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國家發改委:民營經濟發展形勢邊際改善 有序擴大民間投資市場準入
11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11月份新聞發布會。
近期,隨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政策舉措陸續細化落實,民營經濟發展形勢邊際改善,9月份新登記注冊私營企業戶數同比增長18.1%,比上月加快8.4個百分點。1—10月份,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6.2%,占進出口總額比重53.1%,比上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民間投資增長9.1%。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民營經濟發展局將從三個方面發力,努力解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問題,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持續完善制度設計。強化民營經濟發展形勢研判、政策統籌、推動立法等各項工作,大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政策環境、法治環境。二是持續拓展發展空間。有序擴大民間投資市場準入,支持民營企業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全球范圍產業分工和資源配置、重大戰略部署等相關領域工作。三是持續搭建服務平臺。積極打造政策、交流、合作、監測、評估、宣傳等六大服務平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暢通溝通渠道,積極紓困解難,促進健康發展。
工信部: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2025年基本建成“一站式”服務平臺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關于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推動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增量擴面、提質增效,提升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普惠化、便利化、精準化水平。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力量得到加強,國家、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服務能力與質效明顯提升、示范效應明顯增強,市、縣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覆蓋面穩步擴大、服務能力穩步提升。服務資源有效整合,橫向連通、縱向貫通、便利共享、泛在可及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基本建成,政策直享、服務直達、訴求直辦的服務企業模式逐步形成。
《指導意見》提出,要突出服務重點。在法律政策宣貫落實方面,做好惠企政策匯集解析、宣傳解讀、精準匹配,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實現應知盡知、應享盡享;體系化、定期化開展送法進園區、進商會、進企業工作,持續提升企業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能力。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方面,加強創業創新支持和咨詢培訓服務,培育和服務科技型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鏈式融通創新方面,開展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幫助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供應鏈,推動上下游資源共享、協同攻關,提升產業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在融資融智促進方面,組織產融對接,幫助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組織產學研對接,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推動專利轉化,鼓勵聯合創新。在質量標準品牌提升方面,引導企業建立先進質量管理體系和標準體系,增強品牌管理能力,實現質量標準品牌價值提升。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組織開展展覽展銷、商務交流、商事法律等服務,助力中小企業“走出去”“引進來”。在合法權益保護方面,配合開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工作,組織開展法律法規、勞動爭議協商調解、合規管理等咨詢培訓服務,幫助中小企業防范風險、依法維權。組織中小企業參與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舉辦的各類服務活動,并因地制宜打造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區域特色品牌。
《指導意見》提出,要創新服務方式,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貫通國家、省、市、縣各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的全國中小企業服務“一張網”,與政務服務平臺加強互聯互通,為中小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要匯聚服務資源,以應用場景為牽引,加大對政務服務資源、市場服務資源整合力度,強化各類服務資源協同聯動,在統籌利用既有數據庫資源的基礎上,構建中小企業服務“四個庫”,即基礎信息數據庫、中小企業數據庫、優質服務機構庫、服務產品和案例庫,提升服務效能。
此外,《指導意見》還強調,要增強服務能力,推動建立信息公開制度,在“一張網”服務平臺上發布服務指南,實現服務項目、服務內容、服務流程、服務標準、服務監督、聯系方式“六公開”;要提升公共服務影響力。通過新聞報道、公益廣告、信息推送、公眾號和短視頻等方式,向中小企業廣泛推介公共服務機構和服務“一張網”相關信息,擴大知曉率;加強服務隊伍建設,鼓勵公共服務機構聯合高校、職業院校和各類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合作共建人才培訓基地、實習實踐基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人才保障。
地方行動
山東:在五個場景推行經營主體以公共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
11月17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解讀山東省推行經營主體以公共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相關政策。
據介紹,公共信用報告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版主要適用于以下場景和領域:
在適用主體上,適用于在山東省區域內注冊的公司、非公司法人及其分支機構,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及其分支機構,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及其分支機構,個體工商戶,外國公司分支機構等經營主體,用以證明自身在本省行政區域內相關領域違法違規記錄情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參照執行。
在適用場景上,主要應用于需出具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的以下五個場景。一是申請國(境)內外上市、發行企業公司債券、上市公司再融資、參與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場外交易市場掛牌等融資領域;二是申請資金支持、優惠政策、項目申報、評先評優等政策優惠領域及參與公共資源交易等;三是辦理行政審批、資質認可、市場準入等部分行政管理領域;四是銀行貸款、盡職調查、審計、商業合作等商務經營領域;五是其他可以以公共信用報告代替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的情形。
