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中國連續兩個月增持美國國債。
2月16日凌晨,美國財政部公布2023年12月份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作為美國國債海外第二大持有國,截至去年12月底,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規模達到8163億美元,較11月環比增加343億美元,這也是自去年4月中國連續7個月減持美債后,連續第二個月增持美國國債。
與此同時,作為美國國債海外第一、第三大持有國,去年12月日本與英國分別較11月環比增持107億美元與375億美元美國國債,持倉規模分別達到11382億美元與7537億美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美國國債海外前三大持有國“集體”在去年12月增持美國國債,一個重要原因是當月美聯儲快速降息預期高企令美債收益率大幅回落(相應美債價格較大幅度上漲),創造了抄底美債獲利的良機。
數據顯示,去年12月,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從4.22%跌至3.86%,相應美債價格上漲令抄底者收益相應可觀。
一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向記者分析說,其中,短期美債可能在去年12月份受到眾多海外央行的青睞。究其原因,一是短期美債價格波動受美聯儲快速降息預期高企的影響較大,其漲幅往往大于中長期美債,能帶來更高的抄底美債投資回報,二是短期美債臨近到期兌付,適合特定狀況下的短線投資策略。
記者注意到,去年12月,在美國的前十大海外債主里,只有盧森堡小幅減持5億美債,其他持債大國(地區)紛紛增持美債,表明基于美聯儲快速降息預期高企而抄底加倉美債獲利,正成為眾多國家央行的共同選擇。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去年12月眾多國家持有美債規模紛紛增加,還得益于當月美債價格上漲所帶來的美債持倉估值上升。
“目前市場猜測,12月美債價格上漲給日本、中國、英國所帶來的美債持倉估值增加幅度,可能在數十億美元。”這位華爾街對沖基金經理指出。
需要注意的是,在眾多國家持有美國國債規模上升之際,部分國家對美國國債的實際持有量能否觸底反彈,仍是未知數。
有投資機構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去年前11個月,在估值調整后,海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與各類債券規模增加4284億美元。其中,全球央行增持量僅有319億美元。此外,澳大利亞、越南、菲律賓、泰國,科威特、意大利、波蘭、伊朗、伊拉克、阿聯酋等國家在過去數月的TIC報告里“不見蹤影”,或表明這些國家的美國國債持有量已低于80億美元,無法達到美國財政部的主要美債持有者名單納入范疇。
這些投資機構在剔除債券價格和美元匯率漲跌等因素后還發現,去年12月全球央行的美國國債整體持有量可能繼續減少490億美元,表明去年12月眾多國家的美債持有規模上升,更多依賴美債價格上漲所帶來的美債持倉估值增加。
“這表明在美國債務規模持續快速膨脹的情況下,更多海外央行仍擔心美國債務兌付的可持續問題,寧可無視美債價格上漲獲利機會,繼續減持美債以優先確保外匯儲備資產的絕對安全性。”一位香港私募基金經理認為。此外,隨著西方國家將美元視為制裁工具,越來越多國家也在加快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配置步伐,進一步降低集中配置美元資產的風險。
記者了解到,中長期而言,海外資本對美債的投資意愿“分化”趨勢仍將繼續,一面是眾多海外私人資本紛紛涌入美債市場,押注美聯儲年內降息所帶來的美國國債價格上漲獲利機會,令去年12月份海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和各類債券規模接近創紀錄的8.06萬億美元,一面是海外央行仍在穩步推進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配置步伐。
其中,用黃金替代美債,正成為眾多國家央行驅動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配置的一項重要選擇。
世界黃金協會最新公布的《全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央行凈買入1037噸黃金,創下歷史第二高位,僅次于2022年所創下的凈買入記錄最高值1082噸。
世界黃金協會全球研究負責人安凱此前表示,受訪央行的黃金儲備占其外匯儲備的比例為15%,逾70%受訪央行預計未來12個月全球黃金儲備仍將增加,這個數值高于2022年的61%與2021年的52%。這背后,通脹、地緣政治風險、西方國家制裁措施、全球儲備貨幣體系多極化趨勢都是驅動全球央行持續增加黃金儲備的主要因素。
美國財政部發布的最新TIC報告顯示,2023年12月,所有海外資本對長期、短期美國證券和銀行現金流(banking flows)的凈流入總額為1398億美元。其中,海外私人資金凈流入為941億美元,海外官方資金凈流入為458億美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凈流入美國的海外官方資金,主要投向美國貨幣基金、美股、美國機構債企業債與銀行存款,一方面當前美國貨幣基金與銀行存款的年化回報率達到約5%,較美債收益率更高且無需承擔美債兌付違約風險,另一方面迭創新高的美股,或能帶來更可觀的階段性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