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陳思琦 深圳報道
“雙節”期間,深圳兩所本土高校相繼發布重磅引才計劃。
10月5日,深圳大學發布“百人計劃”教師招聘公告。對比以往相對模糊的薪酬表述,深圳大學在公告中明確,聘期6年內,可享受“百人計劃”崗位津貼;助理教授綜合年薪60萬元起,副教授綜合年薪69萬元起,教授綜合年薪83萬元起。
另一面,深圳技術大學釋放200+教學科研人員(含學術帶頭人)崗位,方向涵蓋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生物醫學傳感與可穿戴醫療設備等。優秀海外青年學者可經評估直聘為“潤園青年PI(Principle Investigator)”,享受專門工作報酬及專職科研人員配備。
深圳大學副校長張曉紅此前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采訪時提到,該校在發展上升期曾屬于“挑人才”的買方市場。2020年之后,由于國際形勢變化、人才向企業流動、同城高校競爭等多種原因,特別有發展潛力的高端人才招聘出現了下滑趨勢。
深圳技術大學的招聘公告則提到,自2019年首次獨立招生以來,該校招生形勢持續火爆,目前在校生規模已逾12000人,招生專業、學科發展及辦學規模的持續擴大催生了更大的高端人才需求。
今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明確要建立和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評價機制,科學設置評價考核周期、開展分類評價等。
而深圳早在去年11月就入選了國家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成為華南地區唯一被納入試點的城市。
記者梳理發現,深圳大學“百人計劃”“荔園留菁計劃”、南方科技大學“海外優青”、深圳技術大學“潤園青年PI”等相繼推出,深圳高校在人才隊伍建設,尤其是對優秀青年學者的引入、培育、“破四(五)唯”等方面正不斷探索。
60萬起!薪酬待遇“非常好”
1994年,中國科學院啟動“百人計劃”,給優秀人才以200萬元經費支持,計劃到20世紀末從國內外吸引并培養百名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截至2009年,“百人計劃”從海外引進1200多位杰出青年人才,29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30年過去,“百人計劃”模式在全國各地各高校得到延伸,成為高層次人才引進的常見“術語”。例如,浙江大學于2014年啟動實施“百人計劃”,目前已引進800余名“百人計劃”研究員,其中近一半為國家級優秀青年人才。
10月5日,深圳大學首度發布“百人計劃”教師招聘公告,崗位分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三檔。
其中,教授要求具有國內知名高?;蜓芯繖C構副教授以上任職經歷,或具有海外知名高校正式教職,科研成果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具有一定學術影響力和號召力;副教授則要求具有國內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機構2年以上科研經歷。
年初,深圳大學曾發布長期招聘公告,提到將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科研啟動專項經費”。
此次“百人計劃”最矚目的地方在于,薪酬待遇、支持條件等更加清晰:聘期6年內,教師可享受“百人計劃”崗位津貼。助理教授綜合年薪60萬元起,副教授綜合年薪69萬元起,教授綜合年薪83萬元起;可同時享受鵬城孔雀計劃特聘崗位C檔崗位津貼24萬元/年。
消息一出,有財經自媒體博主評價“工資非常不錯”,評論區更有人云:“非常不錯”可以改成“非常好”嗎?
可供參照的是,浙江大學生命演化研究中心7月發布的“百人計劃”研究員招聘公告顯示,入選人才年薪50萬元起,特殊情況“一人一議”。
同時,深圳大學將提供配套科研啟動經費100-330萬元;支持組建團隊,配備1名專職研究人員;實行長周期考核機制,鼓勵潛心學術研究。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梳理發現,深圳大學法學院、人文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等均開設“百人計劃”崗位,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女性申請人可放寬2歲,人文社科領域適當放寬至不超過40周歲。
(深圳大學“百人計劃”相關要求)
同樣在“雙節”期間,深圳技術大學官微發布招聘公告,面向取得博士學位的優秀海內外青年學者、杰出人才等釋放200余個教學科研人員崗位,明確“高水平海外博士優先”,將提供有市場競爭力的薪酬及穩定的薪酬增長機制。
據悉,深圳技術大學2018年11月經教育部批準正式設立,2019年起獨立招生,目前在校生規模已超過1.2萬人。
深圳技術大學校長阮雙琛多次提到,因校名帶“技術”二字,這所十分年輕的本土大學經常被誤解。
事實上,該校致力于培養本科及以上層次的高水平工程師、設計師等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已形成集成電路、新型元器件與零部件、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優勢學科,招生專業、學科發展及辦學規模的持續擴大也催生了更大的人才需求。
此次招聘覆蓋中德智能制造學院、大數據與互聯網學院、新材料與新能源學院等17個學院46個專業。
以今年新增的生物制藥專業為例,擬招聘5人,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的年齡限制分別為50、45、35、35歲以下(含),承擔過國家級、省部級以上的研究項目者或具有學術發展潛力的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優先考慮。
今年3月,深圳技術大學遴選出首屆12位“潤園青年PI”,享受專門工作報酬及專職科研人員配備。此次招聘公告提到,優秀海外青年學者可經評估直聘為“潤園青年PI”。
(深圳技術大學生物制藥專業相關招聘要求)
探路破解“青椒”困局
2012年9月,中信出版社出版《工蜂:大學青年教師生存實錄》一書。書中調查涉及全國上百所高校、5000余名高校“青椒”(青年教師)。在被問及是否愿意從事目前的“青椒”工作時,68.8%的受訪者給出否定答案。
2019年,《國家治理》周刊發布《當前高校青年教師群體思想觀念調查報告》。3000余份有效問卷中,約七成受訪“青椒”工作時間至少“996”,壓力來源主要是“職稱評定”和“發表論文”,最期待的未來變化是“讓用人單位來評人才,讓成果使用單位來評成果”。
為破解“青椒”困境,深圳先行探索“誰用誰評價”。2021年5月,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鵬城實驗室等7家用人單位對外發布首批“特聘崗位”申報指南,支持在科研、教育、衛生健康、文化體育等領域精準引入高精尖缺人才,而非實行全市統一的認定標準。
去年11月,科技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科技人才評價改革試點的工作方案》,旨在構建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而深圳是文件確定的6個試點地區之一,是華南地區唯一被納入試點的城市。
深圳大學“百人計劃”公告著重提到,實行長周期考核機制,鼓勵潛心學術研究。
“對應用性、前沿性、代表性科研成果的重視,勢必倒逼高校進行人才評價體系的深度改革,落實‘破五唯’,不能單純以發論文、拿項目為標準來考核產業型科技人才?!?/strong>張曉紅表示。
據張曉紅介紹,深圳大學的職稱評審整體遵循按需設崗、動態平衡的原則,再依據不同學科規律,細分為工科組、理科組、醫科組、文科組、社科組等,自主權基本下沉到學院,每個學院和學科可根據自身發展定位及需求制定職稱評審細則及人才扶持工作方案。
截至目前,深圳大學已集聚國家級高層次人才175位,其中“兩院”院士26人,發達國家院士30人,深圳市高層次人才2093位。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未來的人才工作將迎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據深圳人大消息,《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擬修訂。新增條款提出,堅持“評用結合”,支持用人單位自主評價聘用人才。這就意味著,未來深圳高校及科研院所在崗位設置、職稱評審、人員調配等方面將擁有更多自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