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上海報道
張家界(000430.SZ,張家界旅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亦稱張旅集團)重整等來了“白衣騎士”?
1月9日晚間,張旅集團發布一份與湖南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000917.SZ,簡稱“電廣傳媒”)簽署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被外界認為重整迎來新的曙光。
協議稱,雙方確認開展戰略合作,促進“山水旅游第一股”與“中國傳媒第一股”兩家上市公司的強強聯合,推進資源整合共享、戰略發展互補,實現兩家上市公司跨越式發展,共同推動張家界文化旅游產業創新融合發展,促進張家界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受大庸古城的拖累,張旅集團業績連續虧損,在2024年10月走到了重整邊緣。今年1月6日,張旅集團發布招募重整投資人的進展公告,共有46家意向投資人提交正式報名材料。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協議也提到,電廣傳媒有意向積極參與張旅集團重整投資。
1月13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別致電兩家上市公司試圖了解合作細節,但電話均未能接通。
“電廣傳媒入場對張家界旅游來說,可能會帶來許多積極的幫助。電廣傳媒擁有豐富的媒體資源和營銷經驗,可以幫助張家界旅游擴大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其次,電廣傳媒可能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張家界旅游重整資金鏈。此外,電廣傳媒還可以提供管理和運營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幫助張家界旅游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掌如研究院院長何基永表示。
雙方如何協同?
1月9日晚間,兩家上市公司同時發布了合作協議。根據公告,雙方共同致力于旅游、文化方面的融合,充分挖掘張家界文化內涵,聯手推動張家界文化旅游事業的進步與發展,并考慮雙方在未來更多項目、更多領域進行整合資源、深度合作。
從具體合作內容來看,除了整合相關產業鏈資源,共同在旅游項目上發力外,最受關注的莫過于上市公司層面的合作和如何幫助張旅集團走出困境。
公告表示,雙方共同發揮上市公司平臺優勢,擇機通過并購重組、基金投入培育等方式推動對張家界市文化旅游景區景點和企業的收購、參股,共同投資開發張家界市域內其他優質文旅資源、產品,拓寬旅游產品產業鏈,提高綜合競爭力,實現雙方共贏。
與此同時,電廣傳媒明確,有意向積極參與張旅集團重整投資。電廣傳媒或其指定的主體可按照張旅集團發布的重整投資人招募公告的內容和流程,參與張旅集團重整投資人招募。
根據張旅集團此前發布的重整投資人招募進展,截至1月5日,共有46家(以聯合體形式報名算作1 家)意向投資人提交正式報名材料并足額繳納報名保證金,合計收到保證金3.68 億元。
資料顯示,電廣傳媒是湖南廣電改革發展先行者,被譽為“中國傳媒第一股”。近年來,電廣傳媒明確“新文旅、大資管”戰略,進一步壯大文旅業務。據悉,電廣傳媒發展旅游業務的特點在于“輕資產、重策劃、強運營、產品化”。從公開報道看,其已成功盤活多個國有閑置資產,例如衡陽蘇州灣老街、衡陽東洲島項目等。
電廣傳媒董事長王艷忠去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闡述了其獨特的文旅運營模式,其表示,輕資產運營模式之所以跑得通,還大受歡迎,是基于公司“重策劃、強運營”的新文旅產品化能力。新文旅一定要按照旅游的邏輯來運作,用獨特創意、獨有IP、有效運營等手段盤活文旅資源,小投入將獲得大產出。并且,在他看來,這種模式是可以復制的,因為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內容和優秀的創意轉化能力,“創意是最稀缺的資源,背靠湖南電視臺,創意恰恰是我們的優勢。”
這也讓外界對電廣傳媒如何盤活張旅集團旅游資源有了新的期待。在此次簽約儀式上,王艷忠就表示,這是雙方共同推進“文化+科技+旅游”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接下來會聚焦業務拓展、并購參股、重整投資等方向,為張家界文旅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知名旅游集團何以面臨重整?
目光回到張家界,作為一家知名的旅游集團,擁有絕版的旅游資源,張旅集團何以瀕臨破產重組?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張旅集團股票簡稱是“張家界”,但“此張家界非彼張家界”。從上市公司業務收入來看,其不擁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及武陵源核心景區的經營管理權。據2024年半年報披露,其主要業務收入包括環保客運、寶峰湖、十里畫廊觀光電車、楊家界索道、大庸古城、張家界國際大酒店、張家界中旅。
2024年上半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74億元,同比下降2.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116萬元,同比增虧49.13%。其中,僅有十里畫廊觀光電車項目實現購票人數、營業收入雙增長。
而張家界核心旅游資源,如武陵源風景區門票銷售及旅游相關產業服務,屬于張家界市武陵源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系張旅集團股東。張家界另一熱門景區天門山的旅游資源開發及相關產品服務,歸屬于張家界天門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反觀張旅集團旗下景區,寶峰湖名氣不足;大庸古城曾是其重點投資項目,但該項目持續虧損,成為拖累集團業績的主要原因。
公開報道顯示,大庸古城是“張家界單體投資最大的城市旅游文化項目”,項目投入總金額約25億元。該項目于2016年6月破土動工,2021年6月試運營,2022年8月全面完工,試圖以“山水之外”的文化傳奇,重現明清鼎盛時期的大庸風貌,構建張家界中心城區的城市文化休閑新地標。
然而,自運營以來,大庸古城持續虧損,且虧損幅度不斷擴大。2021年至2023年,分別虧損8366.29萬元、1.51億元、2.49億元。同期,張旅集團虧損額分別是1.352億元、2.598億元、2.393億元,不難發現,大庸古城對集團的拖累越來越嚴重。
2024年上半年,大庸古城購票人數僅2300人,同比下滑81.89%,日均購票人數不足13人。相關話題一度接上熱搜,引發大眾對“人造古城”的質疑。
一位張家界當地的導游表示:“近幾年各地都會斥資去建古城,但為什么有的古城沒有人?因為只有真正有文化底蘊的古城才會有人,單純是古城建筑的商業街(沒法真正吸引人)。與之對比的張家界七十二層奇樓,有獨特的造型和豐富演出。但大庸古城白天沒有人、晚上沒有燈,缺乏歷史底蘊。”
縱觀當前發展較好的古城:烏鎮既充滿了江南水鄉的中國風情,又具有國際化的水準;鳳凰古城周圍有豐富的自然景觀,并保留了大量明清時期的木質結構建筑,民族風情濃郁;麗江古城展現了納西文化和茶馬古道的商貿文化……無不具有差異化特色。
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2024中國古鎮旅游發展報告》顯示,古鎮旅游是大眾旅游發展階段游客重要的出游選擇,悠閑生活氛圍和在地文化體驗是游客主要的古鎮旅游需求,本地美食、住宿舒適度、民俗文化活動、零售消費等都是影響旅游消費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