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智庫研究員 吳蓉 楊期鑫 高慧超 趙曉晨 實習生李敏怡
第135屆廣交會第一期正在進行時,聚光燈下的小家電產品仍然是展館“最靚的仔”。
在國內,每年有1億至1.2億臺的廢舊家電被淘汰,并以平均每年20%的幅度增長,預計將釋放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隨著3月份國務院印發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在各地落實,小家電的想象空間將更大。日前,上海市公布2024年新一輪綠色智能家電消費補貼政策,將一批小家電列入消費補貼名錄,也從側面驗證了在政策、需求、渠道多重驅動下,小家電市場增量可期。
機遇面前,我國各大城市、各個小家電企業是否做好了準備?為了更好地了解我國小家電行業的發展現狀,南財智庫研究員選取國內三大家電生產基地廣東順德、安徽合肥、山東青島,以及小家電產業集聚區寧波慈溪作為樣本,對各地產業集聚度、企業創新能力、產品競爭力、產業配套及數智化轉型情況等衡量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綜合來看,上述四地小家電行業已形成規模經濟,品類不斷細分,數智化應用加速產業升級,行業競爭更趨白熱化。四地的發展也折射出行業目前面臨的痛點:優勢產品較為單一,缺少龍頭企業;創新能力和品牌意識均有不足,大多數仍是代工或貼牌,在高端市場缺乏競爭力。要在小家電產業里培育新質生產力,還需從品牌和創新兩個維度繼續發力。
合肥16個月里新增企業近500家
區別于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大功率家電,小家電一般指功率和體積都較小的家電產品,應用于人們家居生活的各個方面。按照產品用途主要可分為三大類:廚衛小家電、家居小家電和個護小家電。
為了保證統計口徑的一致性和分析的科學性,南財智庫研究員從當前小家電銷量較高的主流產品中,挑選出100個細分品類作為調研樣本,其中包括廚衛小家電樣本40個、家居小家電30個以及個護小家電30個。(詳見圖1)
圖1:本份報告所涉及的100個調研樣本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29日,青島、合肥、順德、慈溪小家電制造業企業數量分別為1569家、1450家、756家、656家。有意思的是,研究員曾在2022年11月底以同樣口徑統計過四地小家電企業數量,當時的排序是慈溪、順德、青島、合肥(詳見圖2)。青島和合肥變動量均超過1000家。
數據變動如此之大有2個主要原因,一是部分企業拓展小家電業務,二是青島和合肥新增企業較多。根據天眼查統計,僅2022年11月底到2024年3月底的16個月時間內,合肥、青島分別新增小家電注冊企業481家、357家,而順德和慈溪僅分別增加68家、39家。結合更早的數據,研究員發現,慈溪雖然成立15年以上的骨干企業數量最多,但成立時間在五年內的企業數量最少,產業競爭力面臨下滑風險。
圖2:2022年11月底統計的四地小家電企業數量(單位:家)
圖3:2024年3月底統計的四地各年齡段小家電制造企業數量(單位:家)(數據來源:天眼查)
青島、合肥兩地的新勢力快速生長,或與兩地政府近些年在小家電行業的發力相關。青島經濟開發區依托轄區內海爾、海信、澳柯瑪三大家電企業的基礎,于2022年出臺《智能家電產業鏈三年行動方案》,明確“瞄準廚房料理、健康護理、家居清潔等新興小家電細分領域”“培育本土物聯網生態品牌和生活小家電品牌”等舉措,并強調要在智慧小家電方向開展精準招商工作;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也于2023年編制《安徽省小家電“一鏈一策”實施方案》,在小家電細分領域設置“3+5”增品種行動,將建設功能小家電基地,打造智能小家電直播基地。如是政策,對于小家電行業的刺激作用非常明顯。
“四強”排名的巨變,既反映小家電行業的勃勃生機,也意味著行業競爭將更為白熱化。
事實上,如果把統計范圍擴大,會發現除了上述四大傳統小家電產業基地之外,全國多個制造業城市也競相入局,僅廣東省內,深圳、中山、東莞、廣州等地的小家電企業數量在過去五年內均有較快增長,產業競爭愈演愈烈。
