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 北京報道
美國量子科技股的炒作可以用“瘋狂”來形容。
美東時間12月17日,量子計算概念股狂飆。Quantum Computing(QUBT)收盤大漲51.53%,換手率高達160%,市值20.23億美元,18日至記者發稿時盤前再漲逾15%;DWave Quantum (QBTS.US)17日上漲16.18%,Rigetti Computing(RGTI.US)上漲32.03%。
12月18日,A股相關概念股再次聞風而起,量子科技板塊漲幅居前。星光股份、格爾軟件漲停,國盾量子盤中最高漲13%、收漲8.57%,科大國創漲5.04%,國芯科技漲2.57%。此前的12月11日,A股量子科技概念股已經上漲了一波。
谷歌量子芯片Willow的發布,固然是美股概念股夸張炒作新的催化劑,但在12月10日之前,它們的股價就已經飛升。
Quantum Computing自11月13日平地起飛,跳漲92%,其每股股價從12日的1.38美元,到目前的16.79美元,僅一個月零5天,漲幅超過10倍。11月以來,DWave Quantum漲幅達8倍;Rigetti Computing在過去兩個月內也上漲10倍。
美股量子科技概念股的龍頭是IonQ Inc(IONQ.US),它從今年9月10日低點的6.54美元,到12月17日收盤價43.84美元、市值94.87億美元,漲幅達7倍。
這家公司由馬里蘭大學教授Christopher Monroe和杜克大學教授Jungsang Kim在2015年共同創立。早在Willow發布之前,IonQ就宣布,它在量子糾錯研究領域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現在看,其實它的糾錯水平與Willow相比還有很大距離。該公司生產的俘獲離子量子計算機IonQ Forte,號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下一代量子計算機,目前可以通過亞馬遜、微軟、google的云服務訪問,但它只能在室溫下運行,且遠未到量產的階段。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約瑟夫·摩爾12月16日將IonQ的目標價從此前的14.90美元上調了一倍多至37美元,話音剛落,當天它就大漲逾20%至41.81美元,但該分析師強調他的預測僅僅是基于“該技術的潛在影響,而不是實際的短期增值”。
以上幾只美股量子科技概念股,無一例外都處于持續虧損狀態。比如,IonQ2023財年虧損達1.58億美元,2024財年中期業績繼續虧損7715萬美元。Quantum Computing虧損額要少得多,過去四年的年虧損額在2470萬-2790萬美元之間。
這并不能阻止美股投資者沸騰的熱情。有部分投資者將谷歌Willow的問世稱為量子計算的“OpenAI時刻”,這當然是資本市場常見的講故事模式,因為量子芯片的量產、量子計算機的規模化商用,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實現的,而ChatGPT帶來的卻是即刻應用。
點燃投資者情緒的,仍然是預期。以Quantum Computing為例。根據財報,今年三季度,Quantum Computing產生了10.1萬美元的收入,這個數字看起來微不足道,卻比去年同期5萬美元翻番。而預計2025財年該公司收入將至少增長200%。除了與霍普金斯大學的合作,三季度它還拿到了NASA的第五個合同,合同內容是使用其熵量子優化機Di-r-ac-3來支持NA-SA的高級成像和數據處理需求,特別是解決相位展開問題,提升數據質量和準確性,并大幅降低星載激光雷達的成本。11月13日,該公司獲得了一份來自亞洲的光子芯片訂單。第一批芯片12月交付,并于2025年一季度全部完成。光子芯片采用光波(電磁波)來作為信息傳輸或數據運算的載體,是量子計算的構成體系之一。此外,該公司還在加緊建設位于亞利桑那州坦佩市的量子計算相關硬件制造工廠,計劃于2025年一季度正式開放。
這些合作雖然增幅可觀,但額度都不高,難以承載動輒數倍乃至十倍的市值增長。做多美股量子計算概念的投資者,還懷揣一個遠大的夢想:這些公司里可能正在生長著另一個“量子版的英偉達”。比如,Quantum Computing生產的量子計算硬件產品和基于量子計算技術提出的下一代量子計算解決方案,是否有可能成為英偉達GPU及其解決方案的替代選擇?
有人稱之為癡心妄想的夢囈,有人稱之為劃時代的革新。是故事泡沫,抑或時代新巨人,分歧就在這里。畢竟,兩年前的2022年11月,誰能想到,ChatGPT的誕生被公認為是人工智能的“OpenAI時刻”,而2024年12月谷歌新量子芯片的發布,是否意味著這是5~10年后量子計算時代到來的“Willow時刻”?
再比如,比特幣的加密系統建立在不可篡改的區塊鏈技術和哈希算法的基礎上,幣圈有觀點認為該密鑰技術在數十年內無法破解,但性能指數級增長的量子計算技術,未來會不會對區塊鏈技術和傳統算法形成顛覆性打擊?這是另一個全新命題。
學無止境。我們保持冷靜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