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隨著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活躍資本市場”,證券投顧業務再度活躍。
近期,券商與第三方證券投顧機構紛紛“招兵買馬”,進一步擴大證券投顧業務版圖。
但是,如今的證券投顧服務市場環境,與10年前截然不同。
具體而言,一是越來越多個人投資者希望用更短時間了解更多上市公司信息,需要證券投顧機構充分借助數字化技術提供更高效便捷的證券資訊服務;
二是金融監管趨嚴,令證券投顧機構的線上線下展業都需高度關注話術內容合規,尤其是借助AI技術及時預警一些可能“誤導”投資者的話術;
三是投資者的投資策略日益個性化,需要證券投顧機構高度借助AI大模型的新科技賦能,提供千人千面式的證券投顧服務。
在業內人士看來,市場環境的變革,可能會促進證券投顧行業洗牌。
數據顯示,目前相關部門發放了79張證券投資咨詢牌照,約40—50家持牌證券投顧機構仍在展業。為了在數智化服務時代立足,這些機構都在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借助AI技術與大模型技術構筑新的業務競爭力。
九方財富CEO才子指出,隨著證券投顧日益側重線上化服務與展業合規性,企業深刻意識到AI對證券投顧服務變革的驅動作用。在他看來,基于互聯網大數據與AI技術賦能的智能投顧,正以低成本、高效率、服務便捷度等特性,成為證券投顧服務新一輪變革發展的助推器,驅動越來越多證券投顧機構從客戶需求出發,以短視頻、直播等投資者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實現了“陪伴式”證券投教服務,將理性長期投資理念傳遞給更多民眾。
記者獲悉,《證券基金投資咨詢業務管理辦法》或將很快面世,對證券投顧機構的業務合規性提出更高要求,驅動他們更廣泛地使用AI科技“杜絕”誤導投資者的行為。
目前,越來越多證券投顧機構與券商紛紛行動,一方面在線上展業環節,借助AI科技快速審查營銷與服務人員與客戶的“聊天記錄”,及時對業務開展過程中某些涉嫌違規的話術進行警告或提醒,另一方面對線上展業過程進行全面留痕,通過AI技術追溯檢查員工是否采取違規話術展業,一經發現將嚴格查處。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證券投顧監管趨嚴,未來這個賽道的行業洗牌步伐將加快。在這種情況下,具備AI研發能力以達到合規運營與卓越服務效果的平臺或許將“笑到最后”。但考慮到AI技術研發的巨額投入,證券投顧平臺如何在巨額AI研發投入與業務穩健成長之間取得平衡點,將是新的挑戰。
證券投顧行業的數智化征途
有業內人士指出,近年國內證券投顧行業紛紛擁抱數字化技術,也是市場供需不平衡的“產物”。
數據顯示,當前中國有2.2億投資者與7.9萬投資顧問,即每位證券投顧服務約2750位個人投資者。相比而言,美國有1.5億個人投資者與93萬名投資顧問,證券投顧人均服務客戶數僅為156人。這意味著國內每位證券顧問的服務客戶數達到美國的17倍。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相關部門采取措施“活躍資本市場”的帶動下,越來越多證券投顧機構與券商紛紛擴大投顧隊伍,然而即便2026年中國證券投顧人員有望突破10萬人,但在龐大人口基礎與財富管理需求日益旺盛面前,證券投顧“供給”仍顯得捉襟見肘。
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證券投顧機構紛紛擁抱數字化技術拓展線上服務,力爭將證券投顧服務范疇覆蓋至更多民眾。
記者獲悉,另一個推動證券投顧服務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力,是在IPO注冊制環境下,上市公司數量持續增長,但與之對應的是上市公司各類信息驟增,令個人投資者投研難度相應加大。
數據顯示,當前70%的國內個人投資者每天至少花費逾30分鐘的時間用于閱讀財經資訊,逾50%的個人投資者還要額外花費逾30分鐘時間觀看財經短視頻;每天花費逾3個小時時間獲取上市公司各類信息與財經資訊的人數占股民群體總數的約10%。但是,這些投資者都希望能用更短時間獲取自己所需的上市公司信息與財經資訊,也驅動眾多證券投顧平臺借助AI科技,向他們快速提供個性化的證券投顧服務。
記者多方了解到,盡管眾多證券投顧平臺紛紛布局AI技術,但它能否解決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仍面臨諸多挑戰。
當前,不少證券投顧平臺的“數字化”路徑,是采取線上授課講解等方式,就是將線下模式搬到線上,但這未必解決個人投資者的所有需求。
