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向產業科技高峰全力攀登!南方都市報、南都大數據研究院“信心有數”欄目,用數據記錄廣東實現現代化的奮進之路,用數據描繪萬馬奔騰共創美好的活力之路,用數據書寫每一個你我昂揚向上的信心之路。
千里之行,系于你我;心中有數,廣東可期。
廣東“新春第一會”——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龔國平強調,新的一年,全省科技系統將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緊迫感、使命感,深入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奮力奪取高質量發展的開門紅和全年勝。
科技創新就是爭當第一名,尋求“從0到1”的突破。廣東如何強化創新源頭供給,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和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數據視頻欄目“信心有數”一起,數看廣東科技生長力。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實現“從1到多”跨越
2018年,中國散裂中子源在東莞正式投入運行,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脈沖式散裂中子源的國家,同時實現廣東在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領域零的突破。
如今,全省已打造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0個,地市擬建和在建重大科技基礎設施19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2個,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與華南國家植物園等。
兩大國家實驗室引領
高水平多層次實驗室體系持續優化
“十三五”時期,廣東布局建立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實現國家實驗室零的突破。如今,廣東正加快戰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設,打造一支體現國家使命和廣東擔當、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科技王牌軍”。
據廣東省科技廳數據,目前全省已建有國家實驗室2家,廣東省實驗室1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31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4家,廣東省重點實驗室435家,粵港澳聯合實驗室31家。
灣區聯動科技創新
全球創新指數連續4年全球第二
多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重點實驗室先后投入運行,搭建起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的“橋梁”。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4年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其中,一流大學和一流民企為科技集群成為全球第二做出重要貢獻。
在香港科技大學深圳研究院及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楊晶磊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的區位優勢體現在它有世界級的大市場和高效完善的供應鏈,能為科研人員提供接觸產業一線的絕佳窗口,有助于在研究中聚焦真問題,推動技術找到落地點。在政策層面上,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河套、前海、南沙、橫琴等合作平臺的一系列支持政策舉措,有助于港澳科研機構充分利用大灣區的大市場承接能力,讓一流的科研成果盡快落地。
出品: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南方智媒科技
策劃:王衛國 鄒瑩
統籌:張純 張雨亭
數據采集分析:李偉鋒 實習生 何興如
設計、動效:歐陽靜 何欣 劉妍妍 鄧捷敏
數據來源:廣東省科技廳、公開媒體報道等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