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5年,出海浪潮洶涌,跨境電商等貿易新業態方興未艾,東南亞、中東等新興市場成為新的投資貿易熱土,歐美市場的競爭也愈發激烈。作為外貿大省,廣東最早享受紅利,如今在關稅壁壘、激烈競爭和市場變化之下,粵企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建設和產業鏈協同,探索出新的全球化之路? 為此,南方財經全媒體推出《大航海》系列專題報道,敬請垂注。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譚海燕 實習生鄧安晴 廣州報道
第一批用deepseek做跨境電商的00后,已經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起自己的“財富密碼”。
“00后用AI做跨境日出600+單”——李騰在社交媒體上發了這個帖子之后,迅速獲得了過萬點贊。在帖子中,他解釋了如何用AI生成高清、精美、低成本的產品圖,而這僅僅是利用AI做圖的“冰山一角”。
實際上,DeekSeek爆火以后,AI與跨境電商的耦合越來越深,AI迅速被應用到選品、做圖、營銷、帶貨、售后等跨境買賣的各個環節。多位賣家及行業人士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接入DeepSeek等多模態大模型只是第一步。如今,AI正在重構行業生態鏈條,這場震動正在深刻影響鏈條的每一個主體。亞馬遜宣布使用生成式AI重建Alexa語音助手,更智能地理解用戶需求并提供個性化服務;阿里國際旗下AI搜索引擎Accio宣布接入Deepseek,用AI推理模型幫商家做外貿。
以服飾行業為例,從小單快返模式席卷全球,到如今AI生成商品圖片,誰也說不準AI是不是真的能幫外貿人掙到錢,但是跨境電商產業發展而言,以后各個環節將更加高效,源頭供應鏈地位將更凸顯。
從前跨境電商就有“七分靠選品”的說法,隨著AI幫助人們跨過語言、文化、營銷等“山海關”,源頭產業帶賣家出海或將迎來“春天”——“義烏老板娘用AI做生意迎來爆單”就是一個縮影,未來AI將更深改變廣東、浙江等具有大量優勢產業帶地區的出海模式。
00后電商人玩轉AI
不管“00后用DeepSeek做跨境電商爆單”是不是噱頭,在電商人李騰眼里,AI滲入跨境電商行業各個肌理,已是不爭的事實。
李騰原本在北京從事食品行業,2023年察覺到跨境電商領域的巨大潛力和發展前景,決心入局。他從海外倉入手,在北美和歐洲建立了海外倉,為后續自己開店打下了基礎。
到了2024年,這位“00后”跨境新人正式組建團隊,在亞馬遜、Temu等多個電商平臺開設店鋪,主營家居、戶外用品、中國品牌消費品等,10個店鋪每個月能做到約一千萬元人民幣的GMV。
“一個人不會做網站,也不會拍產品圖,怎么辦?手把手帶你時間電商如何AI出圖。”今年年初,在李騰的小紅書置頂帖子,他分享了自己用Linkfox網站生成專業級AI商品圖的經驗。事實上,今年2月開始,他就在團隊中專門成立了AI部門,手里有一個店鋪基本所有產品的文案與圖片都由AI生成,而其中一個產品當時在一天內就開出了近600單。
到底怎么用AI做跨境電商?李騰介紹,公司AI部門的五六名成員都是從各個部門抽調過去的,能夠熟練使用文案撰寫、圖片設計、視頻制作等各類AI工具,并且得以清晰輸入指令,然后再篩選測試,上架產品即可。
在李騰的視頻中,他展現了圖片的“神奇”生成過程,隨手拍一張手鏈的照片,將其放到Linkfox網站,就可以替換背景,以及生成逼真模特圖。對于賣家來說,大大提升上新產品效率以及節省成本。
AI圖片服務商Chris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實際上,近幾年AI在電商行業的應用非常廣泛,無論是大廠“下場”接入人工智能還是服務商如雨后春筍涌現,如今AI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拍攝的部分流程,為商家釋放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大。
如果說前幾年,技術只是能幫商家換場景,那么從李騰的視頻里可以看到,如今AI已經可以生產圖片,連拍攝的環節也省去了。他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原本有專門的設計師做商品圖,每個設計師每天最多產出4到5張圖片,但現在用AI做商品圖,每個人平均每天能產出20到50張圖片,工作效率遠不止翻倍。
“AI將專業門檻降到了地板上”
在AI深刻鏈接千行百業之前,作為數字貿易新興形態,跨境電商已經極大改變了傳統貿易的生態。
玩具、服飾、家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原本是中國外貿的“主力軍”,老外貿人一定記得,每年到了廣交會等重大展會期間,提前籌備、忙碌對接、洽談訂單,以前做跨境生意依賴面對面的信任感和現場進貨。
但到了數字時代,外貿生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以服飾產業為例,廣州的SHEIN以“一己之力”顛覆了傳統貿易生態,“小單快返”的模式讓生產迅速適應市場,倒逼供應鏈向柔性改革,也助力廣州番禺“希音村”數千名商家擁抱更多海外商機。
