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深圳報道
國內ETF市場迎來跨越式發展。總規模達到第一個萬億元歷時17年,實現第二個萬億元歷時3年,而突破3萬億元僅歷時9個月。
2025年,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ETF規模持續擴大,有望繼續貢獻市場主要增量。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26日,全部上市ETF總規模達到3.81萬億元,距離4萬億元關口僅一步之遙。
面對ETF新格局、新業態,深交所作為市場組織者和一線監管者,在中國證監會統一領導下,深入研究指數迭代規律和關鍵因子對指數表現的影響,持續探索推出新產品,精準適配不同風險偏好資金的配置需求;制定服務中長期資金入市相關工作方案,圍繞完善產品供給、優化環境、對接服務等關鍵領域,助力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卡點堵點;嚴守市場風險底線,強化ETF產品日常持續監督管理,夯實市場穩健運行的基礎。
2025年3月26日至27日,深交所“ETF大講堂”走進重慶。作為深交所2025年重慶“新質生產力服務周”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深交所ETF大講堂——重慶專場”活動由深交所聯合重慶市證券期貨業協會、華夏基金、國泰君安證券共同舉辦。在重慶市證券協會的邀約下,重慶轄區上市公司、金融機構積極響應,百余名券商投顧及投資者踴躍參與。
據悉,該活動旨在攜手市場各方共同構建ETF新生態,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好的投資服務成效。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深化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更是明確了穩步提高包括公募基金、險資、基本養老基金、年金基金、社保基金在內的長期資金投資A股規模、比例以及延長考核周期的具體安排。
在此背景下,深交所聚焦服務“長錢長投” 生態建設,以ETF基金產品為抓手,積極引導改善市場資金結構,增強市場韌性、優質產品供給和抗風險能力,推動形成價值投資市場氛圍,開創ETF市場創新發展新局面。
深交所基金管理部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當前深交所ETF市場規模已突破1萬億元大關,更多符合國家戰略、反映新質生產力的特色指數日臻完善,持續為投資者構建起更豐富多樣的財富管理工具箱。
會上,華夏基金首席財富官、高級策略分析師魏威表示,定投策略是成熟市場個人養老金配置的重要方式,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等特征,有助于投資者平滑市場短期波動的影響并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
“隨著時間的拉長,ETF定投策略的復利效應會使投資收益呈現出加速增長的趨勢,為投資者帶來穩健的投資回報。”魏威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