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偏順周期行為,穩匯率“見招拆招”

2025年01月17日 15:11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林秋彤

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林秋彤 北京報道

近期,監管系統多次強調要對外匯市場中的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防范匯率超調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1月13日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要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起決定性作用,有效發揮匯率的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功能,同時,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1月1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也強調,2025年將發揮好匯率對宏觀經濟、國際收支的調節功能,同時綜合施策,穩定預期,采取公開宣示央行立場、用好宏觀審慎管理工具等一系列有力措施,防范匯率超調風險。

2025年中國外匯市場指導委員會會議、2024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委員會例等一系列會議屢次提及,要堅定不移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增強外匯市場韌性,加強外匯市場管理,堅決對市場順周期行為進行糾偏,堅決對擾亂市場秩序行為進行處置,堅決防范匯率超調風險。

足見,在監管層看來,糾偏順周期行為已經成為當前保障人民幣匯率穩定的必要措施。多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指出,外匯市場中的“順周期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在人民幣匯率出現貶值的時候順勢賣空人民幣,買入美元等外匯,而在人民幣升值期間則反向操作,買入人民幣,賣出美元等外匯。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隨著人民幣匯率的上漲或下跌,往往會形成看多或看空人民幣的趨勢及預期。這種趨勢一旦形成則很難逆轉,一些企業、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會“跟風炒作”。順周期行為是投資者的羊群效應,也是資本市場普遍存在的現象。

順周期行為放大匯市波動

據記者了解,外匯市場中,企業、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順周期行為各有不同。

中國銀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員、世界金融論壇高級研究員宗良向記者指出,當人民幣貶值的時候,外貿企業可能會囤積外匯,原本手中持有的外匯,此時不再出售換成人民幣,甚至會在海外節流外匯,預期在人民幣貶值后,手中的外匯能兌換更多的人民幣。

跨境金融研究院院長王志毅也表示,對有外貿業務的企業來說,當人民幣貶值且美元等外匯利率較高時,企業通常傾向于及時購匯。比如,一些外貿企業原本在幾個月后才需付款,現在卻想要提前購匯,這種提前購匯行為就屬于順周期行為。

個人外匯投資中也存在順周期現象。在個人外匯買賣中,根據《個人外匯管理辦法》等規定,個人結匯和境內個人購匯的年度總額分別為每人每年等值 5 萬美元。如果一些投資者預期人民幣趨向貶值,看到美元理財利率較高時,會選擇在年初就用完換匯額度,這也是順周期行為的體現。

部分投資者在申報個人換匯時,可能會以旅游、留學等理由申請,而實際用途卻是將購得的外匯用于存款或理財,這種申報內容與實際用途不符的情況也比較常見。“深究的話可能是有點問題的,不同銀行的內控松緊程度不一樣,有的銀行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王志毅表示。

同時,部分金融機構有意或無疑也助長了順周期行為。比如,一些開展個人業務的金融機構,會引導個人利用年初的便利化額度去購匯,然后將購得的外匯存為理財或定期存款。

對此,王志毅表示,此前監管部門曾通報過部分銀行向客戶發短信,提示年初換匯額度釋放,誘導客戶購匯,并暗示人民幣可能貶值。這種行為干擾了監管調控。不過,由于沒有嚴格的規定對這種行為進行約束,所以目前主要依靠行業自律機制來對上述行為糾偏。

另外,一些金融機構自身也有自營盤進行自主外匯買賣操作。過去曾出現金融機構因自營盤而被監管部門點名的情況,原因是其持有過多的外匯頭寸,在明知本幣可能貶值的情況下,部分金融機構仍在自營盤操作中購入外匯。

上述受訪者均向記者強調,順周期行為會對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起到放大作用,讓人民幣的漲或跌變得更加劇烈。當人民幣升值時,市場中的投資者和企業普遍跟隨升值趨勢買入人民幣,使得人民幣進一步加速升值。當人民幣貶值時,順周期行為會使得更多的人賣出更多的人幣,出口企業惜售外匯,進口企業提前購匯,導致市場上外匯需求增加而供給減少,從而推動人民幣加速貶值。

