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GTC的采訪中表示,全球50%的AI研究人員來自中國。我國科學家與工程師的總體規模已接近2000萬人,與G7國家同類人才數量的總和相當。
已有經濟學家指出,下一輪中國經濟的更好發展,要靠第二次“人口紅利”,這主要體現在勞動力的質量而非數量方面,或者可以把第二波“人口紅利”直接稱為“工程師紅利”。
面對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工程師對于提升新質生產力,激發創新活力將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但現在,我國工程師隊伍還存在學歷普遍較低、占勞動力數量比重較低等短板,要想充分釋放“工程師紅利”的發展潛力,需要進一步做好工程師人才培養。要抓住有序擴大優質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以及擴大研究生培養規模的契機,加快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補齊短板,充分釋放“工程師紅利”。
業內普遍認為,工程師需要具備專科以上學歷,但有研究指出,目前我國工程師隊伍中專科學歷人員占比近40%,碩士和博士學位人員占比不到9%。這說明,我國工程師隊伍規模雖然龐大,但梯度尚不合理。理想的形態是卓越工程師、現場工程師、技術人員、產業工人的梯隊保持合理的比例,當前和今后尤其需要加快培養卓越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