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上海報道
近年來,作為率先獲批上市的癌癥免疫療法,PD-1/PD-L1檢查點抑制劑引領了癌癥治療的變革。因此,PD-1/PD-L1也成為國內外最熱門的創新賽道。在PD-1的有利加持下,君實生物交出了2024年的業績單。
3月27日晚間,君實生物(1877.HK,688180.SH)披露2024年度業績顯示,由于商業化藥品銷售收入持續增長,其2024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9.48億元,同比增長29.67%。其中,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于國內市場銷售收入達15.01億元,同比大幅增長約66%。在商業化收入增長的助力之下,2024年,君實生物歸母凈虧損收窄至12.81億元,虧損額較去年減少逾10億元。
在創新藥行業普遍面臨資本寒冬、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這份財報釋放出關鍵信號:中國PD-1/PD-L1抑制劑市場正從“野蠻生長”轉向“精耕細作”,而君實生物憑借核心產品特瑞普利單抗的差異化布局,正在爭奪新一輪產業升級的主動權。
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由于國內外PD-1/PD-L1單抗的市場規模仍在逐年擴大,大部分頭部企業已經完成了商業化團隊結構調整及優化,加強進行市場滲透率。后續,從競爭方向來看,得適應癥者得天下,這也可以解釋為何目前各家都在加速推動適應癥的拓展。
“從最初十幾萬美元的年治療費用到如今經醫保報銷后的‘萬元時代’,PD-1/L1已陷入同質化競爭,企業要想獲得一席之地必須‘出?!⑶蚁虿町惢姆较虬l展?!鄙鲜龇治鰩熣f,PD-1市場進入“存量博弈”階段直接相關——在價格大幅下降后,藥企必須通過精準營銷(如聚焦核心醫院、??漆t生教育)而非人海戰術維持利潤。
根據IQVIA數據,過去五年,PD-1/PD-L1其表現明顯優于全球腫瘤藥物市場,5年的復合增長率為45%,是腫瘤藥物市場整體增長率的3倍,按廠商出廠價計算, 2021年全球市場規模達360億美元。隨著PD-1/PD-L1市場的成熟,未來增長預計將放緩至15%(5年復合增長率), IQVIA預測到2025年全球銷售額將達到580億美元。盡管這一增長率較低,仍超過了整個腫瘤藥物市場10%的預期5年復合增長率。
PD-1賽道進入深水區
2014 年,Keynote-001 試驗的啟動為腫瘤免疫學帶來了巨大的關注,開啟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 PD-1/PD-L1 抗體)治療的黃金時代。數千個臨床試驗的啟動和數十億美元的巨額投入,使腫瘤免疫治療領域成為了突破性的研究方向。
前期藥企的投入也給予了市場最好的反饋。根據默沙東2024年財報,默沙東制藥業務收入574.00億美元,同比增長7%。
梳理默沙東的財報可見,Keytruda(帕博利珠單抗,K藥)依舊是其主要營收來源,且在報告期內創造了新的銷售記錄,以18%的增長速度創收294.82億美元,該銷售額約占默沙東全年總營收的45.95%。這一數據超過292.96億美元銷售額的司美格魯肽,“K藥”再次登頂全球“藥王”。
目前,包括進口產品,國內已經有10多款PD-1/PD-L1腫瘤藥獲批。君實生物、信達生物、恒瑞醫藥和百濟神州被稱為“國產PD-1四小龍”。
從國產PD-1市場表現來看,百濟神州財報數據顯示,PD-1抗體百澤安?(替雷利珠單抗)銷售穩健增長,2024全年銷售額為6.21億美元,同比增長16%,主要得益于醫保目錄報銷范圍擴大以及藥品進院數量增加。在中國,替雷利珠單抗獲批用于治療14項適應證,其中符合納入條件的13項適應證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信達生物發布的財報指出,公司2024年近一半的營收均來自信迪利單抗。而禮來2024年財報顯示,禮來與國內創新藥企信達生物的合作產品,PD-1信迪利單抗2024年全年銷售額達5.26億美元(約合38億元人民幣)。
