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位于廣州的智駕“雙雄”小馬智行、文遠知行是自動駕駛領域的全球領軍企業。近日,兩家企業陸續發布上市后的首份年報,引起市場廣泛關注。而今年伊始,新能源車企龍頭比亞迪率先喊出“智駕平權”。在這一場全球智駕科技大比拼中,誰將掌握話語權?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丁莉 廣州報道
2024年,中國自動駕駛行業經歷了密集的上市潮。2025年3月,位于廣州的智駕“雙雄”文遠知行、小馬智行相繼發布了公司上市以來的首份年報。
那么,過去一年里,頗受資本青睞的自動駕駛,商業模式跑通了嗎?
2024年財報顯示,小馬智行、文遠知行分別虧損2.75 億美元、3.45億美元,虧損面仍在持續拉大。但財報也傳遞了積極的信號:Robotaxi與出海正成為自動駕駛公司的救命稻草,尤其是Robotaxi表現亮眼。
對比國內僅有的3家真正進行Robotaxi商業化運營的公司(蘿卜快跑、文遠知行、小馬智行),蘿卜快跑在國內規模化最顯著,其Robotaxi有望于國內率先實現盈虧平衡;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則在出海方面更快一籌,前者依然保持了高于業內水平的毛利率,后者連續三年實現營收攀升。
持續重倉研發投入
從營收層面看,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逐漸畫出了兩道截然相反的增長曲線。
根據財報,2024年小馬智行實現5.48億元營收,同比增長4.3%,這亦是其連續三年實現攀升,成為中國營收規模最高的L4自動駕駛公司;而文遠知行過去三年營收分別為5.28億元、4.02億元、3.61億元,下跌趨勢仍未回正。
反向的增長曲線背后是二者差異化的業務結構。過去一年,Robotaxi與Robotruck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關鍵爆點,而這兩個板塊恰是小馬智行的重心,其業務線更加聚焦。相比之下,文遠知行業務板塊則相對多元和分散。
尤其是Robotruck去年為小馬智行貢獻了4040萬美元收入,同比2023年大增61.3%,財報中解釋,這一增長主要是由于Robotruck車隊業務擴展。據悉,截至2024年末,小馬智行Robotruck路測里程已超500萬公里,貨運量超8.6億噸。由于需求旺盛、場景相對簡單,Robotruck也有望更早沖破商業化長夜。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公司均面臨服務收入下滑,這與去年情況迥異。
2024年,文遠知行服務板塊大幅減少7420萬元,構成整體營收下降的主要原因,尤其ADAS服務(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服務)收入減少了1.533億元;而小馬智行的技術授權與應用服務也同比下降了約三分之一。除兩家公司在財報中解釋的訂單提前完成等因素外,整機廠車企加速自研突破、“智駕平權”背景下L2服務利潤被壓縮或也構成原因之一。
從支出看,研發仍是重頭,去年小馬智行、文遠知行調整后研發費用分別為10.06億元、 8.57 億元,約為各自收入的2倍,且這一投入還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
根據兩家公司的財報,高強度“燒錢”主要被投向了自動駕駛產品的迭代升級方面。小馬智行正加速第七代Robotaxi方案和車型的研發,文遠知行研發費用增長則主要來自人員相關費用和為傳感器套件升級所花的服務費。
因此,綜合看下來,收支之間的缺口仍然龐大。
但好在受益于2024年成功赴美上市帶來的融資,彈藥暫時充足。財報顯示,目前,雙方各自有流動資產8.35億美元、9.98億美元。依照目前運營費用及虧損水平,現有資金至少能夠再支撐2—3年,自動駕駛商業化跑通仍有時間。
Robotaxi沖刺商業化
隨著技術加速熟化、市場教育穩步推進,業內普遍認為,Robotaxi在過去一年里迎來了轉折,進入商業化沖刺的關鍵階段。
根據文遠知行財報,2024年,公司實現了創紀錄的Robotaxi收入。數據顯示,包括Robotaxi及無人物流車、環衛車等在內的產品收入增長3350萬元。此外,Robobus銷量出現下降,同時價格有所下滑,一定程度上這也意味著,來自政府采購的收入占比減少,文遠知行從市場獲客的能力日益增強。
小馬智行也在財報中指出,由于面向公眾的Robotaxi服務在中國一線城市快速擴張,乘客車費大幅上漲,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相關服務收入的下降。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樓天城表示,其Robotaxi的安全記錄已經提高了16倍。
