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注資四大國有銀行,首批5000億元特別國債預計定向發行

2025年03月31日 16:44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周瀟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周瀟梟 北京報道 3月31日,財政部消息顯示,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2025年,財政部將發行首批特別國債5000億元,積極支持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此次資本補充工作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穩妥推進。

財政部表示,當前,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穩健,資產質量穩定,撥備計提充足,主要監管指標均處于“健康區間”。通過發行特別國債支持相關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有利于進一步鞏固提升銀行的穩健經營能力,促進銀行高質量發展,為投資者創造更大價值和帶來長期穩定的回報,有利于銀行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作用,為國民經濟行穩致遠提供有力支撐。

受政策影響,3月31日,國有大型銀行包括工、農、中、建、交、郵儲銀行等,其股價均出現上漲。

定向募資兼顧效率性和穩定性

3月30日,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董事會紛紛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方案、引入財政部戰略投資公告等議案,并對外發布相關公告。

中國銀行公告,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的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人民幣1650億元(含本數),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增加本行的核心一級資本,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發行對象為財政部。

建設銀行公告,向財政部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50億元。

交通銀行公告,向財政部、中國煙草和雙維投資發行A 股股票,擬募集資金規模為不超過人民幣1200億元。其中,財政部擬認購金額為1124.20 億元,中國煙草擬認購金額為約45.80 億元,雙維投資擬認購金額為30.00 億元。

郵儲銀行公告,向財政部、中國移動集團和中國船舶集團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規模為人民幣1300億元。財政部擬認購金額約1175.80億元、中國移動集團擬認購金額約78.54億元、中國船舶集團擬認購金額約45.66億元。

四家國有銀行均在公告中披露了向特定對象募集資金的主要考慮: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針對向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決策部署,鞏固提升大型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發展的能力, 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深度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積極做好“五篇大文章”,引入財政部的戰略投資,可進一步增強風險抵補能力,有序滿足TLAC(總損失吸收能力)達標等監管要求,保持關鍵指標均衡協調,提高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 

比如,建設銀行公告,為進一步增強風險抵補能力,優化資本結構,有序實現TLAC達標,鞏固長期市場競爭力,保持關鍵指標均衡協調,擬通過向特定對象募集資金。2024年1月1日,《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正式實施,資本新規構建了差異化的資本監管體系,對商業銀行資本和風險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作為國際系統重要性銀行,需在2028年初滿足不低于22%的TLAC要求,本次發行可以更好促進本行有序實現第二階段TLAC達標,提升國際競爭力。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可以實現對核心一級資本的及時有效補充,與其他融資品種相比,兼顧效率性和穩定性,對夯實銀行的資本實力,提高抵御風險的水平和盈利能力,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有著重要的意義。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向特定對象募資計劃,還需經過相應程序才能落地:本次發行事宜尚需各行股東大會審議批準、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準、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核通過,并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同意注冊后方可實施。

早在1998年,財政部曾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用于補充四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即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資本金,旨在提高相關商業銀行的資信度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增強人民群眾對國有商業銀行的信心,防范金融風險。

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教授白彥鋒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考慮到今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需要,相關政策需要靠前發力,因此,注資計劃上半年落地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相關注資計劃有特定的募資對象,對二級市場流動性沖擊較小。但是,考慮到今年政府債券發行規模相對擴大,確實需要做好超長期特別國債、特別國債、地方政府一般債與專項債等不同債券品種之間在發行節奏等方面的協調配合,確保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預計今年5000億元的特別國債會定向發行,考慮到資金使用需求、市場容量等因素,采用定向發行的形式是相對合理、穩妥的。預計5000億元注資計劃在上半年快速落地。

以低成本國債資金放大銀行資金效應

根據2025年預算報告,2025年將新增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不過,按照國家計劃,將對6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后續預計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也將加入增資行列。

2024年10月12日,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工、農、中、建、交、郵儲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經營整體穩健,資產質量也很穩定,撥備計提充足,按照國際最佳實踐標準,主要指標均處于“健康區間”。資本是商業銀行持續經營的“本錢”,也是銀行推動實體經濟增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防范各類風險的基礎。過去幾年,一些地方中小銀行資本金已經進行了補充。在當前形勢下,有必要通過適當方式,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進一步增加核心一級資本。這不僅能夠提升銀行的穩健經營能力,而且可以發揮資本的杠桿撬動作用,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進一步加大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力度,為推動宏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振市場信心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2024年9月24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云澤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為鞏固提升大型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發展的能力,更好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作用,經研究,國家計劃對6家大型商業銀行增加核心一級資本,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當前國有大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明顯高于監管底線,經營穩健,但面對經濟轉型期信貸擴張需求與TLAC監管要求趨嚴的雙重壓力,本次注資實為未雨綢繆的主動作為,而非被動風險處置。通過“一行一策”的差異化注資方案,既遵循市場化定價機制,又嚴格履行上市公司決策程序,彰顯法治化運作原則。資本補充將直接增強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潛能。若按照8倍乘數效應進行計算,5000億元注資約可撬動4萬億元信貸增量,有助于加大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資本實力提升后,銀行風險抵御能力顯著增強,既能夠為化解房地產債務風險、地方平臺轉型提供安全墊,也有助于做好“五篇大文章”。

明明表示,除了發行首批5000億元特別國債用于銀行注資外,今年還有1.3萬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財政力度擴張明顯,預計央行將通過MLF超額續作、加大逆回購投放、必要時啟動降準等方式對沖流動性壓力,構建“財政發力+貨幣護航”的政策組合,實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

何代欣表示,通過發行特別國債,以成本較低的方式來補充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資本,對于整個社會現金流的融通和有效運行十分重要。過去10年,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為國民經濟毛細血管提供低成本的資金,做出了貢獻。今年宏觀調控目標集中在促消費等方面,外界對大型金融機構拿出新增資金去做更多有利于調控的事情有所期待。相較于財政直接花錢,這種以補充資本金的形式來放大政策效果,是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有機協調的體現。

白彥鋒表示,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商業銀行資本金,彰顯國家對國有大行穩健經營的堅強信心,增強相關國有商業銀行的抗風險能力和放貸能力,加強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深入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另外,國有大行是服務我國實體經濟的金融“主力軍”,我國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質量較高、盈利能力較強,有助于與相關募資對象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和高質量發展。

關注我們

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视频_国产_区二区三区免费_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网址蜜芽_中文字幕第一页乱码在线

亚洲综合色区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 亚洲色一色噜一噜噜噜 | 色天堂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 久久免费看少妇A级精品视频 |