在適用領域上,涵蓋了與證明事項相關的52個領域,包括發展改革、教育、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商貿流通、文化旅游、衛生健康、退役軍人管理、安全生產等。
在獲取方式上,按照“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的原則,采取線上、線下兩種信用報告服務,供經營主體自主選擇。經營主體可登錄“信用中國(山東)”網站、“愛山東”政務服務平臺,完成統一身份認證后,下載電子版公共信用報告(無違法違規記錄證明版)。也可通過部署在各級政務服務大廳的信用查詢機實現線下查詢、打印公共信用報告。今天,“信用中國(山東)”網站報告下載程序已經上線試運行,12月1日起,將在“愛山東”和查詢機等多端口正式運行。
安徽: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杜絕讓企業“自證清白”式監管
11月17日,安徽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安徽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已經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條例》認真總結安徽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經驗和做法,充分借鑒外省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立法經驗,從構建利企惠企的市場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高效便利的政務環境等多個方面,對優化營商環境作出具體規定。
圍繞破解市場主體遇到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條例》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落實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不得另行制定市場準入性質的負面清單。條例明確,要便利市場主體登記,規定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外,涉企經營許可事項不得作為企業登記的前置條件;不得對企業變更住所地等設置障礙。優化市場主體注銷辦理流程,推行“證照并銷”改革試點;明確推行市場主體“強制注銷”改革試點,健全市場主體退出機制。
圍繞要素保障方面,《條例》提出,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和其他信貸支持;推動銀企融資對接、銀擔全面合作、銀稅信息共享;支持區域股權交易中心建設,鼓勵金融機構為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供應商提供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業賬款長效機制方面,條例規定,建立拖欠賬款定期披露、勸告指導、主動執法制度;明確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等不得違反合同或利用優勢地位拖欠賬款。
聚焦政府監管執法方面,《條例》規定要加強監管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依法公開監管標準和規則,杜絕選擇性執法和讓企業“自證清白”式監管。明確開展清理整頓、專項整治等活動,應當嚴格依法進行;確需采取普遍停產、停業措施的,應當合理確定實施范圍和期限。
《條例》還就強化政府誠信履約作出規定,明確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履行向市場主體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諾以及依法訂立的各類合同,不得以行政區劃調整、相關責任人更替等為由,不兌現政策承諾,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者遲延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建立政務誠信訴訟執行協調機制。
典型案例
深圳:獲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推廣四條支持科技成果轉化的典型經驗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發布《關于再次推廣借鑒深圳綜合改革試點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的通知》,再次推廣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經驗。其中,在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推廣了深圳的科技成果轉移全鏈條服務、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等四條創新舉措,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科技成果轉移全鏈條服務,主要做法:(1)依托深圳證券交易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打通信息展示、匹配推送、合同存證、資金交收等關鍵環節,匯聚優質買方及賣方資源,建設連接技術市場與資本市場的綜合服務平臺;(2)強化技術對接資本信息服務,推動知識產權投融資雙方對接聯系,引入專業服務機構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提供相關信息服務,推動解決科技 項目和早期科技企業融資缺口問題;(3)建設全國職務科技成果服務專區,提供權屬存證、應用前景評估、支持早期研發等綜合服務,創新利用區塊鏈技術完成賦權權屬關系登記存證。2022 年 11 月,深圳證券交易所科技成果與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成立以來,為多項科技成果頒發證書存證,推動科技部等九部門聯合出臺的《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實施方案》落地實施。截至2023年6月底,累計服務各類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和科技企業項目1200 余項,服務私募股權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等投資機構1000余家,促成技術交易金額合計2.64億元,助力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
二是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主要做法包括:(1)率先出臺數字經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意見,制定大數據、直播電商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指引,完善新領域新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2)強化知識產權保護行政司法銜接,打造全鏈條知識產權協同保護的數字化底層標準,建立知識產權行政與司法部門證據格式統一、數據接口統 一、案件類型及管轄確定等制度。2022 年,深圳市法院共新收知識產權案件 16594 件,審結 18945 件。其中,審結包括涉芯片、算法、5G 通信等在內的技術類案件1541件,占全省技術類案件的40%。同時,依托“鴻蒙協同云平臺”,完成 200 余個侵權產品鏈接下架處置推送,處理知識產權維權行政案件200余宗,打造智慧高效保護體系。
三是知識產權與征信擔保信息互聯互通,主要做法包括:推動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動產融資統一登記公示系統與知識產權等擔保登記主管部門的電子數據庫互聯互通,上線機動車、船舶、知識產權相關擔保登記信息統一查詢服務。截至2023年9月底,累計向20951 家用戶提供機動車、船舶、知識產權相關擔保登記信息查詢服務437454次,其中,知識產權質押登記信息查詢 99175 次。
四是商業秘密規范保護,主要做法包括:(1)率先制定企業商業秘密保護地方標準,將算法作為商業秘密進行保護,發布《商業秘密刑事保護體系合規建設指引(試行)》;(2)建立商業秘密保護聯席會議制度,在產業園區、行業協會設立商業秘密保護工作站,成立志愿服務組織,完善商業秘密保護服務體系。深圳市南山區從構建服務體系、組建人才隊伍、形成制度標準等方面進行探索,形成的商業秘密保護地方標準在15個行業的48家企業試用,取得積極成效。深圳市南山區、光明區、坪山區入選廣東省“黃金內灣商業秘密保護創新工程”先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