相關收入向好進一步刺激兩家公司今年在Robotaxi領域繼續擴張,以攤薄成本。
特別是,二者開始進入核心城區。最新的動態是,2025年2月,小馬智行Robotaxi開進廣州市中心,開通4條專線連通機場與高鐵;次月,文遠知行首次進入北京核心城區,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北京南站之間提供商用Robotaxi服務。
據了解,目前,小馬智行每輛全無人Robotaxi日均訂單量超過15單。小馬智行廣深研發中心副總經理黃凱霖透露,其已在全國投放了約260輛Robotaxi,完成千量規模部署大約需要2—3年時間,萬量則需要更長時間,預計Robotaxi業務在2025年實現單車運營毛利由負轉正。
文遠知行投放Robotaxi數量為400多輛。此前,文遠知行創始人兼CEO韓旭曾露面一場媒體見面會,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現場獲悉,文遠“在等待進一步的政策,政策保障跟上之后,以文遠各方面的積累,能夠迅速擴展到千輛”。
相比之下,蘿卜快跑在國內的規模效應則更顯著。其預計去年底在武漢實現盈虧平衡,現已在全國投放約2000臺車輛,兩年內車隊規模將提升至2萬臺,覆蓋65個城市。今年2月,百度財報出爐,2024年第四季度其Robotaxi向公眾提供了110多萬次乘坐,增長36%;截至今年1月,累計提供乘坐次數已超900萬次。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Robotaxi普及,有關其替代大量工作的爭議也接連不斷。
目前,文遠知行與小馬智行均給出了積極預期。
根據財報,文遠知行人事相關費用增加了40%。韓旭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技術變革帶來的崗位遷移是循序漸進的,且老齡化社會中,司機短缺是比就業更突出的問題。
黃凱霖也表示,小馬智行創造了遠程坐席、網格員、研發司機等眾多新崗位。
靠“大航海”回血
在商業模式于國內得到初步驗證后,包括文遠知行、小馬智行、蘿卜快跑在內的自動駕駛公司已迫不及待加快了其向邁向全球的步伐。
蘿卜快跑的出海步伐開始得稍晚些。去年11月底,蘿卜快跑在香港獲批了首個自動駕駛車輛先導牌照,這被視為其全球化的前哨站點。據此前相關報道,蘿卜快跑最早將于今年上半年在迪拜開始測試。
相較而言,文遠知行是三者中最為激進的一員,目前其Robotaxi已開到了9國30城。過去一年多來,文遠知行在瑞士蘇黎世落地了歐洲首個商業化的機場Robobus項目,隨后又相繼進入西班牙和法國,其自動駕駛環衛車、物流車在新加坡已投入商業化運營,落地阿聯酋的Robotaxi規模也在繼續擴張。文遠知行在其財報中稱,2024年“實現了自公司成立以來最強勁的國際收入”。
小馬智行也在提速全球化。2024年9月,其在盧森堡建立歐洲中心,以此啟動了歐洲市場的擴張計劃,并于10月與當地交通公司達成了有關合作;12月,小馬智行與PonyLink合作取得了韓國臨時自動駕駛測試許可;在新加坡,小馬智行則與全球陸路交通巨頭康福德高集團共同推動自動駕駛落地……
在國內復雜路況中經過檢驗的技術,到海外后幾乎不會面臨挑戰。小馬智行方面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泛化能力快速提升,使其在新地區落地難度大大降低,出海時不再需要對現有產品框架做過多調整。
從地域來看,兩家公司扎堆布局中東、歐洲等地,尤其以沙特和阿聯酋為代表的中東地區頗得青眼。經濟發展水平高、勞動力不足是這些市場的共通性特征。
但不同點在于,小馬智行的海外版圖比之文遠知行較小,且相對聚焦在Robotaxi,而后者還囊括了Robobus、自動駕駛物流車及環衛車。也正因如此,前者普遍被業界視為“全球Robotaxi第一股”,而后者則是“全球通用自動駕駛第一股”。
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了兩家公司在毛利率表現方面的差異。
財報顯示,2024年,文遠知行毛利率為30.7%,高出小馬智行15.5個百分點,且連續多年保持住了這一優勢。文遠知行市場公關總監張羽雪此前曾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解釋,國內競爭更為激烈,海外能夠為公司帶來更高的盈利能力,文遠知行高于競爭對手的毛利率,很大部分是靠海外市場來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