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在A股逼近“漲?!遍_盤,投資者們見證歷史的情況下,港股和富時A50卻跳水。
截至10時35分,恒生指數跌近10%,恒生國企指數跌超10%,恒生科技指數跌超14%。上漲個股僅有220只,下跌個股超1600只,其中跌幅大于10%共有679只。
值得注意的是,國慶長假期間三大股指累計漲幅分別為9.30%、13.36%和10.93%。上述跌幅已經抹去國慶假期的漲幅。
此外,國慶假期的強勢板塊遭遇回調。中資券商股指數跌超23%,招商證券、東方證券、中州證券、中金公司、中國銀河、國聯證券等跌超30%。
港股熱門股方面,萬科企業跌超34%,融創中國跌超31%,中芯國際跌近20%,藥明康德跌近12%,小米集團跌超7%,騰訊控股跌超6%。
截至10時35分,富時A50期指跌10%。
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于10月7日曾表示,港股的震蕩可能這兩天就要發生,不排除兩周內A股大波動也會出現。核心在于,港股外資做空的手段特別完善,特別豐富。比如,互聯網、消費等領域依然是歐美為代表的外資有較強的定價權,較強的影響力。
張憶東指出,以港股為例,就是賣空比例,可以看到現在賣空比例比較快地回到了歷史低位,但這并不是好事,這意味著后續獲利盤可能回吐。另外,港股波動率也到了歷史的高位,這都意味著,短期震蕩就在不遠處,而這個震蕩還不完全是10月3日當天 的“V型”反轉。因為23000點到25000點,港股也到了一個成交密集區,考慮到波動性加大,波動不會那么一蹴而就。對于A股而言,換手率、擁擠度這些指標都可以作為參考,現在市場的熱度已經相當高了。
張憶東還表示,從資金的角度來看,無論A股還是港股,經過大漲之后反而是“洗洗更健康”。“洗洗”以后就分化了,最終有三個方向才是從中長期的角度更值得配置的。
第一個是內需結構牛。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一些傳統的消費,以及沒有“死掉”的物管、地產龍頭公司。它們經過了市場出清,剩者為王,三張表有所改善,如果他們愿意進行回購、注銷(還是值得關注)。
第二個是出海結構牛。出海結構牛中,對于歐美要適當小心,特別是有美國大選的擾動。但對于不受政治擾動的,比如中國的先進制造業,如電動車;中國的消費服務,如互聯網、電子、家電,這些企業的增長動能,還在于出海。同時它們和剛才講的內需結構牛相似,三張表有所改善,要關注他們并購重組以及回購、注銷。
第三個是科技結構牛。以科創板創業板為代表,TMT、計算機、軍工,即所謂的“渣男”組合,往往在風險偏好提升時,彈性極大。如果只是反彈,這一類要格外小心的,因為玩的是博弈;但如果是反轉邏輯,關注科技結構牛要和并購重組牢牢結合。期望這些企業去分紅、回購有點難,因為它們的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差強人意,但它們可以充分利用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實現低成本融資,便利進行并購重組、整合行業,從而贏家通吃。
(聲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