但就目前而言,作為“中國家電之都”,順德依然是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地區,擁有美的、格蘭仕、萬和等全球知名的龍頭企業,又有以新寶股份、小熊電器、德爾瑪、云米等為代表的新勢力企業;此外,還有一批中上游企業也在向小家電生產轉型,如從小熊電器經銷商轉型而來的哥登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從工業設計領域跨界而來的卡哇科技等。
圖4:三大細分市場領軍企業(數據來源:奧維云)
隨著企業數量的增加,各地小家電產業鏈也愈發成熟豐富,配套能力更強。研究員在順德調研時,新寶、小熊等多家企業負責人都表示順德在小家電產業配套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兩公里直徑范圍內就能完成小家電產業配套的85%,供應鏈較為完善。
慈溪家電配套能力也很強。數據顯示,慈溪已擁有小家電整機企業近2000家,配套企業近萬家,產品涉及30多個系列、上千個品種。從包裝紙箱,到電器內部的發熱體、電機、電控、電源線,基本都能自給自足。當地企業表示,拿著產品設計圖來到慈溪,7天就可以開出模具,15天便可實現產品生產。
合肥生產的小家電產品省內配套率達80%以上,產業鏈完善程度次于順德、慈溪。
四地之中,只有青島近年來為產業鏈配套短板所困,目前正發力提升家電產業本地配套率。
順德引領行業創新,“馬太效應”明顯
和大家電、消費電子產業相比,小家電行業被稱為“雙低”型產業,即技術門檻低、資金門檻低。如此低的行業門檻,讓小家電品類不斷細分的同時也帶來了市場的極度飽和、產能的日益過剩。但從四大基地企業的表現來看,小家電產業已經呈現出比較明顯的路徑差異。
其中,合肥、青島的小家電新銳品牌大多由長虹美菱、榮電集團等老牌企業孵化,尚未形成影響力。慈溪的老牌代工企業雖然呈現出由貼牌向品牌轉型的趨勢,新銳品牌大多尋找細分藍海市場切入,但整體來看,優勢產品較為單一,且均是中小企業,年產值2000萬元以下的中小企業占比約75%。
順德憑借著上市企業多、品牌意識強,引領行業創新發展,“馬太效應”明顯。
從專利數量來看,截至2024年3月底,順德小家電產業專利總數為141378件,其中發明專利63751件、外觀設計專利21958件、實用新型專利55669件,均位于四地之首,且呈現出遙遙領先的態勢。這些專利絕大多數由上市公司貢獻。大量的發明專利,強化了順德小家電的市場競爭力。
圖5:四地專利總數對比(單位:件)(數據來源:天眼查)
從商標數、作品著作權數量來看,順德也是第一。截至2024年3月底,合肥的小家電企業注冊商標數量2345個,青島的小家電商標數量為2007個,慈溪的小家電商標數量為2566個,順德高達10138個,其中包括全國馳名商標4個,分別為美的、格蘭仕、小熊和康寶;作品著作權方面,順德有作品著作權的小家電企業占比最多,共有35家,占比為4.63%;青島有作品著作權的小家電企業為23家,占比1.47%;慈溪有作品著作權的小家電企業為10家,占比1.52%;合肥有作品著作權的小家電企業為9家,占比0.62%。
作為我國小家電生產制造的“樣板間”,除了“卷”研發,四地均已將數智化作為小家電行業創新發展的路徑之一。從代表著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的“燈塔工廠”數量來看,截至目前,合肥、青島、順德分別擁有5家、3家、2家世界級“燈塔工廠”。得益于數智化的應用,順德小家電產業創新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僅小熊電器每年推出的新產品就超過100個,平均3天就能推出一款新產品。
慈溪雖然尚無燈塔工廠,但其在浙江省率先開展家電行業智能制造試點,其從2016年至今出臺的多項政策中,均對建設省級小家電智造特色小鎮、打造全國知名小家電產業基地提出專項扶持與指導意見,成效顯著。
2024年3月,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聯合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等科研單位,篩選入庫智能家電企業近10萬家,從創新投入、創新活躍、創新成長、創新成效4個維度的50項關聯指標,統計整合形成四份榜單。慈溪市智能家電產業城市創新指數位居全國工業百強縣(市、區)第二,但智能小家電產業城市創新發展指數、入圍中國智能小家電產業創新引領百強企業數和中國智能小家電產業創新潛力百強企業數等多項指標居全國首位。
