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補稅過億凈利潤降96%,太極集團陷入合規連環劫?

2025年03月28日 16:10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李佳英
生產稅務雙碰壁,凈利潤驟降九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佳英 廣州報道

近日,太極集團公告稱兩家子公司將補繳稅款及滯納金1億元。補稅后,太極集團2024年歸母凈利潤將降至2665萬元,比2023年下降約7.95億元,同比降幅約96.76%。

此次事件可謂生產端問題尚未平息,稅務再響警報。同在2025年3月,太極集團旗下公司因間苯三酚注射液生產質量不達標,遭監管部門處罰。在喊出“十四五”500億目標后,太極集團遭遇稅務合規雙重打擊。

盡管太極集團強調補稅不涉及行政處罰,但市場已用股價下跌作出回應。二級市場上,截至3月27日收盤,太極集團股價報20.88元/股,當日下跌1.09%,總市值116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西南藥業麻醉藥品定點生產資質等問題詢問太極集團,截至發稿,尚未收到答復。

太極集團能否在風暴中穩住陣腳,實現戰略目標的“軟著陸”,仍有待觀察。

補稅事件引發連鎖反應?

此番涉及補稅的是太極集團旗下兩家子公司——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南藥業”)和重慶中藥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藥材公司”)。

公告顯示,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第三稽查局對西南藥業檢查情況,以及中藥材公司自查結果,西南藥業、中藥材公司應補繳稅款及滯納金等共計約1億元。其中,西南藥業需補繳稅款約8000萬元,中藥材公司需補繳稅款及滯納金約2000萬元。

太極集團強調,本次不涉及行政處罰,上述補繳稅款及滯納金計入2024年度當期損益,預計將減少2024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億元,最終以公司2024年度經審計的財務報表為準。

同時披露的還有“打折”后的凈利潤規模。2025年1月,公司曾預計2024年凈利潤為15640萬元,但補稅風波后,這一數字被大幅修正至2665.27萬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96.76%。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約為3853.93萬元,同比降幅仍達95.02%。

雖然稅法相關規定和藥品監管規定是相對獨立的兩個部門發布的規定,此次事件或補稅即可。但對于西南藥業而言,可能觸發多重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補稅事件披露前一個月,太極集團剛完成重大股權變更。2025年2月,太極集團宣布完成間接控股股東股權劃轉,國藥集團正式成為其控股股東,已完成市場監督管理局變更登記手續。 由此,國藥集團入主太極集團。

而根據國藥集團官網的介紹信息,西南藥業是國家易短缺藥生產基地,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西南地區唯一的國家麻醉藥品定點生產企業。據太極集團介紹,其始建于1972年,2021年完成戰略重組后正式納入國藥體系,業務覆蓋醫藥研發、生產、商業流通及中藥材資源等領域,定位以現代中藥智能制造為主、麻精特色化藥為輔。

然而,此次稅務問題可能給西南藥業帶來連鎖反應。北京中醫藥大學衛生健康法治研究與創新轉化中心主任鄧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其一便是可能信用評級下調,導致未來3年內失去參與國家集采申報資格。其二,西南藥業相關特殊藥品管理權限若被收緊,麻醉藥品定點生產資質受到影響,會對西南藥業麻醉藥品目錄內產品的市場存續構成直接威脅。

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關于建立醫藥價格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的指導意見》,對于涉及違法違規的失信行為、信用評級所依據的事實,以法院判決或行政處罰決定認定事實為準。

太極集團在公告中強調,上述補繳稅款不涉及行政處罰,將持續深化對下屬子公司的監督管理,加強稅務等專業知識培訓和學習。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西南藥業麻醉藥品定點生產資質等問題詢問太極集團,截至發稿,尚未收到答復。

太極集團曾在2024年半年報中透露,西南藥業擁有近500個生產批文,擁有益保世靈、思為普、散列通、芬尼康、美菲康及涵蓋各個治療領域的普藥產品。此次稅務風波會否影響這些產品的市場表現,仍有待進一步觀察。

500億雄心撞上合規鐵壁

近期太極集團旗下公司頻繁陷入合規風波。

2025年3月,上海陽光采購網發布公告,對太極集團旗下四川太極制藥有限公司及其合作方四川海夢智森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作出處罰。這兩家企業在第十批國家藥品集采中以0.22元/支的“地板價”中標間苯三酚注射液,但隨后被查出存在生產質量管理問題,自2025年3月17日24時起,暫停海夢智森的間苯三酚注射液采購資格。

這一處罰源于監管部門的質量檢查。四川省藥監局發布的通告顯示,持有人海夢智森未能對受托生產企業生產過程進行有效監控,受托生產企業四川太極部分批次產品關鍵生產過程出現偏差,未按規范要求開展偏差處理。綜合評定結論為不符合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要求。

現行《藥品管理法》確立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MAH)制度,理論上構建了持有人負主體責任,生產企業負直接責任的雙層架構。但在實踐中,B證企業(僅持有生產許可證)與受托方的責任邊界常陷模糊地帶。

一位中藥領域專家表示,作為間苯三酚注射液的實際生產方,四川太極對產品的生產過程和質量負有直接責任,四川海夢智森則監控失察。

鄧勇分析指出,此事件背后存在合同關系與法定責任的錯位。B證企業雖通過委托協議轉移生產權限,但仍需對物料采購、工藝驗證等關鍵環節保持實質管控。而在此次事件中,委托雙方均未能完全履行法定責任。

這一責任也在《藥品管理法》中被明確。其第三十一條規定指出:“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應當建立藥品質量保證體系,配備專門人員獨立負責藥品質量管理。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應當對受托藥品生產企業、藥品經營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定期審核,監督其持續具備質量保證和控制能力。”

在醫藥行業法律服務深耕多年的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柯蓉律師強調,受托方除了要符合藥品生產質量規范之外,還有義務配合上市許可持有人的監督,此次海夢智森與四川太極雙方皆沒有達到監管要求。

“若再從民事賠償的角度來看,若有患者使用了不符合GMP的產品,出現了藥品質量糾紛,排除其他環節的過錯,比如醫療過錯、運輸和儲存過錯的情況下,上市許可持有人首先承擔責任,然后可以向受托方追償部分責任;如果受害者同時起訴上市許可持有人和受托方,法院也可以直接區分二者的責任比例,一次性解決糾紛。”柯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進一步指出。

此次被罰,對于四川太極的間苯三酚注射液生產的影響還在更遠處。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因為不符合GMP被暫停銷售和生產的,那最起碼要針對不符合項目進行再次審查,有可能還要擴大審查的項目范圍。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風波正值太極集團沖刺“十四五”戰略目標的關鍵時期。

太極集團“十四五”規劃提出2025年沖刺500億元營收。WIND數據顯示,太極集團在2020年至2023年的營收規模分別為112.08億元、122.49億元、140.51億元與156.23億元。再結合此前太極集團披露的2024年業績預減,以及此次補稅事件,距離此前劃定的500億營收目標仍有不小距離。

太極集團在答復投資者疑問時透露,“十四五”戰略規劃是根據公司戰略發展需要制定的,是公司基于對未來行業發展形勢和公司發展預期做出的預測性分析,鑒于經濟環境、市場等不斷發生變化,公司會結合實際情況作出適度調整。

但如何平衡快速擴張與合規經營,將成為管理層必須面對的課題。特別是在當前醫藥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任何質量或稅務問題都可能對企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高清乱码AV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五月婷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一级电影在线亚洲 | 一级精品偷拍性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