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武瑛港 北京報道
11月2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布《放射檢查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下稱《指南》),CT、磁共振、X光收費將執行新規。
《指南》將統一整合規范現行放射檢查項目,讓放射檢查項目立項更清楚、收費更明白,也將推動放射檢查價格趨于合理。
北京三醫智酷醫院管理發展研究院院長魏子檸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放射檢查類的收費價格比較粗放,定價不科學、不嚴謹,甚至不準確,因為沒有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
而《指南》的出臺是這么多年來放射檢查工作的重要進步,促進放射檢查價格集約化管理、合理化管理,有不少檢查項目可能會開始降價。
更值得關注的是,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多方采訪中了解到,本次收費新規的執行,可能預示著大規模醫療設備集采的到來。
有業內分析顯示,降低相應設備的收費標準,正是醫療設備集采的一環。
以檢查效果為導向,多數項目可能降價
CT、磁共振、X光是患者看病住院最熟悉的檢查項目,“檢查多、檢查貴、檢查重復”也是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
根據國家醫保局官網信息,本次收費立項堅持以檢查效果為導向。
例如CT設備的排數已經從16排、64排逐步提高到128排、256排等,通俗來說,檢查設備排數越多,就能有更加清晰的成像效果。
但這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設備價格,以及醫療機構更多的收費立項訴求,部分地區根據排數增多來疊加收費,造成了新一代設備檢查價格降不下去,老一代設備檢查價格“降了白降”的問題。
為減少價格項目與檢查設備綁定,《指南》堅持服務產出導向的基本原則,立項不再緊跟設備參數走,而是跟著檢查效果走,將關注點聚焦在檢查精度上。
普通CT檢查不再按排數確定收費標準,而是對掃描層厚<2mm的“薄層掃描”設立加收項,在滿足臨床檢查收費需求的同時,根據服務產出體現設備迭代后在檢查精度方面的差異。
“非常支持檢查價格要以效果為主,而非根據設備有多大、設備有多貴?!?魏子檸表示。
據了解,《指南》參考2023年版醫療服務項目技術規范,將現行放射檢查類價格項目映射整合為26項,供各地區參考,最終還需對照省份價格基準,上下浮動確定實際執行的價格水平。
對于影響價格的因素,從CT來看,《指南》顯示其價格構成涵蓋擺位、掃描成像、分析、出具報告、數字影像處理與上傳存儲(含數字方式)等步驟所需的人力資源設備運轉成本消耗與基本物質資源消耗。
加收項包括能量成像、薄層掃描、冠脈鈣化積分,拓展項包括人工智能輔助診斷和口腔頜面錐形束CT(CBCT)。
這一收費新規執行后,可能有不少放射檢查類項目的價格都要下降。
一位醫療設備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來看檢查費用下降是趨勢,相對于傳統按設備進行的收費,按目的收費有一定合理性。
魏子檸進一步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檢查價格肯定會受影響,多數可能會有下調的趨勢和空間,因為過去管理比較粗放,存在不合理,選準基準價后,部分項目可能就要在“以效果為主”的基礎上下調價格。
但是降價的同時也有問題需要注意。
上述業內人士指出,檢查費用下降可能會帶來檢查的濫用,從而導致整體醫療費用不會有顯著降低,因此需要將檢查費用維持在合理的區間。對于高端設備,如果在一次檢查中可以獲得更多信息,就應該設立更高的收費標準。
對于檢查效果比較好的大型設備,魏子檸同樣認為,這部分檢查項目的價格應該有所上調,其實上調和下降都是正常調整,不能一味地全部下降。
“同時,在診療活動中,檢查檢驗屬于輔助工具,主要還是醫生的智慧、經驗和技術在發揮作用,檢查費用改善的同時,也有助于醫生加強學習,提高技術?!?/p>
“所以在下調檢查檢驗價格的同時,最重要的是要合理上浮上調診療服務價格?!蔽鹤訖幈硎?。
大規模設備集采將至?
市場的公平競爭,同樣為放射檢查帶來了降價空間。
國家醫保局表示,過去,我國大型設備檢查市場大多被少數廠商占有,定價權牢牢控制在少數廠商中,項目價格中設備折舊費用占比達到30%~50%,這也成為醫療機構高定價的主要原因。
近年隨著更多企業進入這一領域,檢查設備整體研發水平進步,市場競爭更為充分,采購價格呈下降趨勢,由千萬元級下降到百萬元級,不僅給醫療機構提供了更多質優價宜的選擇,也為檢查價格回歸合理提供有力支撐。
隨著市場參與者越來越多,疊加檢查費用的下降,一定程度上似乎也預示著集采可能要到來。
上述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新規施行后,檢查費用下降,會導致醫院對低端設備的需求增加,因為如果都能滿足需求,那么低端設備就會有更好的性價比,采購成本也更低。
但對于參與集采的公立醫院就不會有此類影響,因為集采通常是政府采購,不用醫院自己承擔費用,在這樣的情況下,醫院肯定愿意采購更好的設備。
那么這就可能會導致醫療資源過度集中,為了避免這些影響,未來可能會有更大范圍的醫療設備集采。
另一位醫療設備領域資深人士同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該文件的發布可能是大面積醫療設備集采的前兆。
藥品和耗材零加成之后,現在醫院主要依靠檢查來維持收入,如果檢查項目價格降低,但是醫療設備價格不降,那么醫院為了收回購買醫療設備的成本,可能就會“使勁”做檢查,因此需要集采來降低醫院采購成本。
此外,據醫工研習社分析,在醫院自負盈虧的背景下,當下矛盾是醫院需要影像檢查保持效益和醫保需要降低影像檢查支出的矛盾,一旦解決這一矛盾,大范圍的醫療設備集采就會到來。
當檢查收入不影響醫生收入和醫院效益,設備開始回歸本質,成為醫生診療工具,大范圍醫療設備集采可能就要到來。醫療設備集采的下一步,正是降低相應集采設備的收費標準,否則集采便失去了意義。
魏子檸也認為,當大型醫療設備回歸醫療本質,大范圍的醫療設備集采也就即將到來。
“醫療設備的采購未來確實需要納入集采,現在國內大型醫療設備,動輒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其中存在的價格虛高問題,要把價格降下來?!?/p>
“醫療設備特別是大型設備,有50%以上可能都是價格虛高,甚至達到2/3。”魏子檸表示。
據梳理,目前醫療設備集采已經在全國“點式”開展,2024年以來,安徽、河南安陽、海南三亞、四川宜賓、江蘇蘇州等地均在逐步推進。
例如2024年7月,安陽市人民政府發布信息,當地市、縣、鄉三級32家公立醫療機構組成采購聯合體,將CT、核磁、數字X線攝影系統等六類醫療設備全部納入集中采購,最終放射類價格降幅52%,彩超及生命支持類價格降幅58%。
從具體產品來看,其中超高端256排CT中標單價從2469萬元下降至1450萬元;高端1.5T核磁中標單價從1237萬元下降至631萬元;DSA(X線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中標單價從687萬元下降至345萬元;64排CT中標單價從744萬元下降至395萬元;超高端彩超中標單價從217萬元下降至120萬元。
除了安陽,根據四川省衛生健康委信息,宜賓市將DR、CT等八類醫療設備全部納入帶量采購,目前已全面完成集中議價,平均降價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