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炎炎 上海報道
21世紀經濟報道獨家獲悉,近期金融監管部門對銀行理財子公司通報了多項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投資集中度和期限不符合監管要求、未能嚴控地方融資平臺非標債務規模、嵌套投資比例較高、年化收益率展示虛高等。
“前期,監管已經提示部分理財公司嚴肅整改,避免問題屢次出現?!币晃怀巧绦欣碡敼救耸糠Q,監管要求理財公司對照問題,明確主責部門,確立整改計劃并扎實整改到位,對于存在風險隱患的問題抓緊制定應對舉措。對于同類問題,要舉一反三,建立長效機制,摸清風險底數,查找問題根源。
此外,監管還著重強調,機構需要堅守合規底線,強化產品的投資運作慣例,依法提取使用風險準備金,嚴控地方融資平臺非標債務,規范業績比較基準展示和信息披露,加強穿透式風險管理能力。
“打榜”高收益產品頻頻“泯然眾人”之謎
一位股份行理財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新近監管比較強調的行業主要問題之一,是理財收益展示虛高的問題?!?strong>通報說,部分公司在代銷渠道不停地新發份額,虛增產品收益率,甚至用‘四舍五入’的方式來展示萬份收益,與客戶實際到手的收益率完全不匹配。比如有些產品展示7日年化收益率是3.5%-3.6%,而投資者實際上只能拿到1.8%-2%的收益率,這屬于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要求。”
上述人士稱,通報還點名了少數如此操作的理財公司。
什么叫做“在代銷渠道不停新發份額,虛增產品收益率”,具體怎么操作的呢?
上述股份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年來理財公司為了做大產品規模,一直積極備案新產品,頻率相當之高。根據南財理財通數據,截至2024年8月25日,今年以來全市場新發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19559只。
新產品成立后,部分理財公司開始“養小產品”,以6%甚至更高的業績比較基準推介給渠道的高凈值客戶,但將產品規??刂圃诎偃f元這么一個很低的級別,通過信托等方式實現別的產品的收益率周轉到這個新產品項下,保證封閉期內業績比較基準能夠達成。在一個月/三個月/半年封閉期后再開放給普通投資者購買。普通投資者看到的就會是一個6%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的優秀產品,紛紛大手筆購入該產品。然而當投資者實際買入這個產品,這個產品變成“網紅爆款”之后,規模一大,收益率就開始逐步下行走低,直至與市場其他產品拉齊,就這樣“泯然眾人”。投資者很可能是看著6%的歷史業績進場,最終只拿到年化2.5%的收益水平。
這種操作就叫做就屬于“新發份額,虛增產品收益率”,而這種規模很小、業績暴高的產品,就叫做“打榜理財產品”。
一位合資理財人士對記者表示,“打榜理財產品”對市場起到了“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應,標出真實收益率的產品在渠道端不受歡迎,反而虛報收益率的產品受到不明真相的投資者的熱捧。如此循環,渠道端反而向理財公司要求定制這種“打榜產品”,要求理財公司承諾一段時期的高收益,“這既違背資管新規對產品凈值化管理的要求,也欺騙了廣大的投資者?!?/span>
他認為,在售產品展示的業績可以略高于最終客戶拿到的實際收益率,畢竟存在一種情況:買入前債市紅火,產品收益高,買入后債市調整,凈值波動。但展示業績最多高于實際業績50-70BP。水位差再大就有欺騙投資者嫌疑了。
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專欄形式分析了資管產品凈值機制對公眾投資者的影響。在如何看過去的收益率和投資者未來可實現的收益率問題上,報告提醒,理財產品動態發布的年化收益率是當前時點的預期收益率,是按過去一段時期的收益率,線性推算出的未來一年收益率,投資者未來贖回產品時實際獲得的收益率是不確定的。現在凈值越高,意味著是在更高的價格位置投資,未來的損失風險可能越大。
上述專欄同樣指出,“部分資管產品尤其是債券型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明顯高于底層資產,主要是通過加杠桿實現的,實際上存在較大的利率風險”。
關于在銀行渠道理財收益展示的“門道”,南財理財通近期做了萬字詳細測評,具體見《 獨家 | 理財產品業績展示“貓膩”何在?》
產品嵌套比例過高引關注
監管還通報了另外一些問題,比如,未嚴控地方融資平臺非標債務規模,投資部分地方融資平臺非標規模較年初增加。
去年,《關于金融支持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23〕35號文,簡稱35號文)下發。
一位資管業人士對記者表示,35號文要求“嚴控通過信托、資管、融資租賃、私募基金、民間借貸等新增融資平臺債務?!背峭镀脚_融資實行分類限制,對于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只能借新還舊,不能新增融資,而理財公司通過債務重組等方式為融資平臺提供融資會被視作新增融資。
產品嵌套比例較高也是監管著重關注的問題。雖然理財公司客觀上銀行間市場無法開戶,但嵌套比例過高也影響了投研能力提升,加大了穿透管理的難度,既增加了交易成本,也不利于及時發現風險隱患。
部分理財公司也出現了集中度、投資期限不符合監管要求的情況。比如公募理財投資單一證券集中度超過30%、現金管理產品資金投向非標資產、期限錯配、現金理財投債剩余期限超過397天等。也有出現產品投向消費信貸非標資產,由于沒有有效穿透底層資產,底層資產到期日晚于產品到期日的現象。
此外,一些理財公司管理資產規模波動較大,監管也進行了監測和提示。特別是月末、季末,有些大行理財子公司在3月末規模下降10%,4月受到叫?!按婵钛a息”影響又回升20%,這被認為不利于流動性管理和審慎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