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瀟梟 北京報道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增多,國內有效需求不足,經濟運行出現分化,重點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新舊動能轉換存在陣痛。這些是發展中、轉型中的問題,既要增強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積極主動應對,又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
這次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是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行部署之后。因此,這次政治局會議對下半年的宏觀政策和改革舉措進行統籌安排,指出及早儲備并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還要求及時推出一批條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舉措。
會議圍繞下半年經濟工作的重要方面進行部署,包括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加大宏觀政策力度、擴大國內需求、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等。
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
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5%,其中一季度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當前我國經濟仍在穩定恢復,但是二季度經濟相較一季度有所走弱,尤其是消費增長相對乏力。為推動下半年經濟平穩增長,實現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仍需穩增長政策加以支持。
會議指出,宏觀政策要持續用力、更加給力。要加強逆周期調節,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全面落實已確定的政策舉措,及早儲備并適時推出一批增量政策舉措。要加快專項債發行使用進度,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更大力度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兜牢“三?!钡拙€。要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要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要切實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形成各方面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要繼續發揮好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7月中旬以來,年中穩增長政策在加碼,包括央行降息、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助力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
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下半年的增量政策,可以考慮進一步降息,以及類似去年那樣再增發1萬億元國債等。下半年降息仍有空間,降息對于穩樓市、穩經濟、穩股市的作用很直接,能提振資產的估值水平。從上半年的數據來看,消費的恢復是偏弱的,因此下半年如果要增發國債,應該側重在促消費、增加居民收入等方面。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前,中央有關部門已經統籌了3000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用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擴大消費。目前來看,美聯儲很可能9月份開啟降息進程,隨著主要經濟體開啟降息進程,我國主要利率水平還會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另外,根據下半年經濟運行和政策效果,中央有望推出更多增量政策。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宏觀政策要持續用力、更加給力,確立了更加積極的政策基調。從財政政策的角度看,今年上半年財政支出和政府債發行節奏偏慢,加快專項債發行和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屬于存量政策的加快落地。財政支出加力的方向主要集中在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和“三?!鳖I域。從貨幣政策的角度來看,促進社會融資成本穩中有降和穩定人民幣匯率依然是央行的主要目標。7月央行的一系列降息操作,已經落實了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政策思路,未來不排除降準、結構性工具等其他貨幣政策工具發力的可能,以期進一步推動經濟企穩回升。
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內需
2023年最終消費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為82.5%,消費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力。但是,2024年消費恢復進度偏慢,尤其是商品消費增速偏低。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慢于整體經濟5%的增速。其中,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僅增長2%,是當前國內需求不足的重要體現。
會議強調,要以提振消費為重點擴大國內需求,經濟政策的著力點要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增強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和意愿,把服務消費作為消費擴容升級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養老、育幼、家政等消費。要進一步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擴大有效投資。
國家信息中心原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2023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27萬美元,位居中等收入國家的前列。參考國際經驗,中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和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階段。當前中國居民的吃穿住用得到基本滿足,消費的重點從商品消費逐漸轉向服務消費。擴內需政策應順應這樣的趨勢,建議降低居民的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負擔,促進相關服務消費的釋放;通過完善社保體制,減少居民消費后顧之憂,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等。當前商品消費偏弱,是受到房地產市場的拖累,穩定房地產市場才能帶動家電、家居、建筑裝潢等消費。
