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樓市又傳好消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正式宣布,我國住宅層高標準將提高到不低于3米,這意味著什么?對房價有影響嗎?買房除了交首付還要準備哪些錢?本期《21財料》帶你一次性搞懂!
“3米層高”時代來臨!“好房子”就得這樣建
所謂層高,是從本層地板到上層地板的距離,就像房子的“身高”。而我們平時說的房子高度,一般是去除了樓板厚度的“凈高”。
過去傳統的2.8米層高,不僅要裝頭上的吊頂,像北方的朋友腳下還得加裝地暖,更不用說地板磚、隔音層、防裂層……層層疊疊的要占去不少空間,這么一對比,大家就知道層高3米的“含金量”了吧?
層高高了,對買房人有什么影響?別小看“長個”的這20厘米,更高的層高,意味著更寬敞的空間,更好的采光和通風,更舒適的起居環境。同時還能滿足不同家庭的個性化需求,比如設計夾層、閣樓或者開放式空間等等,居住體驗感直接拉滿。目前,天津、云南、江蘇、山東、安徽等多地,已經率先調整地方住宅層高標準,集中在3米到3.3米之間,進一步打開了我們關于“好房子”的想象空間。
至于大家最關心的房價問題,層高提高對房價的影響是有限的,房價主要還是由地段、配套、供需關系等因素決定。國家選擇“3米”這個標準不是單純“拔高”,而是綜合成本與效益的結果。據測算,普通住宅層高每增加10厘米,每平方米土建成本約上升2%—3%。若盲目追求更高的層高,可能導致房價上漲壓力;而3米在提升舒適度的同時,把成本增幅控制在合理范圍。此外,長遠來看,3米層高的房子在市場上會更受歡迎,北京、杭州等試點城市的市場反饋顯示,3米住宅的溢價接受度更高,未來轉手更有優勢。
不止首付!買房、賣房要交哪些錢?
“好房子”有了,但你的錢包準備好了嗎?你以為攢夠首付就能萬事大吉了嗎?還有一些買房和賣房時容易被忽略的費用,費用清單請收好!
1.契稅
契稅是其中的大頭。以廣州市為例,根據房屋面積和是否首套房,稅率在1%—3%不等,一套100萬元的房子,契稅最高能收3萬元。如果買的是精裝房,裝修費也要包括在契稅的計稅價格里,如果是夫妻一方所有房產變更為雙方共有,則免征契稅。
2.維修基金
這筆錢要交給政府,用于未來小區公共設施維修。各地標準不同,一般是購房總價的2%—3%,沒有電梯的房子按77元/平方米收取,有電梯的105元/平方米。
3.增值稅及附加
如果持有房子不滿兩年,要按全款5.3%交,滿2年及以上的則免征。
4.個人所得稅
如果住房購買滿5年(含5年)且是“家庭唯一生活用房”的,免征;不滿五年或者滿五年但非“家庭唯一生活用房”的,根據能否提供發票情況按差額的20%或全額的1%征收。
至于印花稅、土地增值稅暫時免征,涉及貸款買房、二手房交易的還有中介費、評估費、抵押登記費、律師費……
大致上看,買家要付契稅、律師費,如果買的是新房,要多付一個房屋維修基金;賣家要付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其中,契稅、個稅、增值稅及附加、中介費都是大頭,稍不留神就會多花不少錢。
舉個例子——
準備在廣州買一套新房的小明,看中了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總價是500萬元,假設首付30%,就是150萬元。面積超過140平方米的首套房契稅稅率是1.5%,就是7.5萬元。房子有電梯,維修基金還要交1.575萬元。印花稅暫時免征,貸款的律師費假設5000元,加上80元的不動產登記費,合計約9.6萬元。如果小明買的是二手房,情況也差不多,省下了第二項維修基金,契稅、律師費、不動產登記費合計約8萬元,此外還要交中介費(按1%計算)5萬元,林林總總加起來約13萬元。
賣一買一置換要交多少稅?
問題來了,如果賣一買一置換要交多少稅呢?再舉個例子——
還是廣州市民小明,他準備賣出住了10年的價值300萬元的房子,再置換買入價值500萬元的100㎡的二手房。賣房方面,增值稅及附加、個人所得稅按對應條件免征,支出中介費(按1%計算)3萬元;買房方面,免征印花稅,繳納契稅、中介費(按1%計算)各5萬元以及不動產登記費80元,合計約10萬元。也就是說,小明“賣一買一”置換房子,總共要交約13萬元的稅費和中介費,這還不包括裝修費、物業費等其他開銷。可想而知,買房前不算清這些隱藏賬目,錢包可能會“大出血”!
春節以來,人們除了搶“哪吒”電影票、金飾,房子也成了熱門“搶手貨”。2月份,上海二手房網簽量創近三年同期新高,杭州二手房網簽量同比上漲135%,下半月北京周末的二手房實際成交量更是突破每天1000套!伴隨政策利好,一二線熱點城市正穩步邁入“止跌回穩”的新階段。
樓市新風向,買房新機遇。3米層高的住房新規,你怎么看?你買房到底交了哪些錢?歡迎評論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