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建議重點打造一批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和樞紐城市

2025年03月04日 20:45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高江虹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記者 高江虹 實習生 金小童 北京報道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24年,入境游客13190萬人次,入境游客總花費942億美元,分別較2023年上漲60.8%和77.8%。

激增的數據背后,是這兩年國家以前所未有的開放力度,發布多項入境免簽和支付便利化等政策,助推中國重返入境旅游市場熱門目的地,China travel也在社交媒體上形成風潮。

從事旅游研究近三十年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對這一切變化感受頗深。他今年向大會提交的提案內容之一,就是聚焦在入境旅游市場的建設意見。3月3日,戴斌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強調了建設入境旅游首站城市的重要性,建議圍繞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及外國游客等不同群體,重點打造一批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和樞紐城市。

除此之外,戴斌還建議在“十五五”規劃中,旅游部門和海洋部門能夠聯合開展海洋旅游的專題研究,對海洋旅游做頂層設計和高位規劃,并對多個城市盲目跟風發展郵輪旅游提出批評。

 打造一批入境旅游首站城市

21世紀:在入境游政策大力推動、游客超預期增長的背景下,相較于傳統的以省或國家為整體發展入境游,您聚焦建設入境旅游首站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戴斌:其實在國際旅游推廣里城市扮演著關鍵角色,省一級很難成為獨立的旅游目的地標識。就如同我們提及國外旅游目的地時,會說紐約、巴黎、倫敦、東京,鮮少說某某州、某某區。

但我國旅游業宣傳推廣更側重國家和省級層面,城市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所以我提出來要建設一批入境旅游首站城市。

考慮到我國入境旅游市場包含外國人、港澳同胞、臺灣同胞以及海外僑胞等不同客源,需求各異,所以這批入境旅游首站城市可以面向不同市場。

比如,針對外國人入境旅游,重點建設上海、北京、重慶、武漢、成都、西安等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和樞紐城市;圍繞港澳同胞入境,著力打造深圳、珠海等兩個首站城市;對于臺灣同胞入境,廈門、福州、南京等城市需重點建設;而面向海外華人華僑,則要重點建設泉州、江門、潮州、汕頭等僑鄉城市。

我們希望在“十五五”旅游規劃中,對入境旅游口岸城市要進行專章的研究,從頂層設計建設一批入境旅游口岸城市,并指導所在的省市一級旅游部門。

21世紀:China travel風行,如何讓外國游客感受到在華旅行的便利?您觀察到我們有哪些有待提升之處?

戴斌:這就不得不強調散客友好型城市建設的關鍵。隨著城市旅游經驗日益豐富,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以及旅游接待體系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游客以散客形式入境旅游。然而在當前旅游宣傳推廣與入境旅游接待體系構建過程中,這些散客的需求卻有所被忽視。

以離境前的購物為例,除了機場、碼頭、口岸設有免稅店,國際上還有市內免稅店模式。游客憑借有效證件,能在市區內進行免稅購物,所購物品經海關嚴格監管,通過財政稅務相關制度安排,自動借助物流體系進入機場海關監管區,游客無需自行攜帶,只需在抵達機場內部時提取即可。

再看離境退稅,在國際旅行中,離境退稅也是常見購物方式,其中涉及了海關監管、稅務制度及市場主體協助,像國際知名的環球藍聯、羅布魯等公司,會與信用卡公司展開合作,在當地稅務部門與海關監管部門的協同下,為游客提供現場離境退稅服務。

當下我們無論是市內免稅店的覆蓋與服務,還是離境退稅業務的開展,都與我國入境旅游蓬勃發展的態勢還不匹配,難以充分滿足入境散客的實際需求,在這兩方面實現突破已迫在眉睫。

21世紀:除了免稅店和離境退稅外,為提升入境游散客體驗,還有哪些服務需要加強?

戴斌:希望我們在行李物品寄存與物流服務方面,能夠更加適應入境游客乃至國內游客的訴求。

以杭州推出的 “輕松游” 為例,其將遠程值機概念融入游客集中的酒店、街區和商圈,游客在酒店就能完成行李托運與寄存等工作,機場、鐵路部門與酒店、旅行社協同合作,借助物流體系與海關監管,把行李直接送達機場或車站,讓游客輕松出行。

常有一部分游客在退房后仍有游玩時間,卻因攜帶行李不便而受限。當前,不少熱門景點僅提供小包寄存服務,無法滿足游客需求。國際上東京、新加坡等地,都設有不同尺寸的行李寄存柜。因此,我們應在主要街區、商圈、車站和碼頭設置多樣的寄存設施,為游客減負。如此操作,外國游客在華旅行能更加自由便利,觀光游覽體驗更為貼心,從而提升在國內的消費體驗。

 構建陸海協同立體出游新格局

21世紀:您的提案里還關注到海洋旅游,為何會關注到這個點?

