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邊萬莉 杭州報道
近日,央行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為金融機構以數字技術賦能提升金融“五篇大文章”服務質效提供了具體指引,有助于全力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鞏固和拓展我國數字經濟優勢。
數字金融已成為金融業轉型升級的重點方向和發展的新趨勢。日前,杭州銀行副行長、首席信息官李炯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數字金融,為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提供了支撐、奠定了基礎,是“五篇大文章”的基石所在。它們之間的有機結合,成就了“五篇大文章”的協調發展。
作為國內最早探索構建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的商業銀行之一,杭州銀行將科技金融作為戰略特色“金名片”,聚焦“做早、做小、做硬科技”,推進全行科創金融從1.0邁向3.0。
李炯介紹稱,相比于前兩個階段,“科創3.0”階段更加關注“數據+專業”雙輪驅動,聚焦細分賽道,打造行業專業化團隊,發揮市場海量數據優勢,挖掘行業數據價值,探索相對標準化的企業評估模型,提升銀行對科創企業發展的專業判斷能力,是杭州銀行推進數字金融與科技金融融合的有益探索。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杭州銀行服務五類科技型企業2.24萬戶,企業融資余額約800億元。累計服務專精特新企業超6000戶,培育上市企業超300戶。在2024年杭州市的獨角獸、準獨角獸榜單中,杭州銀行市場覆蓋率達到90%。
創新金融服務模式與產品
在李炯看來,現階段金融機構基本業務創新較難,但數字金融可以利用數字技術等新型生產工具和數據要素等新型生產資料,在安全、效率與客戶體驗上對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進行創新與延伸。
數智風控方面,數字金融提高了信息獲取的速度、豐富了信息獲取的來源,能夠幫助銀行進一步破解銀企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同時,數字化技術極大豐富了銀行風險管控的手段,大數據和先進的分析能力可以更好地幫助銀行識別、計量、緩釋、監控風險,了解客戶潛在的風險,建立覆蓋貸前、貸中、貸后的數字化風險管控體系。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銀行服務從傳統的實體網點轉向線上平臺和移動應用,客戶可以通過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微信銀行等渠道隨時隨地完成轉賬、支付、理財等金融活動,打破傳統金融服務在時間、空間上的界限,極大地提高了服務的便捷性和效率,提升了用戶體驗,同時也降低了運營成本。
此外,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入發掘數據要素價值,幫助銀行更好地認知客戶,理解客戶需求和偏好,提供更個性化的金融服務。隨著人臉識別、語音識別、OCR、RPA等技術逐漸成熟,人工智能技術在銀行對客服務和經營管理中的推廣應用愈加廣泛,對客服務質效不斷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項技術從實驗室產品到大規模的工程應用,都需要一個過程,離不開成熟的內外部條件,AI也不例外。李炯表示,“它的發展和應用,技術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體系。金融作為強監管的行業之一,在AI的應用上更受相關法律法規、行業規范所約束。”
他進一步指出,就目前來看,生成式AI的應用前景仍存在一定限制,但它能夠在內部流程改造以及獲客、風控、運營、驗真等細分領域起一定的輔助作用,提高效率、降低差錯。目前杭州銀行已在智能客服、文檔處理、客戶營銷等方面落地一些場景,用生成式AI進行行業知識的咨詢與問答,幫助提高工作效率、優化服務體驗。對于生成式AI,我們目前更多是關注,并積極探索相關技術應用場景。
人才和數據是兩大重要抓手
對金融機構來說,內部數字化和數據治理是做好數字金融的基礎。2021年,杭州銀行制定了《杭州銀行五年戰略規劃(2021—2025)暨三年行動計劃》和《“十四五”信息科技戰略規劃》,明確了未來5年數字化改革方向,將數字化轉型上升為全行的核心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數智杭銀”建設,加速數智賦能,推動金融與數字技術的有機融合。
“從成立之初,杭州銀行就把信息化作為重要抓手,近年來更是主動投身數字經濟大潮。”在李炯看來,人才和數據是杭州銀行的兩大重要抓手。
他認為,“科技人員不應只局限于科技部人員,而是應該分布在全行各個部門。”杭州銀行加大了數字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不斷優化人才結構。銀行對數字金融人才的需求具有持續性和長期性,尤其是要既懂科技、又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目前信息技術部員工已有1000余人。
