達到80至100萬噸、130至150GW。
針對此次定增終止,通威股份表示,“是綜合考慮當前資本市場情況以及公司實際發展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后作出的決策?!?/p>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當前該公司股價偏低亦是其考慮終止定增的主要因素?!爱斍百Y本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公司價值存在明顯低估。”
今年以來,A股光伏板塊公司股價普遍回調。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超過40家公司股價跌幅超20%、28家公司股價跌幅超30%、16家公司股價跌幅超40%。
這其中,股價跌幅最嚴重的三家公司分別為昱能科技(688348.SH)、金剛光伏(300093.SZ)和海優新材(688680.SH),年初至今股價跌幅分別為68.49%、61.51%、59.97%。
事實上,通威股份目前的股價還是表現出了一定的抗跌性,年初至今累計跌幅僅為9.42%。但與高光時刻相比,其市值亦縮水近一半。
通威股份認為其估值偏低不無道理。截至9月28日收盤當日,該公司的市盈率僅為5.4倍。同日,上證指數的市盈率則為13.1倍。
不過,這也是目前A股光伏公司普遍的“煩惱”。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市盈率低于10倍的光伏公司共計7家,以硅料企業為代表,如特變電工(600089.SH)、大全能源(688303.SH)、通威股份。而更多的公司市盈率跑輸滬深指數,包括正泰電器(601877.SH)、TCL中環(002129.SZ)、合盛硅業(603260.SH)、隆基綠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Z)等龍頭股。
估值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會影響IPO情緒。高景太陽能便是一例。
針對這家硅片黑馬的IPO撤回,有業內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A股光伏板塊持續低迷,疊加IPO政策階段性放緩都在影響高景太陽能的IPO節奏。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今年以來光伏概念受理IPO終止案例,聚成科技、拓邦新能等也先后撤回了IPO申請。
回購背后的“尷尬”
資本市場環境的變化,促使光伏板塊或迎來新的估值邏輯。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整個光伏板塊的基本面并沒有發生改變。并且,新的光伏年度新增裝機紀錄正在醞釀。
9月19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今年1至8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光伏新增裝機113.16GW,同比增長154.46%。這其中,8月份單月新增裝機約16GW,同比去年8月份增長137.39%。
而針對今年的市場需求,業內給予了大膽預測。IHS Markit高級分析師胡丹此前曾對2023年中國光伏市場需求進行了測算,“大地項目在去年因為較高的成本,沒有太多實施,推遲后在今年成為地面電站建設核心?!彼A計,今年中國光伏市場需求區間將達到140GW至210GW。其中,分布式市場需求為65GW至100GW,地面電站需求則達到75GW至110GW。
這意味著,今年“狂奔”了8個月的國內光伏新增裝機規模,在即將到來的四季度傳統旺季的驅使下,將大概率刷新紀錄。
而從上半年各大上市光伏企業交出的財報來看,業績普遍飄紅。
根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今年上半年,96家光伏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056.4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7.51%;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48.41億元,同比增長25.53%。
作為目前成長性較為確定的行業,光伏產業一度成為A股市場的香餑餑。在2021年至2022年的行情中,A股光伏板塊一度出現十多家市值破千億的光伏公司,引發投資者爭相追逐。然而,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光伏板塊持續陷入回調,股價腰斬,估值低估,光伏概念股遭遇“寒冬”。
在本輪的調整中,不少光伏公司紛紛拋出回購計劃,以企穩投資者信心。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里,已有22家光伏公司宣布回購。
最近的回購是特變電工、昱能科技、大全能源以及晶科能源(688223.SH)等熱門光伏股。這其中,特變電工在2023年9月1日至9月26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份70萬股,已回購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0.01%,購買的最高價為14.62元/股、最低價為14.58元/股,支付總金額為1022.12萬元。
大全能源則今年9月26日首次開啟回購,回購數量為36.37萬股,成交最低價為39.28元/股,成交最高價為39.63元/股,支付總金額為1437.21萬元。
晶科能源回購的金額較大,截至9月26日,該公司已實際回購2972.12萬股,回購成交的最高價格為10.79元/股,最低價格為9.76元/股,支付總額超過3億元。
從實際效果上看,回購帶來的影響并不顯著。但其傳遞的信號依舊是,“信心比黃金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