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要聞
市場監管總局:出臺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審查標準細化為66項具體情形
為深入貫徹落實《公平競爭審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加強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加快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將于4月20日正式施行。
《實施辦法》共48條,在《條例》框架下,細化完善了公平競爭審查總體要求、部門職責、審查標準、審查機制、審查程序以及監督保障措施等。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明確公平競爭審查總體要求。《實施辦法》明確了公平競爭審查的范圍;確定市場監管總局及縣級以上地方市場監管部門指導、組織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的具體職責;壓實文件起草單位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公平競爭審查能力建設、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工作保障的責任。
二是細化審查標準。將《條例》規定的限制或者變相限制市場準入和退出、限制商品要素自由流動、影響生產經營成本、影響生產經營行為等四個方面的審查標準細化為66項具體情形,便于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和政策措施起草單位準確理解、規范適用;明確例外規定中“沒有對公平競爭影響更小的替代方案”“合理實施期限”等概念的含義,防止例外規定被濫用,損害市場競爭。
三是健全審查機制。對起草單位開展公平競爭審查的程序和內容提出具體要求,明確聽取利害關系人意見的方式和范圍等;細化由市場監管部門會同起草單位開展公平競爭審查的政策措施范圍和工作程序。
四是強化監督保障。完善公平競爭審查舉報處理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抽查機制,對違反《條例》規定的行為,規定了督促整改、約談、書面提醒敦促、行政建議等處置措施,并與反壟斷法做好銜接,進一步強化責任追究,保障制度落地落實。
市場監管總局將認真做好貫徹落實,積極部署開展公平競爭審查能力提升行動,嚴格開展政策措施公平競爭審查,從源頭上制止妨礙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指南,實現對能耗和碳排放精準計量及管控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企業和園區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包含建設目標、業務功能、技術方案和保障措施四方面內容。
據介紹,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是支撐工業企業和園區提升能耗和碳排放雙控管理水平的信息系統和基礎工具,通過采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智能傳感等信息通信技術,開發能耗和碳排放數據采集、核算、分析、優化與管理等功能,為開展產品碳足跡、項目碳評價和企業碳管理等提供支撐。積極引導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和園區開展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運行,有助于加快重點行業和領域節能降碳改造,提升碳排放管理水平,支撐構建系統完備的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基礎。
《指南》是對工業企業和園區開展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的指導性文件,包括四部分內容。
一是建設目標。通過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建設運行,實現對能耗和碳排放的精準化計量、精細化管控、智能化決策與可視化呈現,提升工業企業和園區節能降碳管理能力,支撐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碳排放降低,促進綠色低碳轉型。
二是業務功能。明確能碳管理中心具備能耗查詢、能源消費量和強度計算、能源消費分析與用能策略推薦、能效對標、能流分析、能效平衡與優化、用能與碳排放預算管理、碳排放核算、產品碳足跡核算、供應鏈碳管理、碳核查支撐、碳資產管理等功能。工業企業和園區可結合自身行業特點、實際需求等,確定開發建設的具體功能。
三是技術方案。為保障相關業務功能實現,明確能碳管理中心的系統架構包括基礎設施、數據采集、數據架構、模型組件、業務應用和互動展示六大板塊;對每項架構的具體內容做了說明。工業企業和園區應根據節能降碳及信息系統建設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政策要求等,開展系統架構建設并持續更新。
四是保障措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工業節能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從組織機構、管理制度、網絡和數據安全等方面提出工業企業和園區采取的具體措施,保障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的高水平建設和高質量運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加強《指南》宣貫解讀,指導各地區因地制宜開展工業企業和園區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運行,加快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升級,提升重點行業領域碳管理水平,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基礎。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加快可再生能源綠證市場建設,充分激發綠色電力消費需求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市場供給、消費需求、交易機制、應用場景、綠證走出去等方面提出十七條可操作可落地的具體措施。
《意見》明確,到2027年,綠證市場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強制消費與自愿消費相結合的綠色電力消費機制更加健全,綠色電力消費核算、認證、 標識等制度基本建立,綠證與其他機制銜接更加順暢,綠證市場潛力加快釋放,綠證國際應用穩步推進,實現全國范圍內綠證暢通流動。到2030年,綠證市場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全社會自主消費綠色電力需求顯著提升,綠證市場高效有序運行,綠證國際應用有效實現,綠色電力環境價值合理體現,有力支撐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意見》明確,加快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建檔立卡,原則上當月完成上個月并網項目建檔立卡。推動綠證在全國范圍內合理流通,各地區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綠證交易區域。健全綠證價格形成機制,加強綠證價格監測,研究建立綠證價格指數,引導綠證價格在合理水平運行。
《意見》從靈活滿足用戶多樣化綠色電力消費需求角度出發,提出了完善綠證交易和綠色電力交易機制的具體舉措,包括健全綠證市場價格機制、優化綠證交易機制、完善綠色電力交易機制等。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意見》的印發,有助于充分激發綠色電力消費需求、釋放綠證市場活力,對以更大力度推動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更好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意義重大。