“外匯局強調匯率風險中性,企業應聚焦主業,不要去主觀判斷匯率漲還是跌,該鎖匯的時候就把它鎖掉。但是市場天然存在賭大小,所以順周期主要是放大了匯率波動”,王志毅稱。

匯率波動加劇的表象和本質

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匯市的順周期行為有一定的合理性,這是市場的自然選擇,它反映了投資者和企業的普遍心理——“買漲不買跌”。另一方面,順周期行為也是一種短期行為,因為順周期行為的出發點是僅根據市場的外在表現做出“跟風”的交易行為,即人民幣匯率在短期內的漲或跌,而沒有從長期的視角,理解近期匯率波動的本質。

宗良對記者表示,通常人們看到人民幣匯率有漲跌變化,會認為是人民幣自身價值不穩定。但實際上,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表現是相當穩定的。市場表現出來的人民幣漲跌,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元指數的變化引起的。

Wind數據顯示,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自2024年11月末持續上升,在2024年12月13日上升至100.31,并在2024年12月20日進一步上漲至101.14。進入2025年,1月3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繼續上漲至102.09,此后維持在100以上。這意味著人民幣相對一籃子貨幣有所升值,且保持了可觀的水平。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在1月14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還強調,人民幣在主要貨幣中表現較好,為中國自主實施貨幣政策創造了有利條件,對穩經濟、穩外貿發揮了積極作用。2024年末,衡量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動的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為101.47,較上年末上漲4.2%;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收盤價為7.2988,較上年末貶值2.8%,同期美元指數上漲7%,人民幣韌性得到充分體現。

宗良指出,美元是全球主要的國際貨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人民幣與美元的關聯度非常緊密。美元指數的波動會直接影響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當美元指數大幅波動時,就會造成人民幣在不斷漲跌的錯覺,而實際上并非人民幣本身價值的不穩定。

美元指數是通過對六種主要貨幣(歐元、日元、英鎊、瑞士法郎、瑞典克朗、加元 )進行加權計算得出的。因此,美元指數的漲跌并不完全取決于美國自身經濟的好壞,只要美國經濟表現相對這幾個經濟體(如歐元區、日本等)更好,美元指數就可能上漲。當美元指數上漲時,美元就會以強勢姿態面對其他貨幣,表現出對其他貨幣匯率的上升,影響全球貨幣匯率的格局。由于美國背負著較高的債務,若美元持續上漲,意味著美國債務負擔將不斷加重。從現實角度出發,這種情況難以持續,美元不可能無限制地持續上漲。

“實際上人民幣本身的價值未變,只是美元波動致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改變,就像人身高不變,但測量尺子的刻度變化,導致測量結果也隨之改變”,宗良表示。

正如前文所言,順周期行為在本質上是基于短期的、表面的市場變化出現的投資者羊群效應,且會加劇人民幣匯率波動的趨勢。不論是加速升值,還是加速貶值,都會給中國外匯市場甚至經濟基本面帶來負面影響。

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向記者解釋稱,在人民幣雙向波動的周期性變化中,如果任由純市場化的順周期投資行為發生,會放大匯率的整體波動幅度。在人民幣升值時,放縱順周期行為會催生經濟泡沫,如若放任人民幣過度升值,中國商品出口則會減少,損害國家出口的競爭力??刂迫嗣駧胚^度升值,有利于中國經濟保持整體穩健的發展,因此并不能任由人民幣一味地升值。

在人民幣貶值時,放縱順周期行為則會推動人民幣過度走低,帶來整個經濟的封鎖甚至衰退。大幅度的匯率波動也會給中國的進出口帶來周期性動蕩,從而影響到整個中國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的基本面。