君實也在加速為PD-1開拓市場。2024年,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國內銷售收入快速增長,尤其是下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約3.97億元、4.33億元,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君實生物披露,商業化效率提升之外,特瑞普利單抗的快速增長還得益于研發和注冊的高效推進,大適應癥在近兩年密集落地。
2024年,該藥新增晚期三陰性乳腺癌、晚期腎細胞癌及廣泛期小細胞肺癌3項適應癥獲批,均為大適應癥一線療法。加上2025年3月獲批的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特瑞普利單抗至今在中國內地已獲批11項適應癥,其中多項為君實生物獨家或領先的適應癥。
截至目前,除了剛獲批的一線肝癌之外,特瑞普利單抗的前10個適應癥均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是國家醫保目錄中唯一用于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圍手術期、腎癌和三陰性乳腺癌治療的抗PD-1單抗。
目前,恒瑞醫藥尚未公布PD-1單抗的銷售額。根據公開資料,2020年卡瑞利珠單抗的銷售額達到了47億元,位居國內首位;2021年銷售額約為41億元,繼續保持領先。然而,到了2022年,卡瑞利珠單抗銷售額降至24億元;2023年的銷售額又突破了30億元。但是,鑒于恒瑞的“雙艾”組合最近在國際市場上的失利,恒瑞PD-1在國內市場能否取得良好表現仍需進一步的數據支持。
從“百團大戰”到“四龍爭霸”
中國PD-1市場的競爭已進入深水區。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PD-1市場規模約350億元,同比增長18%,增速較2021年的75%顯著放緩。
這也是由于,該賽道在同質化競爭形勢凸顯。中國藥促會曾經做過一份調研:在全球前十大熱門靶點中,全球在研藥物的研發數量占比為22%,而在中國這一比例高達47%。例如,PD-1/PD-L1靶點藥物的全球市場表現顯示了其在腫瘤治療領域的顯著地位,2023年全球市場規模已超過466億美元。典型案例包括替尼類藥物;腫瘤免疫中的PD-1、CD3;在細胞治療中,以CD19為靶點的CAR-T,其臨床試驗數量比PD-1還多兩倍。
同質化帶來的后果已顯現:國內企業低水平重復建設,創新賽道擁擠,要素價格飆升,資源浪費嚴重;同時,資本泡沫化,非理性投資盛行,大批Biotech公司被行業大潮裹挾,缺乏對公司戰略和核心競爭力的深入思考,最終藥企和資本均難獲預期回報。
中國藥科大學附屬上海高博腫瘤醫院院長、同濟大學附屬上海東方醫院終身教授李進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五年前自己曾提出,當時全國有140多家企業在研發PD-1單抗,五年過去后,只有大約10個項目成功上市。這意味著130多個項目都已失敗,實際上并無必要。如果企業避免同質化競爭,小型biotech企業只需專注于1—2個核心產品研發布局,這些產品同樣可以定價略高,實現高質量的商業化。
在競爭同質化的同時,PD-1價格年治療費用進入“萬元時代”,在醫保談判與市場競爭雙重壓力下,PD-1年治療費用從2019年的約10萬元降至2024年的3萬-5萬元區間。價格戰的代價是利潤率大幅壓縮,部分中小藥企已選擇退場。
例如,2021年,百奧泰宣布終止PD-1單抗的研發;2023年,譽衡藥業宣布出售參股的PD-1公司參股公司譽衡生物全部股權;今年1月,A股老牌上市藥企麗珠集團披露,公司需計提資產減值損失金額共計1.75億元,其中開發支出減值損失為9242.5萬元,主要原因是結合國內競品情況及未來市場預測等因素,經審慎考量,為合理配置資源,更好地聚焦優勢項目,公司決定終止PD-1項目。