“在AI席卷跨境電商之前,行業已經呈現出個性化需求逐漸增強的發展趨勢。例如,我們的‘小單快返’模式和柔性供應鏈定制,都是從供給側出發,逐步提升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能力。如今,隨著AI深度賦能,這一進程將加快變革。”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專家委員會委員李鳴濤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如果說數字交易形態率先讓中國工廠“觸電”全球,那么AI的應用,更是為外貿人打開了無窮想象力。就在近期,“義烏老板利用DeepSeek賣空小商品”的話題占據多個平臺熱搜榜單,在該視頻中,賣家借助DeepSeek等大模型,迅速就能生成幾十種語言的“帶貨”視頻,將浙江的襪子銷向全球。
多位跨境電商賣家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做生意的多個環節,他們普遍使用AI,比如最基礎的,用其優化網站上的促銷文案,以及使用相應的工具監測銷售數據等等。李鳴濤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更早時候,AI已經能夠很好地應用于跨境電商的業務描述、產品描述以及圖片、視頻的處理方面。
“我們可以看到,隨著人工智能發展逐步成熟,其應用在跨境電商中的場景也越來越豐富。”李鳴濤解釋,電商平臺企業都在引入AI工具來塑造品牌競爭力,目前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而未來可能會各有側重,在不同板塊和領域,提供相應的技術基礎設施。
在平臺端,阿里國際站先后發布了多個AI產品。2023年,其首個AI外貿產品,包含生意助手和OKKI AI兩大服務。到了今年2月,阿里國際站宣布旗下面向全球B2B買家的首個AI搜索引擎Accio正式上線。據悉,目前,全球超 10 萬企業在使用阿里國際站 AI 工具做外貿,使用率已超半數。
平臺深度接入AI大模型,是義烏老板娘們在全球迅速“爆單”的重要動力。Ozon大中華區總裁黃效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平臺接入了多種AI工具,主要用于商品合規、反欺詐、內容智能優化、廣告智能化推薦幾方面。Ozon是俄羅斯最大的電商平臺之一,提供豐富的商品類別,涵蓋書籍、電子產品、服裝、家居用品等。
“簡單來說,AI的應用將做跨境的專業門檻降到了地板上。未來電商行業肯定是最容易受到AI沖擊的,因為早幾年AI就已經在電商領域落地了,比如用于跨境產品文案、郵件、客服、詢盤等方面。”不僅Chris一個人這么想,隨著AI讓跨境生意門檻不斷降低,“人人都能做電商”的時代即將到來。
源頭產業創新力才是競爭力關鍵
盡管跨境電商體量遠比不過傳統貿易,但是增速可謂一騎絕塵。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63萬億元,增長10.8%,占整體進出口的比重提升到了6%。
而隨著AI幫助降低行業準入門檻,前有運營龐大數據量輔助選品、幾分鐘就可以生成數十張產品圖、片刻就能輸出數十種語言“帶貨”,后有行業不時流傳的“用DeepSeek賣出爆品”神話,AI在賦能全行業的同時,也讓跨境人感受到焦慮。
正如那句老話所言,“不出海,就出局”,越來越多賣家看到商機入局。只是,在AI的加持下,新一輪出海之爭,是技術、運營還是市場?
從業者目前的做法是積極擁抱和應用AI。Chris團隊是從阿里孵化出來的,他觀察到,目前跨境電商行業各個環節正在走向規范化,AI將加速這一過程。“但未來在整個鏈條里,最關鍵的可能還是源頭環節——競爭到最后,核心還是要找準:到底什么產品好賣、能滿足哪些市場需求?”
源頭產業帶與廣闊的出海市場是這個鏈條中的兩端,這也是為何這幾年各地都在大力扶持產業帶出海,讓源頭工廠利用跨境電商數字形態搶訂單拓市場。
就在近期于廣東中山舉辦的“跨境電商+產業帶”系列活動上,中國制造網公共事務總監楊明則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AI的浪潮之下,可利用數字化出海解決方案,推動企業轉型。例如,借助平臺推出的外貿AI助手“AI麥可”及CRM、獨立站等服務,進一步賦能供應商高效拓展全球市場,抓準海外目標市場、潛力市場,提升中山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競爭力,從而促進整個產業的數字化升級。
在李鳴濤看來,正如跨境電商倒逼源頭產業升級轉型,隨著AI的深度應用,未來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為驅動,將重構行業價值鏈條,“這將使跨境電商面向全球的產品與需求的智能化匹配越來越精準、個性化。圍繞這一方向,有望實現跨境電商產業鏈諸多環節的重構。”
Chris著重強調,在這一輪出海戰爭中,源頭產品競爭力至關重要。
李騰也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今年團隊做跨境的重點在于把更多具有文化理念的“中國特色”產品帶到海外,他發現,如線香類的國風特色產品,在海外不僅有質量和價格優勢,還能通過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值。
華南理工大學現代服務業研究院副院長、廣東數字經濟專家委員會主任祁明則提及了源頭產業帶創新力的重要性。在他看來,在AI時代數碼技術創新,如智能床、智能冰箱等,能解決實際問題并創造新需求。廣東需發展本土產業平臺和智能產品,以提升競爭力和消費吸引力,追趕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此外,跨境電商平臺應具備增值和智能轉化功能,有大模型支持的平臺將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