畢竟,不同投資者對證券投顧服務的需求差別較大——對“金融小白”而言,他們主要訴求是快速獲取各類金融信息,加深對上市公司的了解;對“職業股民”而言,他更希望證券投顧平臺能提供大盤分析、挖掘板塊、熱點追蹤等服務;對專業投資人而言,他要求證券投顧平臺還能提供策略生成、個股診斷、事件推理、情緒陪伴等服務體驗。
這意味著誰能借助AI數字化技術真正滿足眾多投資者的個性化證券投顧需求,誰就有望在行業激烈競爭過程“脫穎而出”。
才子指出,針對證券投顧行業的AI智能化服務趨勢,企業從2019年開始探索人工智能在投資顧問領域的應用,研發了第一代文本對話機器人。
需要注意的是,AI智能化技術在創造千人千面式證券投顧服務同時,也容易出現話術內容合規性挑戰。尤其在輔助證券投顧人員展業時,AI機器人有時會向投資者提供一些未必合規的話術。
才子向記者直言,針對這種狀況,2020年起九方財富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在合規方向,包括將所有客戶溝通過程全面留痕,再通過AI語義識別技術搭建合規模型,最大限度杜絕“不合規的話術”出現。
記者多方了解到,要讓AI技術充分提升證券投顧話術內容合規性,還要解決金融信息的真實性問題。在實際證券投顧場景,不少投資者會詢問某些上市公司傳聞是否真實,這需要證券投顧平臺的AI技術能提前識別這些傳聞真偽。
去年起,嘗試將AI深度學習技術應用在虛假金融輿情的識別環節,及時提醒投資者需回避某些“未經證實”的上市公司傳聞。這也是AI大模型技術開始應用在證券投顧場景的一次大膽嘗試,為今年企業聯合科大訊飛、華為云推出證券領域大模型九章奠定數據基礎與技術經驗。
隨著AI大模型技術興起,越來越多券商與證券投顧平臺都紛紛致力于研發證券投顧大模型。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預示著國內證券投顧賽道正式邁入AI科技比拼階段。在大模型時代,誰能更好地使用AI大模型技術構建證券語義識別、證券文本生成、證券對話問答、證券邏輯推理四大專業能力,更便捷高效準確地解決個人投資者的個性化證券投顧需求,誰就有望“笑到最后”。
與此同時,誰能借助大模型技術構建更好的智能投顧、智能合規、智能投研、智能營銷、智能客服、智能風控等應用效果,就有更大機率在證券投顧數智化服務時代率先“脫穎而出”。
AI科技如何賦能業務合規?
記者獲悉,隨著《證券基金投資咨詢業務管理辦法》或將很快面世,AI科技還會進一步提升證券投顧的合規操作能力。
知情人士透露,新的監管舉措將對證券投顧機構的展業行為提出更嚴格的規定,包括禁止機構通過預測未來業績,或者利用模擬業績、部分客戶或個別有利時段業績表現等方式誤導投資者等。
此舉一方面將徹底改變近年證券投顧行業魚目混珠、良莠不齊的狀況,另一方面對企業合規經營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目前,不少證券投顧平臺在積極研發證券投顧大模型同時,日益關注AI自動生成的話術內容合規性。
但在實際操作環節,這項工作仍面臨諸多挑戰——部分證券投顧平臺嘗試多個AI大模型底層技術,卻發現當新語料內容加入大模型預訓練后,AI自動生成的內容時常會出現一些“誤導投資者”的措辭。
才子向記者表示,應對策略是在源頭輸入與信息輸出兩端做好合規監測。在此雙重保障下,面向投資者的AI生成內容能夠保持在安全合規范疇。此外,不斷迭代升級大模型技術,持續建立完善、有效的合規審核過濾機制,確保大模型技術能始終給出合規的“解答”。
要做好這項工作,證券投顧平臺自研大模型變得相當關鍵。因為這有助于平臺更好地管控AI生成內容的合規性與準確性。
在才子看來,AI大模型與證券投顧的融合,正在悄然變革證券投顧業態。以往,證券投顧行業存在“重投輕顧”、“投而不顧”、“顧而不久”等挑戰,但隨著AI大模型提供個性化的證券投顧服務,加之監管政策的持續引導,未來證券投顧行業重心將由“投”向“顧”轉變,從原先的“七分投三分顧”向“三分投七分顧”蛻變,不但將協助個人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的理念,還能做好“陪伴服務”。
但是,AI技術研發的巨額投入,或成為證券投顧平臺擁抱大模型與數智化服務的新挑戰。
一位國內中小證券投顧平臺負責人指出,考慮到大模型算力搭建與數據預訓練的巨額投入,當前只有行業頭部企業有足夠實力自研證券投顧大模型,多數中小平臺只能通過技術外包提供大模型數智化服務,但無論是話術內容合規性準確性,還是千人千面式服務的便捷性,他們都因技術外包而面臨較大的服務體驗落差。
才子指出,盡管大模型等AI技術研發投入巨大,但企業仍將在自研大模型迭代升級、AI風控等方面持續投入資金資源,力爭在合規操作與符合監管要求的基礎上,提供更具溫度、人性化、多場景的證券投顧服務體驗,推動證券投顧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更多信息,請聯系“首席科技官”官方郵箱地址:sxkj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