這也意味著,從當前競爭形勢來看,PD-1市場格局發生劇變,從此前的“百團大戰”進入到“四龍爭霸”的時代。
在分析當前PD-1市場后續競爭方向時,也有藥企高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一方面,PD-1已經 從“單打獨斗”的模式進入到“聯合治療”的模式;另一方面,PD-1市場競爭已經從“泛腫瘤”走入到“精準細分”的方向,特別是針對特定生物標志物(如PD-L1高表達、MSI-H/dMMR)的精準治療成為提升療效以及市場競爭的關鍵。
事實上,據Nature預測,2030年全球PD-1市場規模中將有超70%來自聯合療法(如與CTLA-4、TIGIT抑制劑聯用)。而在2024年ASCO年會上,君實公布了特瑞普利單抗在dMMR實體瘤中的突破性數據,這一策略被認為有望打開新的市場空間。
國產PD-1“出?!睂ぴ鲩L
由于PD-1市場競爭激烈,為了破解內卷局面,國產PD-1企業爭相開拓國際市場。
在海外市場,百濟神州在2024年10月初高調宣布,其PD-1抗癌藥物替雷利珠單抗在獲得FDA批準六個多月后,終于在美國正式上市。替雷利珠單抗在美國市場的定價,竟是國內價格的20余倍之多。替雷利珠單抗在中國國內上市之初的價格為10688元人民幣/100mg;公開信息顯示,經過醫保談判后,其現價調整為1253.53元人民幣/支,醫保支付后僅需約376元人民幣/支。其海外市場的表現也為創新藥“出海”提供了較好的參考方向。
而作為首個成功“出海”的國產PD-1,君實生物也正加速推進特瑞普利單抗在全球的商業化落地。在獲得FDA批準后,特瑞普利單抗于2024年1月正式投入美國市場進行銷售。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特瑞普利單抗在美國的售價為8892.03美元/瓶(以最新匯率計,約合人民幣64574.87元人民幣),而其同規格產品在國內經醫保談判后的價格為1912.96元/瓶,這也意味著美國售價高出國內價格超30倍。同時,相對默沙東Keytruda 11115.04美元的定價,特瑞普利單抗也便宜了20%。
前述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PD-1/PDL1已從最初的高昂治療費用降至醫保報銷后的“萬元時代”,市場競爭激烈。因此,企業要想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積極“出?!辈で蟛町惢l展。同時,隨著中國企業研發能力的不斷提升,推進國際化戰略已成為必由之路。
“藥企的國際化布局,尤其是‘出?!呗裕杞Y合全球不同市場的監管要求。FDA、EMA等海外機構的嚴格監管,對創新藥企業構成了一定的挑戰。在推動全球化布局時,企業需要評估自身產品的技術成熟度、臨床數據的完整性以及國際市場需求。”該分析師指出,成功闖關FDA的要素包括:產品的獨特性和臨床數據的創新性、具有市場潛力的治療領域、符合FDA監管要求的生產工藝以及具有競爭力的定價策略。此外,全球化出海還需要考慮到地方性市場的競爭格局和文化差異,制定適應性策略。
在敲開美國市場大門后,特瑞普利單抗在全球的注冊進程也明顯提速。2024年,特瑞普利單抗新增在歐盟、英國、中國香港、印度、約旦等地區獲批。2025年1月,特瑞普利單抗通過奧比斯項目(Project Orbis)在澳大利亞獲批,解鎖澳洲市場;3月,捷報再傳,特瑞普利單抗同樣借奧比斯項目通道在新加坡獲批,正式登陸鼻咽癌高發的東南亞市場。
截至目前,特瑞普利單抗已在中國內地、中國香港、美國、歐盟、澳大利亞、新加坡、印度等全球四大洲超過35個國家和地區成功獲批上市。此外,特瑞普利單抗的上市申請還在巴西、哥倫比亞、南非、印尼、泰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提交/獲受理。
在海外監管機構方面,過去一年主要變化也在于對數據質量和臨床試驗的要求更加嚴格,同時審查周期有所縮短,效率提升。這一變化對中國創新藥企意味著更多的機遇與挑戰,企業不僅需要滿足國內監管要求,還要注重全球審評標準,做好數據的國際化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