圖6:全國智能家電產業城市創新引領榜單(小家電)。
在這份榜單中,慈溪排名第一,順德排名第二,青島市黃島區排名第八,合肥未能上榜。
乘“以舊換新”政策東風補短板
近年來,“一人經濟”“顏值經濟”“銀發經濟”疊加直播電商快速發展刺激了市場需求,為品類擴張與市場擴容帶來了無限可能。但從新質生產力培育的角度來看,我國各個城市在小家電產業發展道路上依然存在著諸多共性問題急需解決。
其一,大部分企業在核心技術上的顛覆性創新較少,也缺少持續創新的能力,導致企業在產品外觀、功能上的創意極易被模仿,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難以向高端化發展。例如,雖然順德小家電企業整體專利數量在全國位居前列,新寶電器擁有專利數超過6550件,格蘭仕集團超2500件,但與國外企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戴森的專利總數已超過10000件,僅一款卷發棒就有130多項專利。
其二,我國小家電企業普遍“重營銷輕研發”,只有規模較大、實力較強的企業才愿意進行研發投入,規模較小,尤其是品牌初創期的企業更愿意花資金進行營銷。
其三,關鍵零部件的配套半徑差異化。隨著小家電智能化程度不斷提升,對芯片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調研中,順德區家電商會反映,順德小家電整機配套能力雖強,但核心智能芯片仍依賴江浙或進口。云米科技負責人也認為順德地處華南,物流發貨至全國的成本更高,便利性不及華中、華東等地的城市。相比較而言,慈溪則由于地域的便利性,智能化升級配套半徑更短。
如是背景下,南財智庫研究員認為,在新一輪“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和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等”的政策東風下,各城市應引導各家電,尤其是小家電企業深入推進技術研發,并打造中高端品牌。同時,加快推動小家電產業向著綠色、健康和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加快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
其核心重點是提升核心技術支撐力。小家電品類眾多,整個產業處于不斷地升級和創新當中,這也使得小家電產業充滿活力,尤其是在品牌集中度較低的細分領域,有可能出現未來的產業龍頭。建議一方面從工業設計和科研創新著手,撬動小家電產業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融合,提高產品附加值和提升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針對創新能力整體不足的突出短板,推動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小家電公共技術創新平臺,提供研發、設計、制造、檢測、體系認證、計量校準等方面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聯合攻克家電芯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難題等。
第二個重要步驟是順應數智化的時代趨勢,加快打造產業互聯網平臺。目前,國內小家電企業,除了部分頭部企業有足夠大的體量和創新能力支撐數字化轉型,絕大多數小家電企業還是存在著信息化、自動化水平不高的問題。建議其他地區學習合肥、青島、慈溪,研究專項政策促進更多場景化業務應用落地,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小家電制造走向個性化、柔性化和云“智”造。并且鼓勵龍頭企業牽頭打造產業創新平臺,集生產進度追蹤、設備監控、質量管理、企業數字化診斷、企業大數據平臺等新智造應用為一體,提高小家電產業的整體協同研發效率和融合創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