地方行動
陜西:推行重點建設項目貸款貼息,對萬億級產業集群項目給予0.5%的貼息
3月19日,陜西省財政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和省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研究制定了省級重點建設項目貸款貼息政策,旨在發揮財金聯動作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強企業投資信心,引導社會資金投向重點領域,拉動全省有效投資。
陜西省級重點建設項目貸款貼息政策對當年被列入省級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固定資產貸款提款2000萬元以上(含)的產業類項目,新增融資貸款提款額。其中,對陜西省打造的現代能源、先進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文化旅游4個萬億級產業集群項目,給予0.5%貼息支持;對現代農業、傳統產業升級、現代服務業等其他領域產業項目,給予0.3%貼息支持。單個項目貼息金額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貼息政策有效期為2025年、2026年兩年,自當年重點產業項目固定資產貸款發放之日起,貼息至當年12月31日。
據了解,此次貼息政策實行免申即享,符合條件的項目均可享受政策支持。同時,為加快資金撥付,貸款貼息資金實行“按季預撥+清算”的方式,直接撥付相關銀行,由銀行在季度收息時予以扣除,減輕企業付息壓力。
河南:發布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方案,力爭到2027年成立3A級以上物流企業超400家
近期,河南省研究起草《河南省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結合河南省現代物流強省建設和樞紐經濟發展等重點工作,創新提出降低物流體系運行、資源配置、協同組織、技術升級和企業經營等“五個成本”,并據此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強的務實舉措。
一是降低物流體系運行成本,優化物流樞紐設施網絡。提速提質建設國家物流樞紐、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園區等重大基礎設施,開展區域物流樞紐動態調整,布局建設15個左右省級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打造功能復合、高效聯通的物流設施群。完善多式聯運體系。加強物流樞紐與物流通道、末端配送等設施高效對接,創新“卡車航班”運營模式,加快空陸聯運“一單制”交通強國試點建設,推進多式聯運高等級標準制修訂。加快優化運輸結構。研究制定全省高鐵物流發展規劃、高鐵貨運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加快實施內河航運“11246”工程、綜合貨運樞紐“134N”工程,力爭到2027年,鐵路、水路貨運周轉量較2024年分別增長5.7%、10%左右。推進現代物流與生產力布局協同發展。開展現代物流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試點,培育形成5個左右省級樞紐經濟先行區,爭創國家物流樞紐經濟區。
二是降低物流資源配置成本,推進鐵路體制改革。支持鐵路貨運場站開展物流服務經營活動,大力發展高效穩定、市場化的直達貨運班列,完善鐵路貨運價格靈活調整機制,推進鐵路專用線共用。推動公路貨運市場治理和改革。嚴格執行全國統一的超限超載認定標準,持續開展公路貨運超載治理專項行動,嚴查貨車超限超載違法行為,深入實施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加快物流數據開放互聯改革。探索建設跨部門、跨領域物流信息平臺,加快國家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部省聯動試點、省物流行業信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健全物流企業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三是降低物流協同組織成本,加快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鼓勵大型制造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推動大宗商品物流園區向供應鏈集成服務商轉型,支持中歐班列大宗商品“散改集”,健全城鄉商貿流通網絡。推動國際供應鏈提質增效。實施鄭州機場航空貨運三年倍增行動,編制臨港產業規劃,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海外倉綜合服務平臺功能,推動中歐班列運貿產一體化發展。加大物流龍頭企業引育。聚焦國際物流、冷鏈物流、快遞電商等領域的大型物流集成商,引進新設一批區域性、功能性總部,鼓勵各地組建國有骨干物流企業,力爭到2027年,3A級以上物流企業超過400家。
四是降低物流技術升級成本,推動物流數智化發展。鼓勵發展與平臺經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等相結合的物流新模式,完善智能快遞箱、智能充換電站等設施。加快物流綠色化轉型。支持物流樞紐場站、倉儲設施、運輸工具等綠色化升級,推動零碳車隊、零碳物流園區建設,鼓勵物流園區建設屋頂光伏電站,2025年底前,除應急車輛外,實現全省城市建成區物流配送、郵政用車基本新能源化。提升物流標準化發展水平。搭建全省物流行業標準框架,加快推進物流關鍵領域和新業態、新模式標準制定,推動物流園區應用標準化設施設備和裝載器具。
五是降低物流企業經營成本,加大投融資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專項債、省級服務業發展等專項資金,加大對物流重大基礎設施和薄弱環節支持力度,創新中小物流企業金融服務產品,探索組建物流數據信用聯盟。加大倉儲物流用地支持力度。在符合規劃前提下,支持以長期租賃、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等方式供應物流及相關配套設施用地,允許物流倉儲用地和一類工業用地合理轉換。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對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物流技術裝備研發制造業企業,依法享受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支持我省鐵路口岸納入啟運港退稅政策實施范圍。
典型案例
海南:推出政務服務“視頻幫代辦”,實現政務服務“面對面”線上辦理
近日,海南政務服務網推出“視頻幫代辦”服務,將線下實體窗口延伸至線上視頻窗口,讓企業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面對面”“一對一”人工導辦服務。
為深化數字賦能“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健全線上線下幫辦代辦體系,海南省營商環境建設廳、省大數據發展中心打造“視頻幫代辦”政務服務新模式,提供線上高頻服務事項專業人工幫辦代辦,推行語音喚起、預約、辦理和問答式引導等智能幫辦服務,解決辦理過程中操作繁瑣、材料冗長、業務辦理復雜等問題,更好滿足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
目前,“視頻幫代辦”服務涵蓋全省19個市縣67個政務服務中心,海南省綜窗坐席人員累計512位,可以在線服務群眾辦理包括民生、社保、醫保、稅務、公積金、不動產等部門的政務服務事項。企業和群眾在海南政務服務網辦理業務時,如遇到難點問題,可點擊首頁右側的“視頻辦”進入服務頁面,取號排隊等待,到號后即可接入視頻會話服務。
相較于傳統線下業務辦理方式,或者以文字、語音為主的線上服務方式,“視頻幫代辦”服務有著更為明顯的優勢,特別是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對“網上辦”“在線辦”流程不熟悉,辦事容易遇到困難,“視頻幫代辦”有效將“網上辦”升級為可交流、有溫度的“視頻辦”,工作人員“面對面”指導群眾辦理業務,達到與線下辦理相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