戴斌:我國除了有960多萬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其實還有300多萬公里的海洋面積,在建設旅游強國和海洋強國的大背景下,文旅部門和海洋部門應該高度關注海洋旅游,通過旅游喚醒國民的海洋意識,通過旅游活動表達我們對海洋建設的主張。

21世紀:我國沿海地區作為重要旅游區域,在海洋旅游發展中,如何通過陸海協同,實現旅游經濟的立體增長與產業融合?

戴斌:從陸地層面來看,以遼寧丹東起始、終至廣西的 28 國道,一路串聯起我國眾多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基于此,我們不妨將這些沿海城市視為關鍵節點,構建起一條向陸地與海洋雙向延伸輻射的紐帶,全力打造陸海協同的立體出游嶄新格局。這意味著要全面整合公路、鐵路、航空、低空飛行、郵輪、城市游船、游艇等多樣化的交通與出游形式,為廣大游客精心提供更為豐富多元的出行選擇。

具體建議是,在“十五五”規劃中,旅游部門和海洋部門能夠聯合開展海洋旅游的專題研究,對海洋旅游做頂層設計和高位規劃。同時,關注一些發展海洋旅游的重點城市,指導他們在海濱、海島、近海、遠海等不同的空間范圍內做好專項規劃。

21世紀:一說到海洋旅游,很多人就會想到郵輪旅游,但若眾多城市跟風發展郵輪旅游,會對旅游市場產生哪些負面影響?該如何規避?

戴斌:建議交通部門與文化旅游部門攜手推進郵輪旅游的規范發展。其中需明確,并非所有城市都適宜打造郵輪母港,部分城市若能發展郵輪停靠港,同樣有助于郵輪旅游產業的完善。

因此,對于各個港口,要從頂層進行科學規劃,依據其地理位置、資源稟賦與市場定位,制定 “一港一策” 的差異化發展策略,堅決避免同質化建設。天津港,其主要定位為面向東北亞地區的游覽港口;上海港憑借區位優勢,業務輻射范圍更廣,涵蓋東亞、東南亞地區;海南的港口則在與東盟國家的郵輪旅游往來方面具備較大潛力。

若各港口缺乏統籌規劃,一擁而上發展郵輪母港或爭當郵輪經濟示范區,在有限的客源市場下,勢必引發惡性的重復競爭,浪費資源且阻礙產業健康發展。所以,頂層設計與差異化規劃迫在眉睫,以此確保我國郵輪旅游產業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激發民企創新活力筑牢旅游高質量發展

21世紀: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可以通過哪些方式,有效釋放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旅游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戴斌:一是推行普惠旅游,釋放消費潛力。旅游是全體人民的權利,應推動文化公共服務與旅游資源下沉,完善縣城及縣域以下公共交通,讓城鄉居民共享旅游。目標是讓每位國民每年都能有一次觀光游,夯實市場基礎,促使市場主體提升服務、研發產品。

二是強化文化科技賦能,打造旅游新場景。游客追求美好生活,既看文化遺產也盼美好未來。要挖掘文化內涵,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提供現代時尚旅游服務,為旅游業注入新動能。

三是培育多元旅游項目,深化供給側改革。兼顧大型與小而精的項目,政府和推廣部門推動文化創意,豐富市場內容。同時,建設特色景區街區、美好鄉村,培育優質旅游線路與企業,加大投資,強化市場主體建設 。

21世紀:過去幾年旅游行業受沖擊大,旅游投資下挫嚴重,尤其是民營資本在現金流和融資方面受影響較大。近期召開了民營企業座談會,政府也給予旅游行業諸多政策支持。目前旅游行業投資信心是否有所恢復?企業對中央給予的財稅金融等政策禮包是否吃透并有效運用?還需哪些扶持舉措來促進旅游投資活躍?

戴斌:過去兩年快速復蘇,旅游業正邁向繁榮新階段。市場恢復是對民營經濟最大支持,有市場就有發展空間。民營經濟在推動旅游業高質量、創新發展中是主力軍,如眾信、凱撒等旅行服務商、如家等住宿企業、長隆等主題公園,大多來自民營企業。所以要向民營投資機構和市場主體講清市場規模、結構和潛力,增強其信心。

對于政策,需做好解讀。民營經濟關注市場是否值得進入、有無創新空間,以及政策情況。他們更需要公平競爭的市場政策。政策部門和文旅部門要用通俗語言,解讀好景區煥新、市場擴容等政策,關注民營機構關心的問題。同時,要講清政府發展方向和安全底線,讓民營經濟有良好預期,因為預期對企業投資和創新至關重要。

在政策設計上,要區分公共性、通用性政策,如財政、金融等,綜合部門和文旅部門都要解釋清楚,像點狀供地問題。對于旅行社投資、出境旅游、邊境旅游等受管制領域,盡量用法律手段健全法規體系,以穩定民營機構的市場預期。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久久玖玖玖 |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综合 | 亚洲香蕉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2021 |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在线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专区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