為更好地發展數字金融,杭州銀行高度重視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制定了“百人選育”計劃,在全行培養既懂業務、又懂科技的數字化人才。2022年和2024年已分別實施兩批次“百人選育”計劃,加速數字人才成長。同時注重科技力量輸出,信息技術部先后向各總行部室輸送、派遣科技人才,不斷充實開發力量。
“數據治理要在銀行內部管理中站C位?!崩罹歼M一步指出,數據是金融機構的核心資產,數據治理是全行性的工作,由全行共同參與。在強化數據治理方面,杭州銀行加強規劃設計,建立了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數字化管理小組、數據治理團隊、部門與機構等四層數據管理體系,齊抓共管推動數據治理運轉有序,切實加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應用能力,為業務決策、產品創新、風險防控等提供有力支撐。
縱深推進數字金融服務
李炯介紹,目前杭州銀行數字金融服務建設向縱深推進,公司更注重提升數據治理水平,構建全面支撐業務發展的數字平臺,以數字思維去重塑銀行業務及經營管理模式,從客戶經營、產品運營、風險體系等方面加強銀行整體經營和服務能力。
比如,賦能客戶服務。結合場景創新,加快完善數字化產品和服務體系建設。推進信貸數字化建設,優化信貸流程,利用數字化技術優化賦能信用評價,多渠道刻畫客戶信用水平,創新數字信貸產品。健全客戶運營的數字化體系建設,建設線上線下全場景的數字化客戶營銷平臺。通過數字化遠程服務建立新型的客戶觸達路徑,加快網點智能化、小型化改造。
同時,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持續發力數據匯聚、數據服務、數據運營、數據管理“四大能力”建設,通過數據驅動催生新產品、新業務、新模式,提高大數據分析對實時業務應用、風險監測、管理決策的支持能力。
還可以升級信息科技運營體系。加強科技自主能力建設,完成系統架構的全面轉型,實現信息科技的一體化智慧運營,提升數字化支撐能力,為發展數字金融奠定堅實的科技基礎。此外,加強能力建設。著重培育創新管理機制,提升生產效能、探索數智化業務和管理流程,進一步拓展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金融服務、業務運營、經營管理等各類場景中的創新應用,實現降本增效。
充分發揮數據價值
“如今,數字化轉型已成為銀行間的戰略共識,深刻改變著傳統金融行業的面貌。”李炯表示,未來,數字金融將進一步發揮廣覆蓋、低成本、高效率等優勢,更加緊密地服務于實體經濟,這對我們來說既充滿前景,也存在一定的挑戰。
從銀行內部來說,一方面,數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大量既懂金融業務又掌握數字技術的復合型創新人才作為支撐。這就要求我們,加強金融科技人才培養,通過內部造血與外部輸血相結合的方式,一是做好內部培養工作,挑選有動力、有潛質的員工進行數字能力的補全和提升;二是加強外部引進,逐步優化員工的知識結構,儲備一批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也可加強與行業協會、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建共享人才數據庫,構建和完善人才交互平臺,夯實科技人才儲備力量。
另一方面,發展數字金融,要求銀行具備較強的技術創新和應用能力,能夠快速掌握涌現的新興技術并開發市場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差異化競爭的需要。這就要求我們,持續加大在金融科技領域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強科技自主能力與敏捷開發能力,積極探索新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場景,針對不同地區不同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快速開發個性化產品與服務,推動全行數字化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從外部環境來說,數字金融背后孕育著眾多新生態的元素,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需要完善的監管體系來保障其健康有序發展。銀行作為強監管行業,在數字金融領域的發展更需要相應配套法律法規、制度體系的落地與完善。
數字化轉型的本質在于以數字思維去重塑銀行業務及經營管理模式,用科技服務客戶,用數據賦能業務。使用數據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是能夠比較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風險的手段。
數字金融想要行穩致遠、有所發展,就必須解決數據的問題。李炯表示,“就目前來看,數據的流通、使用與管理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未來我們也希望能夠積極參與、嘗試,在推動數據流通共享、加強數據隱私保護、提高數據使用質量等方面展現杭銀擔當,充分發揮數據價值,推動數字金融健康穩步發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