李迅雷表示,二季度消費在明顯走弱,當前疫情已經過去一年多時間了,消費恢復性增長的紅利已經結束,需要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要促進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增長,比如房地產要穩住、推動股市穩中向上,至少不讓居民的財產性收入進一步縮水;要加大對中低收入群體的補貼,當前不少企業在降薪,股市和樓市表現不太好,這時可通過轉移支付增加居民福利性收入。當然,促進居民收入增長,要靠改革,要改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占比。短期來看,要增加居民收入、促進國內消費,可以增加居民轉移支付收入、發放消費券等,通過務實舉措來促消費。
白彥鋒表示,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需要進一步釋放包括民營經濟、地方政府在發展經濟當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此基礎上,不斷增強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和意愿,支持文旅、養老、育幼、家政等消費。通過提振消費來擴內需,推動居民消費與經濟增長、經濟增長與政府財政之間形成不斷擴張的良性循環。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擴內需這塊做出全面系統部署,既包括短期促消費,也包括中長期結構性改革。因為消費信心的深層邏輯在于收入、財富,因此不能只是就消費談消費,還需充分考慮背后的收入分配、財富的保值性和安全性、政府公共消費等體制機制問題。
落實和完善一攬子化債方案
會議強調,要持續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要落實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新政策,堅持消化存量和優化增量相結合,積極支持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進一步做好保交房工作,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要完善和落實地方一攬子化債方案,創造條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要統籌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提振投資者信心,提升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充分賦予各城市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自主權,因城施策,允許有關城市取消或調減住房限購政策、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
平安證券房地產行業首席分析師楊侃表示,5月17日一系列穩樓市政策出臺之后,樓市成交有所改善。但是,疊加商品房庫存去化壓力仍高、全國房地產投資整體偏弱、房企業績進一步承壓等,房地產行業仍需政策的持續呵護。消化存量方面,基于加快商品房去庫存、加快保障性住房供給、助力保交樓和“白名單”機制等目標,預計存量房收儲項目后續有望加快落地。優化增量方面,上半年常州、蘇州、武漢、天津等城市發布住宅品質新規,預計未來增量住房市場將更多聚集高品質住宅,滿足市場多樣化改善需求。
李迅雷表示,當前穩樓市,除了放開限購、放開落戶、加大保交樓等工作,建議進一步降息,降息對穩樓市的作用比較直接。
2024年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9萬億元,同比下降2.8%(扣除去年減稅翹尾等因素,可比增長1.5%左右)。需要指出的是,上半年部分省份仍在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部分省份發行了特殊新增專項債,這些舉措對于化解地方債務壓力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白彥鋒表示,完善和落實一攬子化債方案,一是統籌好存量與增量,在化解好存量債務的同時,嚴防增量債務的非理性擴張;二是統籌好法定債務與隱性債務,嚴格抑制好“暫付款”等隱性債務滋生的亂象;三是統籌用好國債、地方一般債與地方專項債等各項債務工具,特別要抓住利率下行、債市火爆的時間窗口,實施好一攬子化債方案,推動政府債務融資綜合成本的下降與財政的可持續發展。
及時推出一批可感可及的改革舉措
會議強調,要以改革為動力促進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及時推出一批條件成熟、可感可及的改革舉措。要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破產退出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防止和糾正一些地方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預經濟糾紛。要弘揚企業家精神,在改革創新和公平競爭中加快建設更多世界一流企業。
李迅雷表示,下半年可以推出重要改革舉措,比如通過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增加地方可用財力,這樣能確保地方政府在逆周期和跨周期調控中的政策能更有力;合理擴大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范圍,這些舉措能比較快地落地。另外,像深化國企改革、人才引進等,這些政策如果能切實落地,對于改善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等會有明顯幫助。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瑞龍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比以往更加強調要破除市場壁壘,拓寬民營經濟發展空間。中央明確,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推進能源、鐵路、電信、水利、公用事業等行業自然壟斷環節獨立運營和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等,這樣的分類改革能提高行業運行效率,也為民營資本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會議指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大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有力有效支持發展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后低效產能退出渠道。
7月30日,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詳細闡述了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的主要任務。他表示,我國傳統產業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精”,部分領域“產能冗余”等問題,要通過深化改革,讓傳統產業“煥發新機”,使傳統產業所蘊含的新質生產力有效釋放。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礎研究比重,加大對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長期穩定支持。加強前沿引領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從制度上落實企業在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優化產業區域布局,著力破除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規范地方招商引資法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