受訪者均向記者指出,人民幣貶值時期面臨走低壓力,順周期行為會加劇人民幣匯率的超調風險。“更多的人賣出人民幣資產,會加劇人民幣大幅貶值,出現超調的可能性。因此,央行、外匯管理局等部門會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來調節順周期行為,防止人民幣過快貶值,推動人民幣在區間內正常波動”,楊德龍說道。

王紅英稱,全球大類資產的投資本質上都是一種市場化行為,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基于對當下宏觀形勢的判斷和走勢分析進行順周期投資,既為了獲得利潤,又利用了趨勢性波動對自身資產進行風險管理。比如,對一些進出口企業來說,可能會利用匯率波動進行所謂的套期保值,管理供應鏈的風險。

然而匯率不同于一般的大宗商品,匯率是國家經濟面的一種預期反應,如果放任投資者的順周期行為對人民幣匯率走勢推波助瀾,放大周期性走勢,通常會影響我國外貿、進出口的平衡,從而影響國家經濟的穩定。所以,保持穩定可控、市場調節的匯率,一直是央行的基本策略

穩匯率政策再加碼

宗良稱,在大國博弈與競爭中,貨幣是體現一個國家經濟體系競爭力的重要方面,人民幣匯率過度波動是不利的。匯率對于維持經濟和金融的穩定至關重要,是實現對外經濟平衡的關鍵因素。穩定的匯率有助于保障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平穩進行,避免因匯率大幅波動給企業和金融市場帶來不確定性和風險。在國際競爭中,穩定的匯率能夠增強中國經濟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展現中國經濟的穩定性和韌性。監管沒有坐視人民幣匯率順周期行為過于明顯而不管,這意味著相關部門會采取相應措施,對人民幣匯率進行合理調控,避免其因順周期行為出現過度波動。

在上述背景下,對順周期行為予以糾偏,防范超調風險,具備了必要性和合理性。穩匯率就并不意味著“控制”人民幣匯率短期走勢是否守住某個關口,匯率基于市場出現一定的波動,甚至是一些技術性的貶值都是合理的。同時,也要穩住人民幣匯率的升值速度,也不能讓人民幣一味地升值。在合理的區間內雙向波動,才是穩匯率的要義。

王紅英也說道,若匯率走勢明顯偏離國家經濟的基本面,就需要對匯市進行調控和科學干預,比如央行出臺系列穩匯率的措施,對一些過度看空人民幣的投資機構關停交易,從而讓匯率更真實地反映中國經濟的基本面,防止因為投機出現超漲超跌。

此前,央行已出臺系列穩匯率政策。1月13日,央行、國家外匯局決定將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5上調至1.75。1月15日,央行通過香港金融管理局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CMU)債券投標平臺,招標發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銀行票據,期限為6個月,為固定利率附息債券,發行量為人民幣600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國際貨幣研究所特約研究員何青向記者表示,未來,監管還有眾多政策工具可以穩匯率。例如,可以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釋放外匯資金供給,緩解銀行外幣貸款發放的流動性約束,從而減小人民幣貶值壓力。也可以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增加銀行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成本,降低企業遠期購匯的積極性,銀行遠期售匯減少,也能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

宗良稱,盡管匯率由市場主導,不可避免會出現漲跌波動,但相關政策能夠為人民幣匯率設定一個大致的底線。這意味著即便匯率存在市場波動,也不會跌破這個底線,保障了人民幣匯率不會過度貶值。這種相對穩定的匯率環境,對于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無論是對外貿易、國際投資,還是國內金融市場的穩定,都依賴于一個相對穩定的人民幣匯率水平。所以在這一特殊時期,穩定人民幣匯率具有格外重要的意義。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人与 | 午夜一级国产经典欧美日韩 | 亚洲天堂日本美女 | 亚洲福利一区福利片三区 | 在线播放极品女神被高潮 | 三级国产人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