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春分(2025年3月20日),萬物復蘇,繁花似錦,正是踏青賞花的好時節。飛豬《2025年春季出游快報》數據顯示,3月份以來踏青賞花游熱度環比大增超5倍,自駕游成主流出行方式之一。如春花般欣然盛放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態勢。
在踏青賞花的好時節,新能源汽車靠什么成為出游“新寵”?新能源汽車出行如何更有底氣?新能源汽車“出海”面臨著哪些機遇與挑戰?本期《二十四節氣話財經》帶你看。
01 踏青賞花熱
新能源汽車憑什么成為出游“新寵”?
春分時節,全國各地進入踏青賞花季,越來越多人選擇自駕出游,擁抱春天。
擁有“大床模式”“露營模式”等特色功能的新能源車型也成了不少人的“出行搭子”。用汽車的大功率外放電功能接上電磁爐,便能在戶外享受一頓豐盛的晚餐;打開露營模式,讓后排座椅和后備箱秒變“大床”……憑借豐富的應用場景,新能源車型極大滿足了人們對美好出行的想象。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從2020年的5.4%增長到2024年的40.9%,五年間增長了近7.6倍。2025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90.3萬輛和183.5萬輛,同比均增長52%。
一路“狂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吸引著越來越多入局者。吉利、上汽、長安等眾多傳統車企憑借著在造車領域的深厚積累,紛紛加快向新能源汽車領域轉型,推出多款電動車型。比亞迪、“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強勢崛起,通過技術創新與個性化設計,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
小米、華為等科技大廠則依托其智能生態,重構出行體驗。多維競爭格局之下,消費者的選擇愈發多樣。
02 越織越密的充電網絡
助力新能源汽車出行
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的同時,續航和充電仍是人們選擇新能源汽車時的顧慮。《2024年新能源汽車用戶用車焦慮洞察報告》顯示,在考慮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中,77%的人會擔心電池壽命及更換成本高,68%的人擔心續航里程不夠。
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正逐步緩解。
一方面,得益于電池技術與整車動力系統的不斷優化,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正在不斷提升。《中國新能源汽車大數據研究報告(2024)》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持續增長,續駛里程均值從2020年的300公里增長至2023年的345公里,其中純電車型續駛里程均值442公里。目前,純電汽車向1000公里續航看齊之余,比亞迪、吉利、奇瑞等車企旗下插混車型更將續航里程“卷”向2000公里。
另一方面,越織越密的充電網絡也讓駕駛新能源汽車出行更有底氣。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截至2025年2月,我國公共充電樁保有量達383萬臺,而這一數字在2021年僅為114.7萬臺。
03 新能源汽車揚帆出海
“駛”向全球
作為我國外貿“新三樣”之一,新能源汽車正憑借高性價比等特點走向世界舞臺,“圈粉”越來越多消費者。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從2021年的31萬輛增長到2024年的128.4萬輛。2025年1—2月,我國純電動汽車出口18.6萬輛,同比增長25.3%;插混汽車出口9.6萬輛,同比增長1.8倍。
不過,出海之路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相較于先前的強勢擴張態勢,近幾年在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反補貼稅、美國發布《通脹削減法案》等政策影響下,新能源汽車出海步伐有所放緩。
挑戰之下,越來越多車企將目光轉移至南美、東盟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除布局新興市場外,各家車企解數百出,比亞迪借技術“曲線出口”,通過刀片電池技術授權與本地化生產規避壁壘,零跑與Stellantis集團成立合資公司開拓歐洲市場……想讓“中國造”的新能源汽車“全球跑”,除了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日益完善的產業鏈加持之外,還得應時而變。
在規模擴張和技術迭代下,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或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關鍵命題。
出品 |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21世紀經濟報道
策劃 | 創意互動中心
文案 | 程迪 黃蘭雯 張思琪(實習生)
設計 | 李基禮 王冰
審校 | 魏雯靜 黃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